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包括有激励线圈和GMR芯片,所述的激励线圈为矩形线圈,激励线圈放在保温层管道的外层,所述的GMR芯片放在激励线圈与保温层管道的外层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矩形线圈绕法,相对于圆柱形线圈,矩形线圈所感应出磁场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对于检测定位更为准确,线圈内加导磁体,增大磁场强度,将GMR芯片放置于矩形线圈下方,使GMR芯片与检测管壁贴离更近,检测更强的磁场信号。
【专利说明】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的厚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对于带保温层管道测厚所使用传感器接收端可一般为单线圈接收端、串联线圈接收端、并联线圈接受端和磁传感器接收端。单线圈接收端灵敏度较低且信号不稳定,故应用较少,串联线圈接收端信号较稳定,灵敏度较单线圈接受端高,并联线圈接收端具有较高的灵敏,但同时带来的干扰较大,而磁传感器可以直接将磁场按比例转化为电压值,灵敏度比线圈高,尤其是对穿透能力较强的低频磁场信号。对于激励线圈以圆柱形线圈应用居多,这种线圈在管壁所感应涡流或出现相互抵消现象,涡流渗透深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包括有激励线圈和GMR芯片,所述的激励线圈为矩形线圈,激励线圈放在保温层管道的外层,所述的GMR芯片放在激励线圈与保温层管道的外层之间。
[0006]所述的激励线圈线径为0.52mm,匝数为1200匝。
[0007]激励线圈置于保温层管道的外层,在激励线圈两端加载脉冲方波电流,当把激励线圈中的电流进行瞬间关断时,激励线圈在瞬间关断的激励电流作用下,产生一个快速衰减的脉冲磁场,磁场穿过保温层管道的外层和保温层到达管壁中,然后快速衰减的脉冲磁场又在铁磁性管道材料中感应出瞬时涡流,瞬时涡流然后又会感应出二次磁场,此磁场包含了管道壁厚信息,然后二次磁场由接收端GMR芯片检测接收,从而得出管道壁厚信息。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矩形线圈绕法,相对于圆柱形线圈,矩形线圈所感应出磁场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对于检测定位更为准确,线圈内加导磁体,增大磁场强度,将GMR芯片放置于矩形线圈下方,使GMR芯片与检测管壁贴离更近,检测更强的磁场信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矩形线圈和圆柱线圈磁场润流分布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1]如图2所示,一种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包括有激励线圈1和GMR芯片2,所述的激励线圈1为矩形线圈,激励线圈1放在保温层管道3的外层,所述的GMR芯片2放在激励线圈1与保温层管道3的外层之间。
[0012]所述的激励线圈1线径为0.52mm,匝数为1200匝。
[0013]图1为圆柱形线圈和矩形线圈磁场和涡流分布示意图,根据圆柱形线圈电流流向可以判断出圆柱形线圈所感应磁场方向,进而得出圆柱形线圈在管壁内部所感应涡流的传播方向,如图1所示,在传播过程中以线圈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分布,但流动方向相反,这样线圈底部涡流就会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这种抵消作用十分明显,这就使得涡流在向下传播时越来越弱,在一定距离下涡流几乎消失,涡流衰减速度非常快,即使在穿透能力较强的低频环境下也是如此。而从图1中看矩形激励线圈感应涡流曲线可以看出,涡流传播几乎呈现均匀分布,涡流传播方向相同,均为向下传播,不会出现圆柱激励线圈中衰减现象,因此在传播时,矩形激励线圈要比圆柱形激励线圈产生涡流传播更深,这样就使得矩形激励线圈的感应磁场更强,检测灵敏度跟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激励线圈和GMR芯片,所述的激励线圈为矩形线圈,激励线圈放在保温层管道的外层,所述的GMR芯片放在激励线圈与保温层管道的外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保温层管道测厚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励线圈线径为0.52mm,匝数为1200匝。
【文档编号】G01B7/06GK203534513SQ20132063620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5日
【发明者】李志宏, 姚立东, 沈沆, 易楠, 于磊, 刘亮, 李朋 申请人: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