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量监视装置、电量监视系统及电量监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包含在规定的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电器)及/或电气设备组(电器组)的使用电量进行监视的电量监视装置、电量监视系统及电量监视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电力公司针对使用高压电力的消费者,基于需求(demand)设定基本费用。因此,为了减低成本,企业等的消费者进行需求监视,以保证在需求周期内(通常为30分钟)的累积使用电量(电能)不超过目标的需求值(管理需求值)。因此,人们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用于进行需求监视的需求监视系统。例如,现有的通常的需求监视系统基于电力供需用仪表(交易仪表)的计量脉冲来计算使用电量,在超过管理需求值之前向用户发出警报,从而提醒用户抑制使用电量。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需求监视系统,该需求监视系统在基于计量脉冲而获得的使用电量、在高压一侧测定得到的使用电量或在低压一侧(二次侧)测定得到的使用电量中,选择一种使用电量,来进行需求监视。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03876号公报(2004年12月22日公开)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是一种通过将用电合同(demand contract)内的电气设备合计的使用电量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使用电量是否超过阈值的方法。因此,由于没有考虑用电合同内的各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或特性(例如,额定功率等)等,所以存在不能够执行高精度的判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电量监视装置、电量监视系统、电量监视方法、控制程序及记录介质,该电量监视装置、电量监视系统、电量监视方法、控制程序及记录介质基于反映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或特性等,判断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过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量监视装置,用于监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上述电量监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统计单元,其将多个上述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且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分别统计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其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计算警报等级差,该警报等级差是指,由上述统计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统计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规定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其基于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规定的警报阈值;输出单元,其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在监视范围内使用电量过度的警报信息。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量监视方法,用于监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上述电量监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统计步骤,将多个上述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且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分别统计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警报等级差计算步骤,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计算警报等级差,该警报等级差是指,在上述统计步骤中统计出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规定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警报判断值计算步骤,基于在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判断步骤,判断在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规定的警报阈值;输出步骤,在上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在监视范围内使用电量过度的警报信息。根据上述的结构,上述统计单元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针对每个统计单位统计使用电量。另外,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计算上述统计单元统计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规定的警报等级值的差值即警报等级差,上述判断单元将基于该警报等级差的警报判断值与警报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是否过度。在判断为使用电量过度的情况下,通过将表示该判断结果的警报信息输出至通知装置,并且经由通知装置向用户通知该警报信息所表示的警报内容,使用户能够得知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使用电量过度。这样,警报判断值是基于每个统计单位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规定的警报等级值的差值而计算出的。因此,与仅判断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超过规定值的判断方法相比,本发明能够例如反映各统计单位的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或特性等,从而判断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过度。因此,能够达到以下的效果:能够向用户通知高精度判断出的警报内容。另外,优选地,本发明的电量监视装置还具有贡献度计算单元,上述贡献度计算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分别计算贡献度,该贡献度是指,该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相对于上述警报判断值的比例;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上述输出单元将特定信息添加至警报信息中输出,该特定信息表示,示出对该警报判断值贡献度最高的统计单位所含的电气设备是导致使用电量过度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上述的结构,上述输出单元将示出最高贡献度的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是导致使用电量过度的最主要因素的信息添加至警报信息,并输出该警报信息。因此,经由接收到上述警报信息的通知装置向用户通知该警报信息所表示的警报内容,使用户得知在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使用电量过度时,抑制哪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能够最有效地降低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因此,对用户来说,能够容易地采取降低使用电量的措施。