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U1、微控制单元U2、微控制单元U3、接口USB1、接口USB2和显示器LCD,所述微控制单元U1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连接微控制单元U2的SDA端和SCL端,所述微控制单元U3的VIN端同时连接5V电压端、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5V电压端还同时连接接口USB1的第1引脚,接口USB2的第1引脚,以及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微控制单元U1的第18引脚和电阻R2,所述微控制单元U1的第5-16引脚与显示器LCD连接。该检测电路不仅可以通过显示器LCD显示移动充电设备的容量,还能测试移动设备充电的容量多少及时间,并进行显示,断电后还可以把容量数据保存好,留待下一次上电后继续观察容量。另外,还能显示充电时的电压及电流,因此可以判定出手机等移动设备内部的电池是否已经老化。并且具有过电压及过电流功能。大大的提高终端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说明】—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等等)所接受的充电器或者移动电源充电宝等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引起的移动设备的损坏及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该电路能更能直观的体现移动充电设备的质量参数及品质,提高用户使用移动充电设备的安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U1、微控制单元U2、微控制单元U3、接口 USB1、接口 USB2和显示器IXD,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I引脚接地,微控制单元Ul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连接微控制单元U2的SDA端和SCL端,微控制单元U2的GND端和WP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4引脚同时连接开关Kl和电阻R3,开关Kl另一端也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3V电压端,所述3V电压端还同时连接微控制单元Ul的第20引脚,微控制单元U2的VCC端,微控制单元U3的Vqut端,以及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3的Vin端同时连接5V电压端、电容Cl和电容C2,所述电容Cl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3的GND端也接地,所述5V电压端还同时连接接口 USBl的第I引脚,接口 USB2的第I引脚,以及电阻R1,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微控制单元Ul的第18引脚和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单元Ul的第17引脚同时连接电容C8和电阻R4,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接口 USB2的第4引脚和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 USBl的第4引脚也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5-16引脚与显示器IXD连接;所述显示器IXD的COMO端同时连接电阻Rll和电阻Rl2,显示器IXD的COMl端同时连接电阻R13和电阻R14,显示器IXD的COM2端同时连接电阻R15和电阻R16,显示器IXD的COM3端同时连接电阻R17和电阻R18,显示器IXD的COM4端同时连接电阻R19和电阻R20,所述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电阻R17和电阻R1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3V电压端,所述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8和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19引脚通过电子R6连接到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l的另一端接地。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检测电路不仅可以通过显示器LCD显示移动充电设备的容量,还能测试移动设备充电的容量多少及时间,并进行显示,断电后还可以把容量数据保存好,留待下一次上电后继续观察容量。另外,还能显示充电时的电压及电流,因此可以判定出手机等移动设备内部的电池是否已经老化。并且具有过电压及过电流功能。大大的提高终端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中检测部分的电路图。
[0009]图2为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中显示部分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1]请参阅图1,一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U1、微控制单元U2、微控制单元U3、接口 USB1、接口 USB2和显示器IXD,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I引脚接地,微控制单元Ul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连接微控制单元U2的SDA端和SCL端,微控制单元U2的GND端和WP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4引脚同时连接开关Kl和电阻R3,开关Kl另一端也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3V电压端,所述3V电压端还同时连接微控制单元Ul的第20引脚,微控制单元U2的VCC端,微控制单元U3的Vqut端,以及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3的Vin端同时连接5V电压端、电容Cl和电容C2,所述电容Cl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3的GND端也接地,所述5V电压端还同时连接接口 USBl的第I引脚,接口 USB2的第I引脚,以及电阻R1,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微控制单元Ul的第18引脚和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19引脚通过电子R6连接到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l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单元Ul的第17引脚同时连接电容C8和电阻R4,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接口 USB2的第4引脚和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 USBl的第4引脚也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5_16引脚与显示器IXD连接。
[0012]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器IXD的COMO端同时连接电阻Rll和电阻R12,显示器IXD的COMl端同时连接电阻Rl3和电阻R14,显示器IXD的COM2端同时连接电阻Rl5和电阻R16,显示器IXD的COM3端同时连接电阻R17和电阻R18,显示器IXD的COM4端同时连接电阻R19和电阻R20,所述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电阻R17和电阻R1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3V电压端,所述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8和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001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U1、微控制单元U2、微控制单元U3、接口 USB1、接口 USB2和显示器IXD,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I引脚接地,微控制单元Ul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连接微控制单元U2的SDA端和SCL端,微控制单元U2的GND端和WP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4引脚同时连接开关Kl和电阻R3,开关Kl另一端也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3V电压端,所述3V电压端还同时连接微控制单元Ul的第20引脚,微控制单元U2的VCC端,微控制单元U3的Vqut端,以及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3的Vin端同时连接5V电压端、电容Cl和电容C2,所述电容Cl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3的GND端也接地,所述5V电压端还同时连接接口 USBl的第I引脚,接口 USB2的第I引脚,以及电阻R1,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微控制单元Ul的第18引脚和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单元Ul的第17引脚同时连接电容C8和电阻R4,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接口 USB2的第4引脚和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 USBl的第4引脚也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5-16引脚与显示器IXD连接;所述显示器IXD的COMO端同时连接电阻Rll和电阻Rl2,显示器IXD的COMl端同时连接电阻R13和电阻R14,显示器IXD的COM2端同时连接电阻R15和电阻R16,显示器IXD的COM3端同时连接电阻R17和电阻R18,显示器IXD的COM4端同时连接电阻R19和电阻R20,所述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电阻R17和电阻R1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3V电压端,所述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8和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Ul的第19引脚通过电子R6连接到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l的另一端接地。
【文档编号】G01R31/36GK204009013SQ20142030812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赖辉炎 申请人:深圳市维航电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