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取样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油检测领域所用的桶装液体油取试样工具,尤其是取样筒。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行各业中液体油取样器多式多样,桶装液体油取样器也很多,以往从油桶中取样一般用玻璃管或玻璃取样管取样,在放入油桶底部过程中油桶上面部分油已进入玻璃管一部分,特别是取桶底部油时,所取的样品不是真正的底部油,达不到取桶底部油的目的,并且在转移时由于这两种玻璃管上端内都有空气,不能达到完全密封,油样一直在流淌,污染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由于玻璃管细长,使其易碎及清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取样工具清洗困难、易碎、取样达不到要求及污染环境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筒,该取样筒具有操作简单实用、取样标准、拆卸方便、不易碎、便于清洗且清洁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取样筒包括玻璃管,玻璃管上下端分别与被主杆穿过且分别有通气孔及若干油孔的上、下压帽固定;主杆上固定有与下压帽内壁相触的油封,主杆及与上压帽固定的导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弹簧夹上下两开口端。
上述的主杆底端带有螺母;下压帽上的油孔为6个;玻璃管与上、下压帽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的在主杆上固定有与下压帽内壁相触的油封,用前先将弹簧夹上下夹嘴间距调整为5-10mm,使油封与下压帽密封良好,在取桶底部样品时不至于使桶上部的样品也进入取样桶中,且在样品转移过程中不流出,环保又不浪费,而且玻璃管与上、下压帽螺纹连接,具有操作简单实用、取样标准、拆卸方便、不易碎、便于清洗且清洁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玻璃管,2-上压帽,3-下压帽,4-主杆,5-导杆,6-弹簧夹,7-油封,8-0型圈,9-螺母,10-垫圈,11-油孔,12-通气孔,13-螺母,14-储油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所示,该取样筒包括玻璃管1,玻璃管1上、下端固定上、下压帽(2,3),而上、下压帽(2,3)分别有1个通气孔12及6个油孔11,可保持储油室14内大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便于取样时油样由此进入和排出,玻璃管1为透明有机玻璃管可直接目测、观查方便、不易碎;上、下压帽(2,3)内置有密封○型圈8,使得密封更好,且上、下压帽(2,3)与玻璃管1可通过螺纹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拆卸方便、便于清洗;穿过上、下压帽(2,3)的主杆4上固定有与下压帽3内壁相触的油封7,油封7上有锁紧螺母13及垫圈10,油封封住下压帽3上的油孔,当把取样筒放进油桶底部时,上部油样不会进入取样筒,达到取样的要求;上压帽2上用螺母固定一导杆5,底端带有限位螺母9的主杆4及导杆5的上端分别用螺母固定在弹簧夹6上下两开口端。
实际使用时,先将弹簧夹6上下夹嘴间距调整为5-10mm,使油封7与下压帽3密封良好,调整主杆4下端螺帽9使之与下压帽3底部距离为10-20mm即可;将取样筒插入油桶底部,压住上手柄15同时握下手柄16通过导杆5使储油室14下移,使下压帽3上的油孔11与油封7分离,油便从油孔11进入储油室14,同时储油室14内的空气从上压帽2通气孔12排出,当储油室14充满油样后松开下手柄16使油封7封住下压帽3上的油孔11,油样不会流出;同理可转出油样。
由此可见,该取样筒利用液体连通器的原理可非常方便地将油桶底部里的油取出转移到取样瓶内,并且达到了操作简单实用、取样标准、拆卸方便、不易碎、便于清洗且清洁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取样筒,包括玻璃管(1),其特征在于玻璃管(1)上下端分别与被主杆(4)穿过且分别有通气孔(12)及若干油孔(11)的上、下压帽(2,3)固定;主杆(4)上固定有与下压帽(3)内壁相触的油封(7),主杆(4)及与上压帽(2)固定的导杆(5)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弹簧夹(6)上下两开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筒,其特征在于主杆(4)底端带有螺母(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筒,其特征在于下压帽(3)上的油孔(11)为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筒,其特征在于玻璃管(1)与上、下压帽(2,3)通过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取样筒主要解决现有的取样工具清洗困难、易碎、取样达不到要求及污染环境的问题。其特征在于玻璃管(1)上下端分别与被主杆(4)穿过且分别有通气孔(12)及若干油孔(11)的上、下压帽(2,3)固定;主杆(4)上固定有与下压帽(3)内壁相触的油封(7),主杆(4)及与上压帽(2)固定的导杆(5)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弹簧夹(6)上下两开口端。具有操作简单实用、取样标准、拆卸方便、不易碎、便于清洗且清洁的特点。
文档编号G01N1/10GK2616897SQ0326146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4日
发明者关德秋, 兰广生, 王惠杰, 乔万军 申请人:关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