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并检查利用粘接剂粘合2个板状体而成的粘合板状体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上,例如采用了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感测面板组件10(粘合板状体)。这里,图1A是示出感测面板组件10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B是示出感测面板组件10的构造的俯视图。该感测面板组件10是利用涂布在感测面板11的整个表面上的具有透光性的粘接剂13 (树脂)将该感测面板11 (第I板状体)与保护玻璃12 (第2板状体)粘合而成的构造,在所述感测面板11上排列形成有感测元件和格栅(grid)等电 路部件。感测面板11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有电路部件的构造,是整体上具有透光性的透光区域(但是,电路部件的部分不透光)。另外,在保护玻璃12中,周边部是规定宽度的不透光区域12b (黑色区域),内侧区域是具有透光性的透光区域12a。如图1C所示,这种构造的感测面板组件10被具有透光性的粘接剂15粘接于液晶面板组件20(由液晶面板、滤色器、偏振板等构成)。在这样形成的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利用液晶面板组件20进行图像显示,并且从感测面板11上的与保护玻璃12上手指触摸的位置对应的感测元件输出信号。并且,能够利用从该感测面板11的各感测元件输出的信号来控制液晶面板组件20的图像显示。但是,在制造上述这种构造的感测面板组件10 (粘合板状体)的过程中,不只存在如图2A中放大地示出的那样在感测面板11与保护玻璃12之间正常地填充粘接剂13的情况,有时,例如图2B放大地所示的那样,粘接剂13超出了比保护玻璃12的缘端更靠内侧的感测面板11的缘端(以下,称为上溢(overflow)状态),或者,例如图2C放大地所示的那样,粘接剂13未到达感测面板11的缘端从而未充分地填充感测面板11与保护玻璃12之间(以下,称为下溢(underflow)状态)。对于感测面板组件10 (粘合板状体)而言,能够对可能如上所述地产生粘接剂13的上溢状态(参照图2B)或下溢状态(参照图2C)的感测面板11的缘端(边缘部分)前后的部分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是有用的。在这样的检查装置(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中,考虑了利用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是对与被测定部件相对的摄像传感器(光量传感器)阶梯状移动时的各阶梯位置处的摄像传感器的视野的全部或一部分区域的信号强度进行平均化,根据包含被测定部件的边缘的区域中的多个阶梯位置处的平均化信号强度的模式,计算该边缘的位置。通过使用这样的技术,能够检测出感测面板组件10中的感测面板11的缘端位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180171号公报在上述感测面板组件10(粘合板状体)的检查装置中应用了上述现有技术(参照专利文献I)的情况下,为了检测感测面板11(板状体)中的I个边缘位置(缘端的位置),必须针对多个微小区域进行信号强度的平均化处理,为了在该板状体上检测多个边缘位置(缘端的位置),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检测精度比较高的形状的防水板的边缘,但是很难检测出形状不定的上述上溢状态或下溢状态的粘接剂13的缘端。因此,即使在上述感测面板组件10 (粘合板状体)的检查装置中应用了上述现有技术(参照专利文献I),也无法容易地获得能够正确地表示感测面板11 (板状体)的端缘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信息。即,无法容易地检查(评价)感测面板11 (板状体)的端缘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间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了能够比较容易地检查利用粘接剂粘合两个板状体而成的粘合板状体中的板状体的缘端与粘接剂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拍摄并检查利用粘接剂粘合第I板状体与第2板状体而成的粘合板状体,该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具备线感测照相机,其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所述第I板状体相对地配置;照明单元,其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所述第I板状体侧倾斜地对该粘合板状体进行照明;以及处理单元,其对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该线感测照相机在由该照明单元进行照明的状态下对所述粘合板状体进行扫描,所述处理单元具有检查图像信息生成单元,其根据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的浓淡值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以及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其根据从所述检查图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表示所述检查线上的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与所述粘接剂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该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提供基于由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的检查结果。另外,本发明的粘合板状体检查方法拍摄并检查利用粘接剂粘合第I板状体与第2板状体而成的粘合板状体,该粘合板状体检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检查图像信息生成步骤,在照明单元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所述第I板状体侧对该粘合板状体进行照明的状态下,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第I板状体相对地配置的线感测照相机对所述粘合板状体进行扫描时,根据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的浓淡值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以及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步骤,根据从通过所述检查图像信息生成步骤生成的所述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表示所述检查线上的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与所述粘接剂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提供基于在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的检查结果。在本发明的这些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以及方法中,在照明单元从粘合板状体的第I板状体侧对该粘合板状体进行照明的状态下,与上述粘合板状体的第I板状体相对地配置的线感测照相机对该粘合板状体进行扫描时,根据从上述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的浓淡值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根据从该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横切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表示该检查线上的上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与粘接剂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提供基于该缘端间距离信息的检查结果。根据本发明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及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检查利用粘接剂粘合两个板状体而成的粘合板状体中的板状体的缘端与粘接剂的缘端之间的间隔。