另外,优选地,本发明的电量监视装置还具有影响度确定单元,上述影响度确定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分别确定影响度,该影响度是指,上述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对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影响的影响度;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对由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分别乘以上述影响度,对所得到的乘积进行合计,来计算警报判断值。根据上述的结构,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对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分别乘以各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的影响度所得到的值(乘积)进行合计,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因此,进一步将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的特性等反映到警报判断值上。因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判断使用电量是否过度。另外,优选地,本发明的电量监视装置中的上述判断单元,判断对由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乘以时间系数而得到的值是否超过上述警报阈值,上述时间系数与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经过时间成正向关系。为了在规定的监视期间内,使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不超过例如管理需求值等的规定的目标上限电量,本发明的电量监视装置监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因此,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将使用电量控制(抑制)在目标上限电量以下。根据上述的结构,上述判断单元判断对警报判断值乘以时间系数所得到的值是否超过上述警报阈值,上述时间系数与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经过时间成正向关系。即,由于时间系数随着经过时间变长而增加,所以在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情况下,即使警报判断值很小,也会有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刚开始的期间内,即使警报判断值很大,也有不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因此,能够加重基于经过时间的对应的困难性,并向用户通知警报。另外,优选地,本发明的电量监视装置中的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上述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上述警报阈值,上述警报阈值是基于目标上限电量与合计影响度而设定的值,该目标上限电量是事先对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而规定的电量上限,该合计影响度是对由上述影响度确定单元确定的各统计单位的影响度进行合计而得的合计值。根据上述的结构,上述警报阈值是基于事先对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规定的目标上限电量和对上述影响度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各统计单位的影响度进行合计而得的合计影响度来设定的。在此,在上述统计单元不是统计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而是统计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一部分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情况下,上述警报判断值是基于该一部分的电气设备而计算出的值。因此,通过基于上述统计单元统计的电气设备来设定上述警报判断值的比较对象即上述警报阈值,即使在统计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一部分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判断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过度。另外,优选地,本发明的电量监视系统包括:上述电量监视装置;测量装置,其测量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输出至上述电量监视装置。另外,优选地,本发明的电量监视系统包括:上述电量监视装置;通知装置,其接收由上述输出单元输出的警报信息,并向用户通知接收的警报信息所表示的警报内容。根据上述的结构,上述电量监视系统达到与上述电量监视装置相同的效果。此外,上述电量监视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在该情况下,由于使计算机作为上述电量监视装置的各单元进行动作,所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上述电量监视装置的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有该控制程序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量监视装置构成为具有:统计单元,其将多个上述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且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分别统计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其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计算警报等级差,该警报等级差是指,由上述统计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统计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规定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其基于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规定的警报阈值;输出单元,其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在监视范围内使用电量过度的警报信肩、O另外,本发明的电量监视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统计步骤,将多个上述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且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分别统计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警报等级差计算步骤,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计算警报等级差,该警报等级差是指,在上述统计步骤中统计出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规定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警报判断值计算步骤,基于在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判断步骤,判断在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规定的警报阈值;输出步骤,在上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在监视范围内使用电量过度的警报信息。