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摩托车后扶手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欧洲市场的摩托车,需要通过E-Mark认证,其中对摩托车的后扶手要求其能承受2000N的拉力而不产生断裂、裂纹或永久变形。目前,该项目采用将摩托车吊起,垂直向施加下拉力的方法测定,这种方法测定时费力,并且不安全。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的检测装置。它省力,安全,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门架的顶梁上固定滑轮架,滑轮和滑轮轴固定在滑轮架上;门架的一侧梁固定杠杆和滑轮轴,滑轮固定在滑轮轴上;拉索穿过杠杆上的孔和滑轮与拉力计连接;门架的底梁为纵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通过杠杆用拉力计直接测定摩托车后扶手承受的拉力,因此测定时省力,安全,检测结果符合E-Mark认证要求,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其它相应的力学检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在门架2的顶梁上固定滑轮架6,滑轮10和滑轮轴9用限位套11和螺栓固定在滑轮架6上;门架2的一侧梁固定杠杆3和滑轮轴9′。杠杆3用螺栓8和螺母固定,滑轮10′用滑轮轴9′、限位套11′固定;拉索4头部打结穿过杠杆3上的孔和滑轮10、10′与拉力计5连接;门架2的底梁的纵梁7,与横梁1焊接。门架2的底梁的纵梁7为槽钢。
检测摩托车后扶手时,将摩托车从尾部推进本装置,车轮安放在纵梁的凹槽中,用绳或钢丝穿过纵横梁上的孔固定摩托车。拉力计5的挂钩挂住摩托车后扶手,上抬杠杆3,使拉力计5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然后慢慢下压杠杆3,当拉力计读数到规定值时,若摩托车后扶手没有断裂、裂纹或永久变形,则符合E-Mark认证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进行其它相应的力学检测。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门架(2)的顶梁上固定滑轮架(6),滑轮(10)和滑轮轴(9)固定在滑轮架(6)上;门架(2)的一侧梁固定杠杆(3)和滑轮轴(9′),滑轮(10′)固定在滑轮轴(9′)上;拉索(4)穿过杠杆(3)上的孔和滑轮(10、10′)与拉力计(5)连接;门架(2)的底梁为纵横梁(7、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轮(10)和滑轮轴(9)用限位套(11)和螺栓固定在滑轮架(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门架(2)的底梁的纵梁(7)设置有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门架(2)的顶梁上固定滑轮架(6),滑轮(10)和滑轮轴(9)固定在滑轮架(6)上;门架(2)的一侧梁固定杠杆(3)和滑轮轴(9′),滑轮(10′)固定在滑轮轴(9′)上;拉索(4)穿过杠杆(3)上的孔和滑轮(10、10′)与拉力计(5)连接;门架(2)的底梁为纵横梁(7、1)连接。
文档编号G01M17/00GK2658736SQ03249340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日
发明者尹明善, 斯顺泉 申请人: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