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预应力钢绞线检测用圆形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绞线拉力试验钳口夹具装置。应用于预应力钢 绞线拉力试验机上。属钢绞线拉力试验机部件技术领域。
(二)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绞线拉力试验机是用来按国标GB/T228测试整根钢绞线的力 学性能,测量钢绞线的最大力、规定非比例延伸力、最大力总伸长率、弹 性模量等指标。预应力钢绞线由七根钢丝在绞线机的高速旋转之下捻合而 成,其横截面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定张力条件下再经中频炉感应加热和 冷却水冷却这一稳定化处理后,获得低松弛性能。按照国家标准 GB/T5224-2003,在试验期间为避免试样在夹具内或在夹具附近断裂,必须 使用合适的夹具。钢绞线拉力试验机钳口夹具装置结构简图见图2。钢绞 线拉力试验机钳口夹具工作原理简述拉力试验机钳口夹具主要由推杆(加 托盘)3、卡扳4、夹具1和钢绞线2组成。电图2可以看出,当钢绞线2 被放置于夹具内后,推杆(加托盘)3下推并推动卡扳4下移,带动夹具 夹紧钢绞线,拉力试验机通过液压加载带动整个图2装置向上缓慢移动(下 部与图2对称装置保持位移不变),钢绞线被张拉紧,并继续均匀加载,直 至钢绞线被拉断。因为测量的钢绞线最大力一般很大,以15.24111111规格1860MPa的钢绞线为例,其最大力达到265kN以上。传统的钢绞线拉力试 验机夹具,见图3、 4, 一般采用V型槽夹具(槽内带有横向锯齿状细齿)。 试验过程中,夹具夹持钢绞线处为线接触,其两端的夹具与钢绞线夹持面 容易轻微滑移、钢绞线外层六根丝受力不均等,钢绞线容易发生提前断裂 (钢绞线最大力、最大力总伸长率一般不达标),都将对试验结果产生显著 影响,甚至会对绞线力学性能做出错误判定。为克服上述不足, 一般采用 在夹具V型凹槽上垫铝片,在钢绞线两端涂抹湿的金刚砂,使铝片紧密包 裹钢绞线,并增加铝片与钢绞线的摩擦力,钢绞线外层六根丝受力均匀, 这样就不易出现提前断丝,试验结果能客观真实反映绞线力学性能。采用 上述方法,虽能准确完成试验检测,但既会增加试验成本,又增加了试验 工作量,并且现场卫生会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准确完成试验检 测、又不会增加试验成本和试验工作量,并且现场卫生良好的预应力钢绞 线检测用圆形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检测用圆形夹具, 由左半夹具和右半夹具左右对合而成,所述左半夹具和右半夹具左右对称 布置,左半夹具和右半夹具的夹持面中间均设置有一半圆形长凹槽,槽内 带有横向锯齿状细齿。用于增加夹具与绞线表面摩擦力。
所述半圆形夹具,使钢绞线两端夹持时近似于"面"接触,其两端的 夹具与绞线夹持面不易滑移,钢绞线两端表面六丝受力均匀,握裹力强,拉力试验过程不易出现单丝提前断,试验结果能客观真实反映绞线力学性 能,避免无效试验结果对钢绞线力学性能的误判,夹具凹槽与绞线之间不
使用铝片和金刚砂,降低试验成本约50%,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约20%, 并改善试验现场卫生环境。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预应力钢绞线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绞线拉力试验机钳口夹具装置结构简图。
图3为传统的钢绞线拉力试验机夹具结构简图。
图4为图3中左半夹具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钢绞线检测用圆形夹具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左半夹具结构简图。 图中附图标记
夹具l、钢绞线2、推杆(加托盘)3、卡扳4;左半夹具l.l、右半夹 具1.2、半圆形长凹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5~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预应力钢绞线检测用圆形夹具,由左 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左右对合而成。所述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 左右对称布置,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的夹持面中间均设置有一半圆 形长凹槽1.3,槽内带有横向锯齿状细齿。 ,
工作原理所述夹具主要是用于夹持钢绞线并保持一体。夹具直接夹持钢绞线2, 随着试验机对钢绞线加载,整个图2装置向上缓慢移动(下部与图2对称 装置保持位移不变),钢绞线被张拉紧,并继续均匀加载,直至钢绞线被拉 断。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检测用圆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由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左右对合而成,所述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左右对称布置,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的夹持面中间均设置有一半圆形长凹槽(1.3),半圆形长凹槽(1.3)内带有横向锯齿状细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检测用圆形夹具,应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拉力试验机上。由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左右对合而成,所述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左右对称布置,左半夹具(1.1)和右半夹具(1.2)的夹持面中间均设置有一半圆形长凹槽(1.3),半圆形长凹槽(1.3)内带有横向锯齿状细齿。本实用新型夹具既能准确完成试验检测、又不会增加试验成本和试验工作量,并且现场卫生良好。
文档编号G01N3/00GK201331464SQ20082023690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严士兴, 华建祥, 薛文虎, 许燕杰, 陶建春 申请人:江阴法尔胜钢铁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