因此,与仅判断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超过规定值的判断方法相比,本发明能够例如反映出各统计单位的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或特性等,从而判断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过度。因此,能够达到以下效果:能够向用户通知高精度判断出的警报内容。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电量监视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包括上述电量监视装置的电量监视系统的概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上述电量监视装置所执行的电量监视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4是描绘了一个实施例的各统计单位的累积使用电量及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值的图表。图5是描绘了上述实施例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的图表(曲线图)。图6是描绘了上述实施例的警报判断值的图表(曲线图)。附图标记说明I电量监视装置3电量计(测量装置)5电流计(测量装置)6生产设备(电气设备)7空调器(电气设备)8电灯(电气设备)9显示装置(通知装置)10终端(通知装置)11控制部22数据统计部(统计单元)23警报等级差计算部(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
24警报判断值计算部(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影响度确定单元)25判断部(判断单元)26贡献度计算部(贡献度计算单元)27警报发送部(输出单元)100电量监视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基于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如下的说明。(电量监视系统的结构)首先,基于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量监视系统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量监视系统100的概要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电量监视系统100包括电量监视装置1、设置有电气设备的建筑物2a及2b、显示装置9及终端10。电量监视装置I为监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监视范围设定为与电力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场地内,在该场地内建设有建筑物2a及2b。即,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是指,包含在建筑物2a及2b内的电气设备。然而,电量监视装置I的监视范围不限于与电力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场地的范围。例如,可以将监视范围设定为建筑物2a内(整座建筑物2a),也可以设定为建筑物2a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将监视范围设定为包含本公司内的多个据点的范围。另外,还可以将监视范围设定为不仅包含本公司,还包含子公司等的关联企业的范围。即,电量监视装置I的监视范围不限于与电力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单位,只要为包含多个电气设备的范围即可,可以随意设定该范围。换言之,本发明的电量监视装置I不限于需求监视,而能够作为监视包含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装置使用。此外,在后面对电量监视装置I的详细结构及处理进行说明。在建筑物2a及2b内分别设置有:电量计(测量装置)3a、3b,由电力公司设置,用于计算电费;变压器4al、4a2、4a3、4bl、4b2、4b3,由电力公司设置,对从电力公司供给的电力进行变压;生产设备6a、6b、空调器7a、7b及电灯8a、8b,它们作为电气设备。此外,以下,在不区别建筑物2a及2b的情况下,将建筑物2a及2b统称为建筑物
2。另外,在不区别电量计(电表)3a及3b的情况下,将电量计3a及3b统称为电量计3。另外 ,在不区别变压器4al、4a2、4a3、4bl、4b2及4b3的情况下,将变压器4al、4a2、4a3、4bl、4b2及4b3统称为变压器4。另外,在不区别生产设备6a及6b的情况下,将生产设备6a及6b统称为生产设备6。另外,在不区别空调器7a及7b的情况下,将空调器7a及7b统称为空调器7。另外,在不区别电灯8a及8b的情况下,将电灯8a及8b统称为电灯8。建筑物2a及2b分别设置有三个变压器4。各电气设备分别与变压器4连接,经由变压器4向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在各电气设备与变压器4之间,分别设置有电流计5al、5a2、5a3、5bl、5b2、5b3。此外,以下,在不区别电流计5al、5a2、5a3、5bl、5b2及5b3的情况下,将电流计5al、5a2、5a3、5bl、5b2及5b3统称为电流计5。电流计(测量装置)5用于测量与各变压器4连接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或有线通信单元将电流计5与电量监视装置I连接,将测量得到的使用电量发送至电量监视装置I。生产设备6是通过电气(电力)进行动作的设备,是与产品的生产活动直接关联的设备。生产设备6例如为机械/装置类、工夹具类、搬运/储藏设施等,由一个或多个电气设备组成。此外,有多个电气设备组成的生产设备也称为电气设备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于建筑物2中的电气设备,例示了生产设备6、空调器7、电灯8,但不限于此。设置于建筑物2的电气设备只要为通过电气进行动作的设备即可,可以随意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变压器4连接有一个电气设备或一个电气设备组,但不限于此。可以对于一个变压器4连接多个电气设备,还可以连接多个电气设备组,或者,还可以连接电气设备及电气设备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2内分别设置有三个变压器4,但可以随意改变变压器4的个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压器4与电气设备之间设置有电流计5,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变压器4与电量计3之间设置电流计5。另外,在将多个电气设备及/或电气设备组连接到变压器4上的情况下,还可以对于一个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组设置一个电流计5,从而分别测量各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组的使用电量。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电流计5,由电量监视装置I直接从电量计3获取使用电量。显示装置9接收来自电量监视装置I的警报信息,用于显示表示警报信息的警报内容。显示装置9只要是按照电量监视装置I的指示来显示画像的装置即可,例如,能够应用IXD (液晶显示器)、有机EL (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