图1A是示出作为粘合板状体的一例的感测面板组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B是示出作为粘合板状体的一例的感测面板组件的构造的俯视图。图1C是示出利用粘接剂将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感测面板组件与液晶面板组件粘合在一起而成的构造的触摸面板式液晶显示面板的构造的剖视图。图2A是放大地示出粘接剂处于正常状态的感测面板组件的缘端部的构造的剖视图。图2B是放大地示出粘接剂处于超出感测面板的状态(上溢)的感测面板组件的缘端部的构造的剖视图。图2C是放大地示出粘接剂处于未充分填充到感测面板与保护玻璃之间的状态(下溢)的感测面板组件的缘端部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A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的侧方观察的基本结构的图。图3B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的上方观察的基本结构的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的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用于检查感测面板组件中的粘接剂的缘端部状态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6A是示出图5所示的检查处理中的缘间距离计算的处理的具体顺序(其I)的流程图。图6B是示出图5所示的检查处理中的缘间距离计算的处理的具体顺序(其2)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感测面板组件的俯视图。图8是放大地示出横切图7中的感测面板的缘线IIei的方向Cl-Cl线处的该感测面板组件的截面构造与照明光之间的关系的图。图9是放大地示出横切图7中的感测面板的缘线IIe3的方向的C3-C3线处的该感测面板组件的截面构造与照明光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0是示意性示出来自照明单元的照明光的范围的图。图11是放大地示出横切图7中的感测面板的缘线IIe2的方向的C2-C2线处的该感测面板组件的截面构造与照明光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2是放大地示出横切图7中的感测面板的缘线IIe4的方向的C4-C4线处的该感测面板组件的截面构造与照明光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3是示出粘接剂上溢的感测面板组件的端部(包含图7中的感测面板的缘线IIei)的检查图像的一例以及该检查图像中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的图。图14是示出粘接剂下溢的感测面板组件的端部(包含图7中的感测面板的缘线IIei)的检查图像的一例以及该检查图像中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的图。
图15是示出在感测面板组件的检查图像中设定的4个处理区域的图。图16A是示出在感测面板组件的检查图像中设定的第I处理区域与该第I处理区域的检查线的例子的图。图16B是示意性示出图16A所示的第I处理区域中的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的例子的图。图17A是示出在感测面板组件的检查图像中设定的第2处理区域与该第2处理区域的检查线的例子的图。图17B是示意性示出图17A所示的第2处理区域中的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的例子的图。图18A是示出在感测面板组件的检查图像中设定的第3处理区域与该第3处理区域的检查线的例子的图。图18B是示意性示出图18A所示的第3处理区域中的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的例子的图。图19A是示出在感测面板组件的检查图像中设定的第4处理区域与该第4处理区域的检查线的例子的图。图19B是示意性示出图19A所示的第4处理区域中的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的例子的图。图20A是示出根据第I处理区域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获得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图。图20B是示出根据第4处理区域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获得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图。图21是示出照明单元对感测面板组件的照明位置与浓淡值分布中的亮峰值和暗谷值之间的差分(PB-BD:动态范围)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根据该差分求出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之间的关系的图。符号说明10感测面板组件(粘合板状体)11感测面板(第I板状体)12保护玻璃(第2板状体)12a透光区域12b不透光区域13、15 粘接剂20液晶面板组件50线感测照相机50a线传感器51照明单元(照明部件)52反射板60移动机构70处理单元71显示单元
72操作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地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如上所述,该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2C)是对利用粘接剂13粘合感测面板11 (第I板状体)与保护玻璃12 (第2板状体)而成的感测面板组件10 (粘合板状体)进行检查的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此外,图3A示出了从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的侧方观察的基本结构,图3B示出了从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的上方观察的基本结构。在图3A以及图3B中,该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具有线感测照相机50、照明单元51 (照明部件)、反射板52以及移动机构60。移动机构60使得感测面板11位于上方、保护玻璃12位于下方而设置在移动路径上的感测面板组件10以规定速度进行直线移动。线感测照相机50包含例如由CCD元件列构成的线传感器50a以及透镜等光学系统(省略图 示),并被固定地配置成与移动路径上的感测面板组件10的感测面板11相对。并且,线感测照相机50的姿势被调整成,使线传感器50a的延伸方向横切感测面板组件10的移动方向A(例如,与移动方向A垂直),而且其光轴Aoti与感测面板组件10 (感测面板11)的表面垂直。反射板52具有被加工成对入射光进行漫反射的反射面,并且在移动路径上的感测面板组件10的附近,被固定地配置成该反射面与感测面板组件10的保护玻璃12相对。利用这样配置的反射板52 (反射面)的反射光(照明光),从感测面板组件10的保护玻璃12侧向线感测照相机50进行照明。照明单元51以与感测面板11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移动路径上的感测面板组件10的移动方向A的线感测照相机50的下游侧,即后述的线感测照相机50的扫描方向B的该线感测照相机50的上游侧。照明单元51的姿势被调整成,从感测面板组件10的斜上方,具体地说,从其光轴Aot2与感测面板组件10 (感测面板11)表面的法线方向形成规定角度α的方向,以不横切线感测照相机50的光轴Aqpti的方式,对感测面板组件10的表面进行照明。这样,照明单元51从感测面板组件10的感测面板11侧倾斜地对该感测面板组件10进行照明,由此,能够利用线感测照相机50接收到隔着粘接剂13重叠在保护玻璃12上的感测面板11的缘端部或粘接剂13的缘端部处的一部分漫反射光。