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混凝土外加剂称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计量混凝土外加剂的称体。
背景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添加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外加剂的选用、添加方法及适应性会严重影响其发展。特别是外加剂超掺的情况,当外加剂出现超掺时往往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扒底、超缓凝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外加剂计量系统的精确性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现有混凝土外加剂称体主要通过称量重量对外加剂进行计量,而这种称量重量的方法往往会存在较大的误差,这样就会出现混凝土外加剂添加不精确的问题,甚至会出现 超掺,这样就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混凝土外加剂进行精确计量,以防止外加剂超掺的混凝土外加剂称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包括用于容纳外加剂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重量称量机构,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有下料口,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一软管,所述腔体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软管的自由端与一滑轮连接,所述滑轮通过传动机构与一变频电机连接,所述变频电机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滑轮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软管为橡皮软管。优选的,所述软管位于所述腔体侧壁的底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在腔体侧壁上设置与腔体连通的软管,在进行称量之前先根据要称量外加剂的质量及腔体的截面积计算要称量外加剂在腔体内的高度,并将软管自由端的高度移动至相应高度,因此该加剂称体是通过质量和容量对外加剂进行双重计量,如果外加剂秤的重量称量机构出现较大误差时,超量的外加剂就会从软管流出,不会导致外加剂超掺,从而可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外加剂称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I所示,该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包括用于容纳外加剂的腔体1,腔体I内设有重量称量机构,腔体I的底部设有下料口 2。在腔体侧壁的底部设有还设有一橡胶软管3,腔体I与橡胶软管3连通,橡胶软管3的自由端与一滑轮4连接,滑轮4通过传动机构与一变频电机连接(图中未显示),变频电机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滑轮4上下移动。为了能控制滑轮4上下移动的距离,传动机构上可设置标尺、位移传感器等部件,由于该该控制方式为公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该混凝土外加剂称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选根据要称量外加剂的质量及腔体I的截面积计算要称量外加剂在腔体I内的高度,然后通过变频电机驱动滑轮4移动,使橡胶软管3的自由端移动至相应高度,接着将外加剂进入腔体I内,通过重量称量机构对外加剂的重量进行称量,当重量称量机构出现误差时,超量的外加剂可从橡胶软管3中流出。该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在腔体侧壁上设置与腔体连通的软管,在进行称量之前先根据要称量外加剂的质量及腔体的截面积计算要称量外加剂在腔体内的高度,并将软管自由端的高度移动至相应高度,因此该加剂称体是通过质量和容量对外加剂进行双重计量,如果外加剂秤的重量称量机构出现较大误差时,超量的外加剂就会从软管流出,不会导致外 加剂超掺,从而可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称体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包括用于容纳外加剂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重量称量机构,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有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一软管,所述腔体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软管的自由端与一滑轮连接,所述滑轮通过传动机构与一变频电机连接,所述变频电机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滑轮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橡皮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位于所述腔体侧壁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称体,包括用于容纳外加剂的腔体,腔体内设有重量称量机构,腔体的底部设有下料口,腔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一软管,腔体与所述软管连通,软管的自由端与一滑轮连接,滑轮通过传动机构与一变频电机连接,变频电机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滑轮上下移动。在进行称量之前先根据要称量外加剂的质量及腔体的截面积计算要称量外加剂在腔体内的高度,并将软管自由端的高度移动至相应高度,因此该加剂称体是通过质量和容量对外加剂进行双重计量,如果外加剂秤的重量称量机构出现较大误差时,超量的外加剂就会从软管流出,不会导致外加剂超掺,从而可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文档编号G01G23/00GK202511856SQ20122013472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
发明者刘园园, 刘小兵, 臧军, 蔡林虎, 马琳 申请人:江苏名和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