坐寸ο终端10接收来自电量监视装置I的警报信息,用来向用户通知表示警报信息的警报内容。终端10例如为,PC (个人计算机)、手机(移动电话)、PDA (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掌上电脑)等。显示装置9及终端10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或有线通信单元与电量监视装置I连接。换言之,显示装置9及终端10为用于向用户通知电量监视装置I警报等的通知装置。在本发明中,电量监视系统100只要至少具有一个通知装置即可。另外,显示装置9或终端10可以与电量监视装置I 一体化。此外,通知装置可以是通过声音来通知警报等的扬声器等的声音输出装置。另外,通知装置可以为通过光线通知警报等的“PATLITE”警报器(注册商标)或LED (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装置。像这样,通知装置是能够向用户通知警报等的任何装置均可,能够应用公知的装置。(电量监视装置的结构)图1是表示电量监视装置I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1所示,电量监视装置I具有控制部11、存储部12、数据输入部13、操作部14及通信部15。数据输入部13为用于从各电流计5获取使用电量的接口。如上所述,数据输入部13与各电流计5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或有线通信单元连接。此外,如上所述,在没有设置电流计5的情况下,数据输入部13从电量计3获取使用电量。操作部14用于使用户向电量监视装置I输入指示信号,来操作电量监视装置I。操作部14可以由键盘、鼠标、键盘座、操作按钮等的输入机器等构成。另外,在电量监视装置I具有显示装置9的情况下,操作部14和显示装置9可以为形成为一体的触摸屏。另外,操作部14可以为与电量监视装置I分离的遥控器等的远程控制装置。通信部15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或有线通信单元进行与显示装置9及用户的终端10等的其它装置(通知装置)之间的通信,根据控制部11的指示,进行数据的交换。存储部12用于保存用于控制部11参照的程序或数据等,例如,保存有统计单位信息31、警报等级值信息32、影响度信息33、警报阈值信息34及时间系数信息35等。在后面,对统计单位信息31、警报等级值信息32、影响度信息33、警报阈值信息34及时间系数信息35进行详细的说明。控制部11通过执行从存储部12读取至临时存储部(省略图示)的程序,来进行各种计算,并且整体控制电量监视装置I的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1构成为:具有作为功能模块的数据获取部21、数据统计部(统计单元)22、警报等级差计算部(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23、警报判断值计算部(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影响度确定单元)24、判断部(判断单元)25、贡献度计算部(贡献度计算单元)26、警报发送部(输出单元)27及数据设定部28。通过CPlK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将存储在由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实现的存储装置的程序读取至由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实现的临时存储部并执行该程序,来实现上述这些控制部11的各功能模块(21 28)。数据获取部21经由数据输入部13,从电流计5获取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数据获取部21将获取的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输出至数据统计部22。数据统计部22从数据获取部21获取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统计单位信息31。然后,数据统计部22按照规定的监视间隔,针对统计单位信息31所示的每个统计单位,统计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为止的电气设备的累积使用电量。数据统计部22将针对每个统计单位统计的累积使用电量输出至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在此,监视周期为电量监视装置I监视电量的周期(期间)。换言之,监视周期用于规定数据统计部22要进行统计的累积使用电量的开始时期及结束时期。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电量监视装置I进行需求监视,所以监视周期为需求周期(30分钟),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监视周期设定为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或一年,监视周期可以随意设定。另外,监视间隔是指,在监视周期内,电量监视装置I判断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过度的时间间隔。换言之,监视间隔是指,数据统计部22统计累积使用电量的时间间隔。监视间隔只要比监视周期短即可,可以随意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监视间隔设定为一分钟,数据统计部22每隔I分钟针对每个统计单位统计累积使用电量。另外,统计单位为统计累积使用电量的单位,至少包括一个被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建筑物2为单位进行统计。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生产设备6a、空调器7a及电灯8a作为一个统计单位,将生产设备6b、空调器7b及电灯Sb作为一个统计单位,数据统计部22统计生产设备6a、空调器7a及电灯8a合计的累积使用电量和生产设备6b、空调器7b及电灯Sb合计的累积使用电量。然而,统计单位不限于此,可以将一个电流计5所测量的电气设备作为统计单位,也可以将各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组作为统计单位,还可以将用电合同的单位作为统计单位。在本发明中,只要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即可,无论以哪种方式规定统计单位都可以。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从数据统计部22获取每个统计单位的累积使用电量,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警报等级值信息32。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针对每个统计单位,计算警报等级差,该警报等级差是指,数据统计部22所统计的累积使用电量与在警报等级值信息32所表示的该统计单位的当前时间点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将针对每个统计单位计算出的警报等级差输出至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在此,警报等级值是指,用于对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进行评价的基准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标准使用电量)的合计值设定为警报等级值。具体来说,例如,若在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为60MW/h的情况下,则在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了 10分种的时间点,将警报等级值设为10MW,在经过了 20分钟的时间点,将警报等级值设为20MW,在经过了 30分钟的时间点,将警报等级值为设30MW。即,可以将警报等级值设定为(基于额定功率的监视周期(30分钟)的使用电量)X (时间比率(经过时间/30分钟))。然而,警报等级值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只要为用于评价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基准值即可。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从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获取每个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并且基于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例如,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对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进行合计,来计算警报判断值。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将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输出至判断部25。