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试样分析装置以及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处理单元动作而进行測定的试样分析装置以及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 - 64680号公报中,公开了搬送支承了多个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架子,来进行检测体容器中的检测体分析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在日本特开2008 — 6468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取样器搬送检测体架子,并测定检测体架子中收容的标准试样、被检试样的自动分析装置。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处理标准试样的数据来制作检量线。在如日本特开2008 — 64680号公报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那样,測定标准试样来制作检量线的情况下,通常,使多个标准试样按照浓度顺序被支承于检测体架子,并按照浓度顺序进行測定。在上述測定中,有时必须測定比能够在ー个检测体架子中收容的根数更多的标准试样。此时,如果遍及多个检测体架子来支承收容了标准试样的容器,则对于用户,有可能弄错取样器中的检测体架子的配置顺序。在该情况下,标准试样的测定顺序变得不适当,而有可能无法制作正确的检量线。另ー方面,在測定比一个检测体架子具有的容器支承部的数量少的根数的标准试样的情况下,收容有标准试样的容器有时不连续而隔开间隔地配置于检测体架子内。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从未配置标准试样的容器支承部不吸引试样而发生吸引异常,有时无法适宜地制作检量线。另外,为了恰当地进行标准试样的測定,与測定相关的控制有可能复杂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够恰当地进行标准试样的測定,适宜地制作检量线的试样分析装置以及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项限定,并且不受本发明内容部分中的陈述的任何程度上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以下( I) 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送部,搬送第I架子和第2架子,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数量的用干支承收容有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与所述第I数量不同的第2数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标准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測定部,測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容器内的试样;以及控制部,判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第I架子还是第2架子,在判定为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进行与第2架子对应的搬送动作,并且控制所述测定部以按照规定的顺序测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根据所得到的多个测定结果,制作在生物体试样的測定结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检量线。(2)根据(I)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取得部,用于从附加于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的第I记录部,取得用于识别该架子是所述第I架子还是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以及存储部,与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测定项目,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与该架子识别信息对应的测定项目,执行用于所述检量线制作的測定。(3)根据(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部;以及输入部,所述显示部显示具有第I输入栏和第2输入栏的命令登记画面,所述第I输入栏用于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所述第2输入栏用于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测定项目,所述存储部将所述第2输入栏中输入的测定项目与所述第I输入栏中输入的架子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4)根据(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是在所述第I架子中安装了具有所述第2数量的用干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适配器的架子,该试样分析装置还具备用于检测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情况下,判定为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5)根据(4)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具有的支承部的上方。(6)根据(4)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架子的多个支承部是隔着第I间隔而形成的,所述适配器的多个支承部是隔着与所述第I间隔不同的第2间隔而形成的。(7)根据(6)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部具有用于朝向规定的位置搬送架子的搬送路径,所述测定部构成为测定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的容器内的试样,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况下,沿着所述搬送路径,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搬送路径上的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与所述第I间隔对应的第I距离,从而使所述第I架子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沿着所述搬送路径,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与所述第2间隔对应的第2距离,从而使所述第2架子的适配器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8)根据(7)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时,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开头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适配器的开头的支承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况下,在使所述第I架子的开头的支承部移动到所述规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所述第I距离,从而使所述开头的支承部的下一个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在使所述适配器的开头的支承部移动到所述规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所述第2距离,从而使所述开头的支承部的下一个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9)根据(8)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方观察时,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开头的支承部至所述第I架子的前端为止的距离与位于所述适配器的开头的支承部至所述适配器的前端为止的距离相同。( 10 )根据(8 )或者(9 )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时,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最后方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适配器的最后方的支承部。(11)根据(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引部,包括吸液管和探測液面的液面探测传感器,通过将所述吸液管插入到容器内而吸引该容器内的液体,所述吸引部在吸引容器内的液体时,使所述吸液管下降,基于由所述液面探测传感器探測到液面,使所述吸液管的下降停止。(12)根据(2)或者(3)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数量的用干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该试样分析装置还具备用于检测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情况下,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所述第I架子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执行用于警告的处理。