并且同时,倾斜地透过感测面板组件10并在反射板52上发生漫反射的一部分光从感测面板组件10的保护玻璃12侧向线感测照相机50进行照明。通过利用来自该反射板52的反射光从感测面板组件10的保护玻璃12侧进行照明,能够将感测面板组件10 (感测面板11、保护玻璃12)的缺陷和粘接剂13内的气泡投影至线感测照相机50。如图4所示地构成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的处理系统。在图4中,线感测照相机50、显示单元71以及操作单元72与处理单元70连接。另外,处理单元70根据来自线感测照相机50的影像信号生成表示感测面板组件10的图像的检查图像信息,所述线感测照相机50与移动机构60对感测面板组件10的移动同步地对感测面板组件10进行光学扫描。并且,处理单元70根据上述检查图像信息使显示单元71显示感测面板组件10的检查图像。在该检查图像中,除了感测面板组件10的粘接剂13中的气泡、异物、感测面板11的电路部件之外,如后所述,还能够显现出粘接剂13的缘端部(正常状态(参照图2A)、上溢状态(参照图2B)或下溢状态(参照图2C))。此外,处理单元70能够取得与操作单元72的操作相应的各种指示的信息,并且根据上述检查图像生成各种信息(气泡、异物的尺寸、粘接剂13的缘端部的位置等),并将其作为检查结果显示到显示单元71上。处理单元70按照图5所示的顺序,执行用于检测感测面板组件10的粘接剂13的缘端部的状态的处理。图5中,处理单元70进行如下控制在从照明单元51进行照明的状态下,通过移动机构60使感测面板组件10进行移动,并且使得线感测照相机50在从感测面板11的缘端IIei侧朝向相对的缘端IIe3的方向B上对图7所示的感测面板组件10进行光学扫描(Sll)。
在此过程中,以规定角度α倾斜地入射到感测面板11表面的(参照图3Α)来自照明单元51的照明光&如图8、图9、图11、图12所示地入射至感测面板11的各个缘端11Ε1、11Ε2、11Ε3、11Ε4 的部分。例如图8 (示出了图7中的Cl-Cl线截面)所示,当倾斜地照射的照明光&从感测面板11的外侧经过第I缘端IIei而移动(扫描)时,该照明光&例如在超出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IIei而处于上溢状态的粘接剂13的缘端13Ε1处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并且该照明光&在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IIei的角部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在此情况下,由于以规定的入射角度α (参照图3Α)倾斜地照射照明光&,所以能够在从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1、朝向内侧(扫描方向B)略微进入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l,并且能够在从粘接剂13的缘端13Ε1朝向内侧(扫描方向B)略微进入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2。例如图9 (示出了图7中的C3-C3线截面)所示,当倾斜地照射的照明光&从感测面板11的内侧经过第3缘端IIe3而移动(扫描)时,该照明光&在感测面板11的第3缘端IIe3的角部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到线感测照相机50,并且该照明光&例如在超出感测面板11的第3缘端IIe3而处于上溢状态的粘接剂13的缘端13E3处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在此情况下,由于以规定的入射角度α倾斜地照射照明光&,所以,能够在从感测面板11的第3缘端11Ε3朝向外侧(扫描方向B)略微突出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3,能够在从粘接剂13的缘端13E3朝向外侧(扫描方向B)略微突出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4。例如图10所示,从照明单元51,在与扫描方向B平行的中心线CL的两侧略微扩展地射出照明光当这样的照明光&沿着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线IIe2进行移动(扫描)时,例如图11 (示出了图7中的C2-C2线截面)所示,该照明光&在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端IIe2的角部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并且该照明光&例如在超出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端IIe2而处于上溢状态的粘接剂13的缘端13E2处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在此情况下,由于照明光Rl从照明单元51朝向外侧略微扩展而倾斜地进行照射(参照图10),所以,能够在从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端IIe2朝向外侧(与扫描方向B垂直的方向)略微突出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5,并且能够在从粘接剂13的缘端13E2朝向外侧(与扫描方向B垂直的方向)略微突出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6。另外,照明光&沿着感测面板11的上述第2缘端IIe2的相反侧的第4缘端IIe4进行移动(扫描)的情况也同样如此,例如图12(示出了图7中的C4-C4线截面)所示,照明光&在感测面板11的第4缘端IIe4的角部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该照明光&例如在超出感测面板11的第4缘端IIe4而处于上溢状态的粘接剂13的缘端13E4处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在此情况下,照明光&从照明单元51朝向外侧略微扩展而倾斜地进行照射(参照图10),所以,能够在从感测面板11的第4缘端IIe4朝向外侧(与扫描方向B垂直的方向)略微突出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7,并且能够在从粘接剂13的缘端13e4朝向外侧(与扫描方向B垂直的方向)略微突出的部分处形成阴影Ed8。在图8、图9、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例子中,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但即便粘接剂13处于下溢状态(参照图2C),透过感测面板11的照明光&也是同样地在粘接剂13的缘端处发生漫反射,其漫反射光的一部分能够透过感测面板11入射至线感测照相机50。返回图5,处理单元70如上所述根据从线感测照相机50输出的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例如,与线感测照相机50的各个CCD元件对应)的浓淡值(例如,256色调)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S12),其中,所述线感测照相机50在利用来自照明单元51的照明光&进行照明的状态下对感测面板组件10进行扫描。处理单元70将针对整个感测面板组件10生成的检查图像信息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器中。在由上述检查图像信息表示的检查图像Iex中,在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图13所示,在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处出现了由感测面板11的缘端角部处的漫反射光的一部分(参照图8)引起的第I亮线部IPB1,并且,在比感测面板11的缘端更外侧的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处,出现了由粘接剂13的缘端处的漫反射光的一部分引起的第2亮线部IPB2。另外,在粘接剂13处于下溢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图14所示,在检查图像Iex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处出现了由感测面板11的缘端角部处的漫反射光的一部分引起的第I亮线部IPB1,并且,在比感测面板11的缘端更内侧的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处,出现了由粘接剂13的缘端处的漫反射光的一部分引起的第2亮线部IPB2。