此外,还可以使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从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获取每个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影响度信息33,将影响度信息33所表示的影响度分别乘以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并对乘积进行合计来计算出警报判断值,其中,影响度信息33所表示的影响度是指,统计单位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设备对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影响的影响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统计单位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的合计值相对于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的合计值的比例,作为影响度。例如,在建筑物2a所包括的生产设备6a、空调器7a及电灯8a的额定功率的合计值为60丽,建筑物2b所包括的生产设备6b、空调器7b及电灯8b的额定功率的合计值为40MW的情况下,将建筑物2a的影响度设为0.6,将建筑物2b的影响度设为0.4。S卩,例如,在建筑物2a的警报等级差为10,建筑物2b的警报等级差为20的情况下,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可以将10X0.6 + 20X0.4 = 14作为警报判断值。然而,影响度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判断部25从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获取警报判断值,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警报阈值信息34,然后判断获取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警报阈值信息34所表示的警报阈值。 判断部25将判断的结果输出至警报发送部27。在此,上述警报阈值是指,用于判断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是否超过假想值的阈值,基于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特性(额定功率等)、使用情况、管理需求值、后述的假想值等,适当地设定该警报阈值。例如,可以将上述警报阈值设定为管理需求值的2%。另外,可以根据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值来设定警报阈值,但实际上多使用比额定功率值少的功率来运转电气设备。因此,可以测量在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实际的使用电量(消費电量),并基于通常在监视范围内的各电气设备的平均使用电量的合计值来设定警报阈值。此外,还可以使判断部25进一步从存储部12读取时间系数信息35,将从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获取的警报判断值乘以时间系数信息35所表示的时间系数,利用所得的乘积来判断是否超过警报阈值信息34所表示的警报阈值。在此,上述时间系数与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经过时间成正向关系(随着该经过时间的增加,该时间系数也增加),用于对警报判断值附加基于上述经过时间的权重。例如,可以将时间系数设为经过时间/10。在该情况下,若经过时间为10分钟,则时间系数为1,若经过时间为20分钟,则时间系数为2。另外,还可以在经过时间为O 5分钟的情况下,将时间系数设为0,在经过时间为6分 30分的情况下,将时间系数设为I。另夕卜,还可以在经过时间为O 10分钟的情况下,将时间系数设为1,在经过时间为11 20分钟的情况下,将时间系数设为2,在经过时间为21 30分钟的情况下,将时间系数设为
3。即,可以将时间系数表示为经过时间的函数。另外,在判断部25判断为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将判断结果输出至贡献度计算部26。若贡献度计算部26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警报判断值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则针对每个统计单位计算贡献度,该贡献度是指,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相对于上述警报判断值的比例。贡献度计算部26将计算出的每个统计单位的贡献度输出至警报发送部27。若警报发送部27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则经由通信部15向显示装置9及/或终端10发送如下的警报信息: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超过假想值。例如,警报发送部27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上述警报信息发送至终端10,以向用户通知警报内容。在此,更具体来说,上述警报信息是指,表示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超过假想值的超过状态,若这种状态持续则有可能超过管理需求值(或可能性高)的信息。另外,上述假想值是指,比在经过了经过时间时的管理需求值小的值,可以随意设定。例如,可以将上述假想值设定为管理需求值的50%。另外,在警报发送部27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没有超过警报阈值(在警报阈值以下)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在上一次的判断结果为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下,发送表示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下降至假想值以下的恢复信息。在此,更具体来说,上述恢复信息是指,表示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从超过状态恢复至通常状态,只要保持这种状态就不会超过管理需求值(或超过的可能性小)的信息。另外,在警报发送部27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并且从贡献度计算部26 了获取针对每个统计单位的贡献度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示出了最高贡献度的统计单位,并发送如下的警报信息,该警报信息表示,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超过假想值,被确定的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是导致使用电量过度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在警报发送部27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并且从贡献度计算部26获取了每个统计单位的贡献度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贡献度的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对统计单位排序,并发送如下的警报信息,该警报信息表示: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超过假想值;基于贡献度对各统计单位排列的顺序。由此,能够通知用户如下信息:抑制哪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能够最有效地降低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此外,在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即使警报发送部27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也不发送上述警报信息。将不发送该警报信息的期间成为警报屏蔽期间。数据设定部28基于从操作部14输入的用户的指示,生成统计单位信息31、警报等级值信息32、影响度信息33、警报阈值信息34及时间系数信息35,并将生成的这些信息保存到存储部12中。