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压式流量计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用差压式流量计测量蒸汽流量和蒸汽压力的测量方面的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
背景技术:
使用差压式流量计测量蒸汽流量或测量蒸汽压力时,引压系统中应灌有隔离液,在北方应灌装防冻隔离液。但大多数防冻隔离液都为水溶性的,在使用中不可避免的被蒸汽的冷凝液所稀释,失去了防冻性能,同时产生附加差压,引起测量误差。这是传统隔离包的不足之处,也是传统隔离包无法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可以彻底解决在蒸汽测量过程中,防冻隔离液被蒸汽凝结水稀释的问题,可大大的提高引压系统稳定性,同时解决了冬季因隔离液被稀释而降低了隔离液的防冻性能,导致引压系统被动结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包括隔离液灌装器,所述隔离液灌装器在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用来连接变送器的隔离液进口 ;所述隔离液灌装器内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形的冷凝水回收器,该回收器下端为用来连接蒸汽管道的出口。所述冷凝水回收器漏斗形上沿要高于隔离液灌装器中的隔离液上平面。所述冷凝水回收器和隔离液灌装器的内壁间距为2mm。所述冷凝水回收器的漏斗形壁斜度为30度。所述冷凝水回收器出口所连接的蒸汽管道向下倾斜,斜度为15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防隔离液稀释隔离包可以彻底解决在蒸汽测量过程中,防冻隔离液被蒸汽凝结水稀释的问题,可大大的提高引压系统稳定性,同时解决了冬季因隔离液被稀释而降低了隔离液的防冻性能,导致引压系统被动结的问题。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降低使用中的维护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安装使用图。图中1、隔离液灌装器;2、冷凝水回收器;3、出口 ;4、隔离液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根据图1所示,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包括隔离液灌装器,所述隔离液灌装器I在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用来连接变送器的隔离液进口 4 ;所述隔离液灌装器内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形的冷凝水回收器2,该回收器下端为用来连接蒸汽管道的出口 3。所述冷凝水回收器漏斗形上沿要高于隔离液灌装器中的隔离液上平面。所述冷凝水回收器和隔离液灌装器的内壁间距为2mm。所述冷凝水回收器的漏斗形壁斜度为30度。所述冷凝水回收器出口所连接的蒸汽管道向下倾斜,斜度为15度。防隔离液稀释隔离包在原有的传统隔离包中增设了一个蒸汽冷凝液回收器,将蒸汽冷凝液回收到蒸汽管道中,使之与隔离液隔离,防治了隔离液被稀释。该隔离包的外形结构及连接方式与传统隔离包基本相同。安装时,正负端隔离包必须严格安装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隔离液可从下端变送器接口处灌入。罐冲量应保证隔离液液面达到回收器上沿。在使用中,引压系统结构的推荐方式为如图2所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液灌装器,所述隔离液灌装器在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用来连接变送器的隔离液进口 ;所述隔离液灌装器内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形的冷凝水回收器,该回收器下端为用来连接蒸汽管道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器漏斗形上沿要高于隔离液灌装器中的隔离液上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器和隔离液灌装器的内壁间距为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器的漏斗形壁斜度为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器出口所连接的蒸汽管道向下倾斜,斜度为1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隔离液稀释蒸汽计量专用隔离包,包括隔离液灌装器,所述隔离液灌装器在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用来连接变送器的隔离液进口;所述隔离液灌装器内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形的冷凝水回收器,该回收器下端为用来连接蒸汽管道的出口。可以彻底解决在蒸汽测量过程中,防冻隔离液被蒸汽凝结水稀释的问题,可大大的提高引压系统稳定性,同时解决了冬季因隔离液被稀释而降低了隔离液的防冻性能,导致引压系统被动结的问题。
文档编号G01F15/10GK202836660SQ2012203472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丛茂滋, 宋宜四, 孙正贵, 王瑜, 彭岭竹, 肖铃, 曾毅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化工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