另外,如图14明示的那样,在检查图像Iex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第I亮线部Ipbi的附近出现了第I暗线部Ibdi,并且,在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第2亮线部Ipb2的附近出现了第2暗线部IBD2。这是因为,如参照图8、图9、图11以及图12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倾斜地照射照明光&,在感测面板11的缘端附近以及粘接剂13的缘端附近形成了阴影。在这样的检查图像IEX(检查图像信息)中设定的横切感测面板11的缘端的(例如,垂直的)检查线Lex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表示与扫描线上的各个位置(像素位置)对应的浓淡值)中,例如图14(粘接剂13处于下溢状态的例子)所示,存在表示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上述第I亮线部Ipbi的第I亮峰值PB1、表示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上述第2亮线部Ipb2的第2峰值PB2、表示与上述第I亮线部Ipbi相邻的第I暗线部Ibdi的第I暗谷值BDl、以及表示与上述第2亮线部Ipb2相邻的第2暗线部Ibd2的第2暗谷值BD2。虽然在图13所示的例子(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的例子)中不是很明确,但在检查图像Iex(检查图像)中设定的横切感测面板11的缘端的(例如,垂直的)检查线Lex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中,也同样存在第I亮峰值PB1、第I暗谷值BD1、第2亮峰值PB2以及第2暗谷值BD2。返回图5,当生成了具有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以及下溢状态的感测面板组件10的上述这种特征(两个亮线部IPB1、Ipb2、两个暗线部IBD1、IBD2)的检查图像信息并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器时(S12),处理单元70设定在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检查图像信息(检查图像)中实际应该处理的处理区域(S13)。例如图15所示的用虚线包围的区域那样,分别设定了包含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IIei并与从保护玻璃12的缘端起规定宽度的区域对应的第I处理区域E1、包含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端IIe2并与从保护玻璃12的缘端起规定宽度的区域对应的第2处理区域E2、包含感测面板11的第3缘端IIe3并与从保护玻璃12的缘端起规定宽度的区域对应的第3处理区域E3、以及包含感测面板11的第4缘端IIe4并与从保护玻璃12的缘端起规定宽度的区域对应的第4处理区域E4。在感测面板组件10整体的检查图像信息中设定如上所述的4个处理区域E1、E2、E3、E4时(S13),处理单元70按照以下顺序(S14 S16)从第I处理区域El起依次对全部处理区域El E4执行处理。在第I处理区域El中,提取在横切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IIei的副扫描方向B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S14)。例如,在图16A所示的第I处理区域El内设定的检查线Lexi以及Lex2上,提取出例如图16B示意性示出的浓淡值分布Pf (Lexi) >Pf (Lex2)。在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的部分中设定的检查线Lexi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IIei对应的位置P (I Iei)处出现了第I亮峰值PBl,在该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I暗谷值BD1,并且,在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与上述第I亮峰值PBl相离地出现了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亮峰值PB2,在该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2暗谷值BD2。此外,在粘接剂13处于下溢状态的部分中设定的检查线Lex2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2)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IIei对应的位置P(IIei)处出现了第I亮峰值PBl,在该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相邻地出现了第I暗谷值BDl,并且,在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上与上述第I亮峰值PBl相离地出现了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亮峰值PB2,在该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2暗谷值BD2。当提取了上述这样的检查线LEXi上的浓淡值分布Pf(Lm)后(S14),根据该浓淡值分布Pf(Lm),运算该检查线LEXi上的感测面板11的第I缘端IIei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距离,生成表示这些缘端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S15)。此外,关于用于生成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具体处理,将在后面进行叙述。然后,同样地,使检查线LEXi依次错开规定间隔而提取该检查线Lm上的浓淡值分布Pf(Lm) (S14),针对全部处理区域El E4执行根据所提取的浓淡值分布Pf(LEXi)生成上述缘端间距离信息d(S15)的处理(S16)。另外,在此过程中,与上述第I处理区域El同样,在第2处理区域E2、第3处理区域E3、第4处理区域E4中,提取例如图17A、图17B、图18A、图18B以及图19A、图19B示意性示出的浓淡值分布Pf (S14)。在第2处理区域E2中,提取在横切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端IIe2的主扫描方向(线传感器50a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例如,在图17A所示的第2处理区域E2中设定的检查线Lex3以及Lex4上,提取出例如图17B示意性示出的浓淡值分布Pf (Lex3) >Pf (Lex4)。在粘接剂13处于下溢状态的部分中设定的检查线Lex3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3)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端IIe2对应的位置P(IIe2)处出现了第I亮峰值PB1,在该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I暗谷值BDl,并且,在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上与上述第I亮峰值PBl相离地出现了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亮峰值PB2,在该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2暗谷值BD2。