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功能突出预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突出预测仪,用于突出矿井测定钻屑解吸指标AtI2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判断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突出预测仪的相关专利有申请号CN93201176. 4的“突出预测解吸仪”、 申请号CN200920206805. 6的“便携式V30瓦斯突出预测仪”、申请号CN200920127917. 2的 “一种便携式瓦斯突出预测仪”。无专利的突出预测仪主要有MI)-2型瓦斯解吸仪、ZLD-I型钻孔多级流量计、WTC瓦斯突出预测仪和TWY突出危险预报仪。CN93201176.4实用新型“突出预测解吸仪”发明(设计)人为魏晓林,仪器测定K 1值。CN200920206805. 6实用新型“便携式V3tl瓦斯突出预测仪”和CN200920127917. 2实用新型便携式瓦斯突出预测仪发明(设计)人均为华福民、苏文叔等,前者测定预测指标V3tl, 后者测定K1值。MD-2型瓦斯解吸仪测定Atv WTC瓦斯突出预测仪测定K1值,ZLD-I型钻孔多级流量计和TWY突出危险预报仪测定q值。上述三项专利和四种仪器均是测定单一突出预测指标,一台仪器尚不能测定两项以上的突出预测指标,即不属于多功能突出预测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新功能的多功能突出预测仪,一台仪器同时具有测定钻屑解吸指标Atl2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值两项功能,即具有多功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煤矿井下作业地点使用多功能突出预测仪,完成钻屑解吸指标Δ }!2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的测定工作,依据测得的值判断煤层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指导安全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是多功能突出预测仪结构示意图。仪器左侧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单元,右侧为钻屑解吸指标△ Ii2测定单元,两单元共用一个U型压差计。采用节流喷嘴原理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图中1.进气嘴,2.节流喷嘴,3.煤样室,4. U型压差计,5.单通旋塞,6.三通旋塞, 7.煤样室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钻屑解吸指标测定Ati2 ①打开单通旋塞5 ;②打开三通旋塞6,并置于中间位置 (使u型压差计4与大气相通);③打开煤样室盖7,将煤样放入煤样室3中,拧紧煤样室盖 7 ;④第3分钟时,将三通旋塞6逆时针拧紧(使煤样室、u型压差计与大气隔绝);⑤在第五分钟时读取u型压差计4压差值,即为钻屑解吸指标Atv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①打开单通旋塞5,并逆时针拧紧;②打开三通旋塞 6,并置于中间位置(使u型压差计4与大气相通);③将来自钻孔的瓦斯管与进气嘴1相连接,导入瓦斯气流;④读取u型压差计4压差值。依据测得的Δ Il2和q值,判断煤层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测定结束后,顺时针拧紧单通旋塞5和三通旋塞6,防止仪器携带过程中水流失。
权利要求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突出预测仪,用于煤矿测定钻屑解吸指标Δ t!2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判断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1.本多功能突出预测仪的特征是由进气嘴1、节流喷嘴2、煤样室3、U型压差计4、单通旋塞5、三通旋塞6、煤样室盖7等组成(图)。左侧为q测定单元,右侧为Atl2测定单元, 两单元共用一个U型压差计。测定Δ Il2时,打开单通旋塞,置三通旋塞于中间位置,将煤样放入煤样室,3分钟时逆时针拧紧三通旋塞,在第五分钟时读取Δ1Ι2 ;测定q值时逆时针拧紧单通旋塞,置三通旋塞于中间位置,将来自钻孔的瓦斯管与进气嘴相连接,导入瓦斯流,读取u型压差计压差值。 依据测得的Δ Il2和q值,判断煤层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突出预测仪,其特征是同一台仪器具有测定q值和Atl2 两项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突出预测仪,其特征是q值和Δ1ι2两测定单元共用一个u型压差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突出预测仪,其特征是采用节流喷嘴测定q值。
全文摘要
一种多功能突出预测仪,用于煤矿测定钻屑解吸指标Δh2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判断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多功能突出预测仪由进气嘴1、节流喷嘴2、煤样室3、U型压差计4、单通旋塞5、三通旋塞6、煤样室盖7等组成(图)。左侧为q测定单元,右侧为Δh2测定单元,两单元共用一个U型压差计。测定Δh2时,打开单通旋塞,置三通旋塞于中间位置,将煤样放入煤样室,3分钟时逆时针拧紧三通旋塞,在第五分钟时读取u型压差计压差Δh2;测定q值时逆时针拧紧单通旋塞,置三通旋塞于中间位置,将来自钻孔的瓦斯管与进气嘴相连接,导入瓦斯流,读取u型压差计压差值。依据测得的Δh2和q值,判断煤层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文档编号G01N7/00GK102175559SQ20111000623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冀托, 凡海东, 周菲, 王天泰, 苗国强, 范兴方, 蔡成功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