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试验加载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受压构件的试验加载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土木工程受压构件的试验中为了减小支座与柱端的转动摩擦以及加载过程中避免出现施力位置改变,柱子试验支座通常采用刀口铰支座。轴心受压采用双刀口铰支座,偏心受压采用单刀口铰支座,所以在既有轴心受压试验又有偏心受压试验中就需要有两种刀口铰支座,安装复杂且不易互相转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且在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转换容易的受压构件的加载支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试验加载支座,包括刀口和柱帽,还包括齿槽板,所述齿槽板包括板体本体和与板体本体固定连接的齿槽,所述齿槽表面呈锯齿状,所述齿槽板通过板体本体与所述柱帽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齿槽板的板体本体与所述柱帽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刀口、齿槽板和柱帽中的两个所用材料为工具钢,另一个为普通钢。进一步的,所述的刀口和齿槽板的材料为工具钢,所诉柱帽的材料为普通钢。受压构件在液压试验机上加载时,在构件的上、下端设置所述试验加载支座。做轴心受压试验时,所述刀口的中心线位于齿槽板表面对应受压构件截面形心位置;做偏心受压试验时,所述刀口的中心线位于齿槽板表面相对受压构件的形心在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位置。所述刀口的中心线与受压构件的形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即为加载偏心距离。只需移动刀口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就能实现轴心受压试验和偏心受压试验的转换,操作非常方便,且本试验加载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刀口的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刀口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齿槽板的正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齿槽板的仰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帽的正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帽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所述试验加载支座,包括刀口 10和柱帽30,还包括齿槽板20,所述齿槽板20包括板体本体和与板体本体固定连接的齿槽,所述齿槽表面呈锯齿状,所述齿槽板20通过板体本体与所述柱帽30固定连接。受压构件在液压试验机上加载时,在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套上所述柱帽30即可,安装简单方便。做轴心受压试验时,所述刀口 10的中心线位于齿槽板20表面对应受压构件截面形心位置;做偏心受压试验时,所述刀口 10的中心线位于齿槽板20表面相对受压构件的形心在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位置。所述刀口 10的中心线与受压构件的形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即为加载偏心距离。只需移动刀口 1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就能实现轴心受压试验和偏心受压试验的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进一步的,所述齿槽板20的板体本体与所述柱帽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机等其他方式连接,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更加简单方便,易拆卸。进一步的,所述刀口 10、齿槽20和柱帽30中的两个所用材料为工具钢,另一个为普通钢。具体的,所述的刀口 10和齿槽板20的材料为工具钢,所诉柱帽30的材料为普通钢。因为试验时刀口 10和齿槽板20所受的应力比较大,所以需采用工具钢制做,而柱帽30所受的应力比较小,用价格更便宜的普通钢就可以了,这样能整体上降低成本。做受压试验时,分别在受压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固定柱帽30,设置两个刀口 10分别与两个齿槽板20的表面相接触,通过刀口 10、齿槽板20和柱帽30传力给受压构件。做轴心受压试验时,所述刀口 10的中心线位于齿槽板20表面对应受压构件截面形心位置;做偏心受压试验时,所述刀口的中心线位于齿槽板表面相对受压构件的形心在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位置。所述刀口的中心线与受压构件的形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即为加载偏心距离。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可轻松实现大型受压构件的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验。
权利要求1.一种试验加载支座,包括刀口(10)和柱帽(3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支座还包括齿槽板(20),所述齿槽板(20)包括板体本体和与板体本体固定连接的齿槽,所述齿槽表面呈锯齿状,所述齿槽板(20)通过板体本体与所述柱帽(3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验加载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板(20)的板体本体与所述柱帽(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验加载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10)、齿槽板(20)和柱帽(30)中的两个所用材料为工具钢,另一个为普通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加载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口(10)和齿槽板(20)的材料为工具钢,所诉柱帽(30)的材料为普通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受压构件的试验加载支座,所述试验加载支座,包括刀口和柱帽,还包括齿槽板,所述齿槽板包括板体本体和与板体本体固定连接的齿槽,所述齿槽表面呈锯齿状,所述齿槽板通过板体本体与所述柱帽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可轻松实现大型受压构件的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验。
文档编号G01N3/02GK202485978SQ20122011493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孟丽岩, 王涛 申请人:孟丽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