此外,在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的部分中设定的检查线Lex4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4)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第2缘端IIe2对应的位置P (IIe2)处出现了第I亮峰值PB1,在该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I暗谷值BD1,并且,在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与上述第I亮峰值PBl相离地出现了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亮峰值PB2,在该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2暗谷值BD2。另外,在第3处理区域E3中,提取在横切感测面板11的第3缘端IIe3的副扫描方向B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例如在图18A所示的第3处理区域E3中设定的检查线Lex5以及Lex6上,提取出例如图18B示意性示出的浓淡值分布Pf (Lex5) >Pf (Lex6)。在粘接剂13处于下溢状态的部分中设定的检查线Lex5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5)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第3缘端IIe3对应的位置P(IIe3)处出现了第I亮峰值PBl,在该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I暗谷值BD1,并且,在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上与上述第I亮峰值PBl相离地出现了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亮峰值PB2,在该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2暗谷值BD2。另外,在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的部分中设定的检查线Lex6上的浓淡值分布Pf (Lex6)中,在与感测面板11的第3缘端IIe3对应的位置P(IIe3)处出现了第I亮峰值PB1,在该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I暗谷值BDl,并且,在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与上述第I亮峰值PBl相离地出现了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亮峰值PB2,在该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了第2暗谷值BD2。而且,在第4处理区域E4中,与上述第2处理区域E2的情况相同,如图19A以及图19B示意性示出的那样,提取在横切感测面板11的第4缘端IIe4的主扫描方向(线传感器50a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例如,在第4处理区域E4中,在粘接剂13处于下溢状态以及上溢状态的部分中设定的检查线Lex7以及Lex8上,分别提取出显现了第I亮峰值PB1、第I暗谷值BD1、第2亮峰值PB2以及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分布Pf (Lex7)、Pf (Lex8)。具体地说,按照图6A以及图6B来进行用于根据如上所述提取的浓淡值分布生成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处理(图5中的S15)。此外,在处理单元70中,预先登记了检查对象的感测面板组件10(感测面板11、保护玻璃12)的形状数据以及输送路径上的感测面板组件10的姿势信息等。在图6A中,处理单元70根据感测面板组件10的上述形状数据以及姿势信息等,搜索上述浓淡值分布Pf中被认为是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的位置(像素位置),在包含该位置的该浓淡值分布Pf的规定范围内确定作为最大浓淡值的第I亮峰值PBl (S1501)。然后,处理单元70判定当前的处理区域是第I处理区域E1、第2处理区域E2、第3处理区域E3以及第4处理区域E4(参照图15)中的哪一个(S1502)。在当前的处理区域是在浓淡值分布中可能在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方向上相邻地出现第I暗谷值BDl (参照图16B)的第I处理区域El的情况下,处理单元70例如像图20A(参照图16A以及图16B)示意性示出的那样,在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比如上所述确定的第I亮峰值PBl的位置更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在图20A所示的浓淡值分布中为左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确定作为最小浓淡值的第I暗谷值BD1(S1503)。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处理区域是在浓淡值分布中可能在第I亮峰值PBl的靠感测面板11外侧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第I暗谷值BDl (参照图17B、图18B、图19B)的第2处理区域E2、第3处理区域E3以及第4处理区域E4中的某一方的情况下,处理单元70例如像图20B(参照图17A、图17B、图18A、图18B、图19A、图19B)示意性示出的那样,在浓淡值分布Pf(LEXi)中比如上所述确定的第I亮峰值PBl的位置更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在图20B所示的浓淡值分布中是右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确定作为最小浓淡值的第I暗谷值BDl (SI504)。这样,在浓淡值分布Pf(Lm)中确定了第I亮峰值PBl与第I暗谷值BDl后,处理单元70在该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将上述第I亮峰值PB I的位置(像素位置)与上述第I暗谷值BDl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的位置确定为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第I位置PKS1505)。具体地说,如图20A以及图20B所示,在浓淡值分布Pf(Lm)中,将上述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位置(像素位置)与上述第I暗谷值BDl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的、上述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和上述第I暗谷值I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l-BDl)/2)所对应的位置(像素位置)确定为第I位置Pl (S1505)。在浓淡值分布Pf(Lm)中确定了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第I位置Pl后,处理单元70按照图6B所示的顺序继续进行处理。在图6B中,处理单元70在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在将包含上述第I亮峰值PBl的规定范围排除在外的范围内,确定作为最大浓淡值的第2亮峰值PB2 (S1506)。然后,处理单元70判定当前的处理区域是第I处理区域E1、第2处理区域E2、第3处理区域E3以及第4处理区域E4中的哪一个(S1507)。在当前的处理区域是在浓淡值分布中可能在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上相邻地出现第2暗谷值BD2(参照图16B)的第I处理区域El的情况下,处理单元70例如像图20A(参照图16A以及图16B)示意性示出的那样,在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比如上所述确定的第2亮峰值PB2的位置更靠感测面板11的内侧(IN)的方向(在图20A所示的浓淡值分布中为左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确定作为最小浓淡值的第2暗谷值BD2(S1508)。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处理区域是浓淡值分布中可能在第2亮峰值PB2的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方向上相邻地出现第2暗谷值BD2(参照图17B、图18B、图19B)的第2处理区域E2、第3处理区域E3以及第4处理区域E4中的某一方的情况下,处理单元70例如像图20B(参照图17A、图17B、图18A、图18B、图19A、图19B)示意性示出的那样,在浓淡值分布Pf(LEXi)中比如上所述确定的第2亮峰值PB2的位置更靠感测面板11的外侧(OUT)的方向(在图20B所示的浓淡值分布中为右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确定作为最小浓淡值的第2暗谷值BD2(S1509)。