(电量监视装置的处理)接着,基于图3,对电量监视装置I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电量监视装置I的电量监视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数据获取部21经由数据输入部13,从电流计5获取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SI)。数据获取部21将获取的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输出至数据统计部22。数据统计部22从数据获取部21获取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统计单位信息31。然后,数据统计部22针对统计单位信息31所表示的每个统计单位,统计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为止的电气设备的累积使用电量(S2)。数据统计部22将针对每个统计单位统计的累积使用电量输出至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从数据统计部22获取每个统计单位的累积使用电量,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警报等级值信息32。然后,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针对每个统计单位计算警报等级差(S3),该警报等级差为数据统计部22统计的累积使用电量与警报等级值信息32所表示的该统计单位的当前时间点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将针对每个统计单位计算出的警报等级差输出至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从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获取每个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并且基于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S4)。接着,判断部25从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获取警报判断值,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警报阈值信息34,该判断部25判断所获取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警报阈值信息34所表示的警报阈值(S5)。在此,在判断部25判断为警报判断值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下(S5为是),将该判断结果输出至警报发送部27及贡献度计算部26。若贡献度计算部26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警报判断值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则针对每个统计单位计算贡献度,该贡献度是指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相对于上述警报判断值的比例(S6)。贡献度计算部26将计算出的每个统计单位的贡献度输出至警报发送部27。警报发送部27从判断部25获取判断为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并且从贡献度计算部26获取每个统计单位的贡献度,确定示出了最高贡献度的统计单位(S7 )。然后,警报发送部27经由通信部15向显示装置9及终端10发送如下的警报信息,该警报信息表示: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超过假想值;确定的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是导致使用电量过度的最主要因素。显示装置9及终端10向用户通知所接收的警报信息所表示的警报内容
(S8)。另一方面,在判断部25判断为警报判断值没有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下(S5为否),将该判断结果输出至警报发送部27。若警报发送部27从判断部25获取了判断为警报判断值没有超过警报阈值的判断结果,则进一步判断上一次的判断结果是否为超过警报阈值(S9)。在上一次的判断结果为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下(S9为是),警报发送部27发送恢复信息,该恢复信息表示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下降至假想值以下。显示装置9及终端10向用户通知所接收的恢复信息所表示的内容(S10)。另一方面,在上一次的判断结果为没有超过警报阈值的情况下(S9为否),结束电量监视处理。此外,电量监视装置I按照监视间隔执行这些一系列的处理(SI S10),从而对监视周期内的监视范围所含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进行监视。另外,在步骤S4中,可以通过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对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进行合计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另外,还可以使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从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获取每个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并且从存储部12读取影响度信息33,将影响度信息33所表示的各统计单位的影响度分别乘以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并通过对乘积进行合计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另外,在步骤S5中,可以使判断部25从存储部12读取时间系数信息35,将时间系数信息35所表示的时间系数乘以从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获取的警报判断值,通过判断乘积是否超过警报阈值信息34所表示的警报阈值。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将超过假想值的使用电量控制在管理需求值以下。即,通过将时间系数乘以警报判断值,能够加重基于经过时间的对应的困难性(危险度)。(实施例)接着,基于图4 图6,说明电量监视处理的具体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统计单位作为电气设备的类别单位。即,将生产设备6a及6b作为一个统计单位(统计单位A),将空调器7a及7b作为一个统计单位(统计单位B),将电灯8a及Sb作为一个统计单位(统计单位C)。另外,生产设备6a及6b的合计的额定功率为50MW/h,空调器7a及7b的合计的额定功率为30MW/h,电灯8a及8b的合计的额定功率为20MW/h。将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值作为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的合计的额定功率。即,统计单位A的警报等级值为5(MWX经过时间/60分钟,统计单位B的警报等级值为3(MWX经过时间/60分钟,统计单位C的警报等级值为2(MWX经过时间/60分钟。另外,将管理需求值设为100MW,将警报阈值设定为管理需求值的2%即2丽。