然后,处理单元70判定如上地确定的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与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之差是否大于规定值Th (S1510)。在上述差大于规定值Th的情况下(在S1510中为“是”),视为上述第2亮峰值PB2以及第2暗谷值BD2是由粘接剂13的缘端引起的,处理单元70在浓淡值分布Pf(Lm)中,将上述第2亮峰值PB2的位置(像素位置)与上述第2暗谷值BD2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的位置确定为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位置P2(S1511)。具体地说,如图20A以及图20B所示,在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将上述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与上述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的、上述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和上述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2-BD2)/2)所对应的位置(像素位置)确定为第2位置P2(S1511)。然后,处理单元70计算如上确定的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第2位置P2和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第I位置Pl之间的差分(P2-P1),将该差分(P2-P1)作为表示感测面板11的缘端和粘接剂13的缘端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与检查线LEXi (感测面板11的缘端上的位置)对应地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器中(S1512)。例如在粘接剂13处于上溢状态(参照图2B)的情况下,可将该缘端间距离信息d设为正值,在粘接材13处于下溢状态(参照图2C)的情况下,可将该缘端间距离信息d设为负值。由此,缘端间距离信息d可通过其值的正负来区分地表示上溢状态和下溢状态。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与上述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之差并非大于规定值Th的情况下(在S1510中为“否”),视为上述第2亮峰值PB2以及第2暗谷值BD2不是由粘接剂13的缘端引起的,例如是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浓淡值分布Pf (Lex)中的噪声等细微的浓淡振动,处理单元70将缘端间距离信息d设为零(d=0),与检查线LEXi (感测面板11的缘端上的位置)对应地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器中(S1513)。在此情况下,未从浓淡值分布Pf (Lm)中检测到粘接剂13的缘端,可判断为粘接剂13正常地填充到感测面板11与保护玻璃12之间(参照图2A)。返回图5,当针对从全部处理区域El、E2、E3、E4中提取的全部浓淡值分布,结束了上述那样的表示感测面板11的缘端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生成时(在S16中为“是”),处理单元70根据与各检查线对应地存储到存储器中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生成检查结果信息并显示到显示单元71上(S17)。例如,可以基于表形式、曲线图形式,在感测面板组件10的图像上,将感测面板11的缘端的各个位置处的缘端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距离分别作为检查结果显示到显示单元71上。在此情况下,能够根据该检查结果,分别获知感测面板11的缘端的各个位置处的粘接剂13的缘端位置。另外,可将与全部检查线对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作为检查结果显示到显示单元71上。在此情况下,能够知晓感测面板组件10中的粘接剂13的整体填充状态。此外,应该输出的检查结果信息不限于上述内容,可根据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的各个位置对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山与检查的目的相应地生成各种检查结果信息。在上述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中,在照明单元51从感测面板组件10的感测面板11侧对该感测面板组件10进行照明的状态下,与感测面板11相对地配置的线感测照相机50对该感测面板组件10进行扫描时,根据从线感测照相机50输出的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的浓淡值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然后,根据从该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横切感测面板11的缘端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表示该检查线上的感测面板11的缘端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将基于该缘端间距离信息的检查结果显示到显示单元71上。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检查感测面板组件10中的感测面板11的缘端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间隔。另外,在上述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中,在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将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与第I暗谷值BDl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的、上述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和上述第I暗谷值BDl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l-BDl)/2所对应的位置(像素位置)作为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将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的位置与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位置之间的、上述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和上述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2-BD2)/2所对应的位置(像素位置)作为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根据这些位置之间的距离生成缘端间距离信息d。通过使倾斜地照射至感测面板组件10的照明光&在该粘接剂13的缘端部分处的漫反射光入射到线感测照相机50,由此获得从与粘接剂13的缘端部分对应地出现的浓淡值分布Pf的第2亮峰值PB2到第2暗谷值BD2的区域的浓淡值,所以可能受到粘接剂13的缘端部分的表面形状的影响。即,该区域的浓淡值是通过粘接剂13的缘端部分的表面倾斜或凹凸所产生的漫反射光等的合成而获得的值,例如可认为,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不是单纯由于粘接剂13的缘端产生的漫反射光引起的,而是通过因粘接剂13的缘端部分的表面倾斜或凹凸而在线感测照相机50的方向上发生反射后的漫反射光等的合成而获得的浓淡值。因此可认为,实际的粘接剂13的缘端不是与第2亮峰值PB2的位置准确对应。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的位置与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位置之间的、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和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2_BD2)/2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P2。另外,从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部分对应地出现的浓淡值分布Pf的第I亮峰值PBl到第I暗谷值BDl的区域的浓淡值也可能受到感测面板11的缘端部分处形成的倒角或侧面的表面状态的影响。即,该区域的浓淡值是通过因感测面板11的缘端部分处形成的倒角或侧面的表面凹凸所产生的漫反射光等的合成而获得的值,例如可认为,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不是单纯由于在感测面板11的缘端产生的漫反射光引起的,而是通过因感测面板11的缘端处形成的倒角或侧面的表面凹凸而在线感测照相机50的方向上发生反射后的漫反射光和来自粘接剂13的表面的漫反射光等的合成而获得的浓淡值。因此可认为,实际的感测面板11的缘端不是与第I亮峰值PBl的位置准确对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的位置与第I暗谷值BDl的浓淡值的位置之间的、第I亮峰值I3Bl的浓淡值和第I暗谷值BDl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l-BDl)/2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P1,根据该位置Pl以及与上述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P2生成缘端间距离信息d。试着对上述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生成进行验证。在图21中,横轴表示来自照明单元51的照明光&的照明位置,纵轴表示改变照明位置时的主扫描方向(Lm)与副扫描方向(Lexj)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以及亮峰值PB的浓淡值与暗谷值BD的浓淡值的差分DR(动态范围)的值。该图21示出了如下情况随着照明位置远离于照相机正下方,虽然亮峰值PB的浓淡值与暗谷值BD的浓淡值的差分DR增大,但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变动十分微小。因此可知,即使针对作为检查对象的感测面板组件10的照明位置或动态范围发生变动,也能够获得稳定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此外,在浓淡值分布Pf (LEXi)中,虽然将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与第I暗谷值BDl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的、上述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和上述第I暗谷值BDl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l-BDl)/2所对应的位置(像素位置)作为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不过,只要是在上述第I亮峰值PBl的位置(像素位置)与上述第I暗谷值BDl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按照规定规则确定的位置,就可以作为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另外同样地,虽然将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与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的、上述第2亮峰值PB2的浓淡值和上述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2-BD2)/2所对应的位置(像素位置)作为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不过,只要是在上述第2亮峰值PB2的位置(像素位置)与上述第2暗谷值BD2的位置(像素位置)之间按照规定规则确定的位置,就可以作为粘接剂13的缘端位置。在此情况下,可将被确定为感测面板11的缘端位置的位置与被确定为粘接剂13的缘端位置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缘端间距离信息d。而且,只要光学条件保持稳定,并且感测面板组件10的形状稳定,则还可以将根据浓淡值分布Pf(Lm)确定的第I亮峰值PBl (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和第2亮峰值PB2 (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之间的距离设为缘端间距离信息d。另外,特别是,只要感测面板11的缘端形状(例如,倒角或侧面的状态)稳定,则也可以将与感测面板11的缘端对应的位置作为第I亮峰值PBl的浓淡值的位置,将在第2亮峰值PB2的位置与第2暗谷值BD2的位置之间按照规定规则确定的位置、例如第2亮峰值PB2的位置和第2暗谷值BD2的浓淡值的中间值(PB2-BD2)/2所对应的位置,作为与粘接剂13的缘端对应的位置,将这些位置间的距离作为缘端间距离信息d。另外,上述感测面板组件检查装置仅对在针对整个感测面板组件10生成的检查图像信息中设定的处理区域El、E2、E3、E4(参照图15)进行处理(S14、S15 (S1501 S1513)),所以,能够高效地检查填充在感测面板11与保护玻璃12之间的粘接剂13的状态。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I板状体,举了感测面板11的例子,作为第2板状体,举了保护玻璃12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利用粘接剂进行粘合的板状体,就能够适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拍摄并检查利用粘接剂粘合第I板状体与第2板状体而成的粘合板状体, 该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具备 线感测照相机,其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所述第I板状体相对地配置; 照明单元,其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所述第I板状体侧倾斜地对该粘合板状体进行照明;以及 处理单元,其对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该线感测照相机在由该照明单元进行照明的状态下对所述粘合板状体进行扫描, 所述处理单元具有 检查图像信息生成单元,其根据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的浓淡值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以及 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其根据从所述检查图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表示所述检查线上的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与所述粘接剂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 