图4示出了在该情况下,数据统计部22统计的某个监视周期的各统计单位的累积使用电量。图4是描绘了各统计单位A、B、C的累积使用电量及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值的图表(曲线图)。图4的横轴表示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经过时间(分钟),纵轴表示累积使用电量(丽)。图5示出了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基于图4示出的累积使用电量及警报等级值而计算出的结果。图5是描绘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的图表(曲线图)。图5的横轴表示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经过时间(分钟),纵轴表示警报等级差(MW)。接着,图6示出了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基于图5示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而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图6是描绘了警报判断值的图表(曲线图)。图6的横轴表示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经过时间(分钟),纵轴表示警报判断值(MW)。此外,在此,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对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进行合计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如图6所示,在经过时间经过24分钟的时间点,警报判断值超过警报阈值,统计单位C的贡献度最大。因此,在经过时间为24分钟的时间点,警报发送部27发送如下的警报信息,该警报信息表示: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超过假想值;统计单位C所包括的电灯8是导致使用电量过度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在经过时间为25分钟的时间点,警报判断值下降至警报阈值以下。因此,在经过时间为25分钟的时间点,警报发送部27发送表示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下降至假想值以下的恢复信息。(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全部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但也可以仅获取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一部分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来监视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在监视范围内设置多个电气设备的情况下,测量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电流计等的费用或设置费用增加。另外,根据电气设备的结构上的问题,设置电气设备的状況等,有时难以设置用于测量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电流计。因此,可能有时只能获取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一部分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基于事先对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规定的管理需求值(目标上限电量)和合计各统计单位的影响度而得的合计影响度来设定警报阈值,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判断。即,在该情况下,数据统计部22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一部分的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针对各统计单位计算累积使用电量。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针对每个统计单位,计算累积使用电量与警报等级值的之间的差值即警报等级差。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基于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此外,此时,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可以仅将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的合计值作为警报判断值,也可以使用影响度来计算警报判断值。然后,判断部25判断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基于管理需求值及合计影响度的警报阈值。例如,仅在生产设备6及空调器7上设置电流计,不在电灯8上设置电流值。即,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仅对统计单位A及B进行统计。若将影响度作为额定功率的比例来进行计算,则统计单位A的影响度为0.5,统计单位B的影响度为0.3,统计单位A及B的合计影响度为0.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警报阈值设为管理需求值的2%,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警报阈值设为(管理需求值100MW) X (合计影响度0.8) X0.02 = 1.6MW。以这种方式,即使在仅获取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一部分的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警报阈值,进行高精度的判断。(补充)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示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即,对在权利要求示出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的技术的单元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最后,电量监视装置I的各模块,特别是控制部11可以由硬件逻辑构成,还可以如下述的那样利用CPU通过软件来实现。S卩,电量监视装置I具有:执行用于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保存有上述程序的ROM (read onIymemory:只读存储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保存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的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由此,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对上述电量监视装置I提供记录介质,计算机能够在该记录介质上读取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该软件是指,电量监视装置I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由此,利用该计算机(或CPU、MPU (微处理器))读取并执行记录在记录介质内的程序代码来达到目的。作为上述记录介质,能够采用例如,磁带或盒式磁带等的带式记录介质、包括软盘(Floppy Disk:注册商标)/硬盘等的磁盘或CD-ROM (光盘只读存储器)/M0 (磁盘)/MD (迷你光盘)/DVD (数字化视频光盘)/CD-R (可写光盘)等的光盘的盘式记录介质、IC卡(智能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的卡式记录介质或掩蔽型ROM (掩蔽型只读存储器)/EPROM (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快闪ROM (FlashROM:闪存只读存储器)等的半导体存储器式记录介质等。另外,可以将电量监视装置I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网络连接,经由通信网络供给上述程序代码。作为该通信网络,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利用互联网、内联网、外联网、LAN (局域网)、ISDN (综合服务数字网)、VAN (增值网)、CATV (有线电视)通信网络、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network)、电话线路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另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输介质,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利用IEEE1394、USB、电力线载波、有限电视(Cable TV)线路、电话线、ADSL (异步数字用户专线)线路等的有线传输介质,也能够利用像IrDA或遥控器之类的红外线、Bluetooth (注册商标:蓝牙)、802.11 (无线协议)无线、HDR (高动态光照渲染)、手机网络、卫星线路、地面波数字网络等的无线传输介质。