该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提供基于由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的检查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比所述第2板状体的缘端更靠内侧,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对所述粘接剂超出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情况与所述粘接剂未到达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情况进行区分而生成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根据从所述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在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所述线感测照相机的副扫描方向或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具有在所述检查图像信息中设定与包含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规定区域对应的处理区域的单元,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根据从所述处理区域获得的所述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在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的副扫描方向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规定区域对应的处理区域中,根据从该处理区域获得的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在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的主扫描方向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规定区域对应的处理区域中,根据从该处理区域获得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具备第I位置确定单元,其在所述浓淡值分布中,在与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对应的第I亮峰值的位置和相对于该第I亮峰值的位置处于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外侧方向或内侧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的第I暗谷值的位置之间,确定与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对应的第I位置; 第2位置确定单元,其在所述浓淡值分布中,在与所述第I亮峰值相离的第2亮峰值的位置和相对于该第2亮峰值的位置处于所述粘接剂的缘端的外侧方向或内侧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的第2暗谷值的位置之间,确定与所述粘接剂的缘端对应的第2位置;以及 距离运算单元,其运算所述第I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生成表示由该距离运算单元得到的距离的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第2位置确定单元在所述第2亮峰值的浓淡值与所述第2暗谷值的浓淡值之差大于规定值时,在该第2亮峰值的位置与该第2暗谷值的位置之间确定所述第2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第I位置确定单元在所述浓淡值分布中,将所述第I亮峰值的浓淡值的位置与所述第I暗谷值的浓淡值的位置之间的、所述第I亮峰值的浓淡值和所述第I暗谷值的浓淡值的中间值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I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第2位置确定单元在所述浓淡值分布中,将所述第2亮峰值的浓淡值的位置与所述第2暗谷值的浓淡值的位置之间的、所述第2亮峰值的浓淡值和所述第2暗谷值的浓淡值的中间值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第2位置。
11.一种粘合板状体检查方法,拍摄并检查利用粘接剂粘合第I板状体与第2板状体而成的粘合板状体, 该粘合板状体检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检查图像信息生成步骤,在照明单元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所述第I板状体侧对该粘合板状体进行照明的状态下,与所述粘合板状体的第I板状体相对地配置的线感测照相机对所述粘合板状体进行扫描时,根据从所述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的浓淡值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以及 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步骤,根据从通过所述检查图像信息生成步骤生成的所述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表示所述检查线上的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与所述粘接剂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 提供基于在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的检查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方法,其中, 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比所述第2板状体的缘端更靠内侧, 在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步骤中,对所述粘接剂超出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情况和所述粘接剂未到达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情况进行区分而生成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粘合板状体检查方法,其中, 在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步骤中,根据从所述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在横切所述第I板状体的缘端的所述线感测照相机的副扫描方向或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所述缘端间距离信息。
全文摘要
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及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检查粘合板状体中的板状体的缘端与粘接剂的缘端的间隔。粘合板状体检查装置具备线感测照相机(50)、照明单元(51)和处理从线感测照相机输出的影像信号的处理单元(70),该线感测照相机在照明单元进行照明的状态下对粘合板状体(10)进行扫描,处理单元具有检查图像信息生成单元(S12),其根据上述影像信号生成由像素单位的浓淡值构成的检查图像信息;缘端间距离信息生成单元(S14,S15),其根据从上述检查图像信息获得的横切第1板状体(11)的缘端的检查线上的浓淡值分布,生成表示检查线上的第1板状体的缘端与粘接剂(13)的缘端之间的间隔的缘端间距离信息(d),提供基于缘端间距离信息(d)的检查结果。
文档编号G01B11/14GK103017671SQ2012103610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林义典, 若叶博之, 井筒纪, 权藤隆德, 小野洋子, 关胜利 申请人: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