此外,在本发明中,也能够通过电子传输具体化的嵌入到载波内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程序代码。本发明能够用于对需求监视等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进行监视的电量监视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量监视装置,用于监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 上述电量监视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 统计单元,其将多个上述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且针对每个统计单位分别统计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 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其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分别计算警报等级差,该警报等级差是指,由上述统计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统计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所规定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 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其基于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 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规定的警报阈值, 输出单元,其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输出用于表示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过度的警报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量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贡献度计算单元,上述贡献度计算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分别计算贡献度,该贡献度是指,该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相对于上述警报判断值的比例; 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上述输出单元将特定信息添加至警报信息中输出,该特定信息表示,示出对该警报判断值的贡献度最高的统计单位所含的电气设备是导致使用电量过度的最主要因素。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量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影响度确定单元,上述影响度确定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分别确定影响度,该影响度是指,上述统计单位所包含的电气设备对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产生影响的影响度, 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对由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分别乘以上述影响度,并对所得到的乘积进行合计,来计算警报判断值。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量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单元,判断对由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乘以时间系数而得到的值是否超过上述警报阈值,上述时间系数与从监视周期开始时间点起经过的经过时间成正向关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量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上述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基于目标上限电量与合计影响度的上述警报阈值,该目标上限电量是针对包含在上述监视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而事先规定的电量上限,该合计影响度是对由上述影响度确定单元确定的各统计单位的影响度进行合计而得的合计值。
6.—种电量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 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量监视装置, 测量装置,其测量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输出至上述电量监视装置。
7.一种电量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 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量监视装置, 通知装置,其接收由上述输出单元输出的警报信息,并向用户通知所接收的警报信息所表示的警报内容。
8.一种电量监视方法,用于监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 上述电量监视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 统计步骤,将多个上述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且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分别统计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 警报等级差计算步骤,针对每个上述统计单位分别计算警报等级差,该警报等级差是指,在上述统计步骤中统计出的使用电量与事先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所规定的警报等级值之间的差值, 警报判断值计算步骤,基于在上述警报等级差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 判断步骤,判断在上述警报判断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规定的警报阈值, 输出步骤,在上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上述警报判断值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输出用于表示在监视范围内的使用电量过度的警报信息。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电量监视装置、系统及方法,反映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或特性等,判断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是否过度。该电量监视装置具有数据统计部(22),其将包含在监视范围内的多个上述电气设备分类成多个统计单位,并且针对每个该统计单位分别统计上述电气设备的使用电量,警报等级差计算部(23),其计算统计的使用电量与警报等级值的差值即警报等级差,警报判断值计算部(24),其基于各统计单位的警报等级差来计算警报判断值,判断部(25),其判断警报判断值是否超过规定的警报阈值,警报发送部(27),其在判断为超过上述警报阈值的情况下,向通知装置发送在监视范围内使用电量过度的警报信息。
文档编号G01R22/00GK103217573SQ20121055325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中嶋康暁, 中村淳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