( 13)根据(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在容器的排列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I架子相同的长度。(14)根据(2)或者(3)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部将测定项目与用于识别第I架子中收容的生物体试样的试样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对所述第I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附加了记录有试样识别信息的第2记录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第I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进行与第I架子对应的搬送动作,并且使所述信息取得部从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的第2记录部取得试样识别信息,使所述测定部基干与由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试样识别信息对应的测定项目,执行各容器内的生物体试样的測定。(15)根据(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测定部以便按照浓度顺序測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16)根据(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量是检量线制作所需的容器的数量。(17)根据(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量多于所述第I数量。
( 18) 一种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试样分析装置具有搬送部,搬送架子;以及測定部,測定所述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试样,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判别步骤,判别第I架子和第2架子中的哪ー个是所述搬送部的搬送对象,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数量的用干支承收容有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与所述第I数量不同的第2数量的用干支承收容有标准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搬送步骤,在通过所述判别步骤判别为所述搬送对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进行与第2架子对应的搬送动作;測定步骤,控制所述测定部以按照规定的顺序測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以及检量线制作步骤,基于通过所述测定步骤得到的多个测定结果,制作生物体试样的測定结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检量线。(19)根据(18)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数量的用干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该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具备用于检测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检测步骤,在所述判别步骤中,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情况下,判别为所述搬送对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20)根据(18)或者(1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按照浓度顺序,測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中保持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根据上述(I)或者(18)的结构,与第I架子独立地设置能够支承与第I架子不同的根数的容器的第2架子,如果所搬送的架子被识别为第2架子,则能够自动地执行用于检量线制作的搬送动作以及测定动作。因此,即使在測定与測定通常的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情况不同的根数的标准试样的情况下,也易于恰当地測定。例如,在測定比測定通常的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情况更多的根数的标准试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2架子支承更多的容器。由此,无需使容器遍及2个架子,而能够在I个架子中保持所有标准试样的容器,能够抑制按照错误的顺序测定标准试样。因此,能够恰当地进行标准试样的測定,适宜地制作检量线。另外,根据上述(2)的结构,能够可靠地执行期望的检量线測定。另外,根据上述(3)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设定用于检量线制作的測定命令信息。另外,根据上述(4)的结构,通过在架子上安装适配器,变更可支承的容器的根数,所以无需使用多个种类的架子。另外,能够仅与単一的架子对应地设计搬送部,所以能够抑制搬送部的结构复杂化。另外,根据上述(6)的结构,即使在使容器排列的方向上的架子的长度和适配器的长度成为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变更容器的支承根数。另外,在该情况下,与単一的架子的长度对应地设计搬送部即可,能够简化搬送部的设计。另外,根据上述(7)的结构,通过根据搬送对象是第I架子还是第2架子来变更搬送距离,即使在容器的支承间隔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容器高精度地对位到规定位置。另外,根据上述(11)的结构,在安装了适配器的情况和未安装适配器的情况下,无需切换吸液管的控制,所以能够简化控制。另外,根据上述(12)的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进行用户未经意的測定。 另外,根据上述(13)的结构,能够简化搬送部的设计,能够抑制搬送部的结构复杂化。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上侧观察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搬送部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 (a) 图3 Cd)是示出安装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容器、检测体架子、样品杯、以及适配器的检测体架子的结构的图。图4 (a广图4 (d)是示出从上侧观察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架子、和安装了适配器的检测体架子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示出传感器的位置的侧面图。图5 (a)以及图5 (b)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示出卡合单元(engaging unit)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图6是示出从上侧观察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測定部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图7 C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分注臂的移液管的附近的侧面图,图7(b)以及图7 (c)是示出进行液面探測的状态的侧面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搬送部以及測定部的结构的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量线架子设定画面的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量线画面的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測定部的CPU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3 Ca) 图13 Ce)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的图。图14 Ca) 图14 Cd)是说明安装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配器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的图以及示出架子ID异常画面的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控制装置的CPU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方式是用于使用血液等检测体来进行B型肝炎、C型肝炎、肿瘤标记以及甲状腺激素等各种项目的检查的免疫分析装置。以下,參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免疫分析装置。图1是示出免疫分析装置I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免疫分析装置I具备检测体搬送部(取样器)2、測定部3、以及控制装置4。检测体搬送部2构成为能够搬送支承了收容有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T的检测体架子し对于检测体容器T和检测体架子L的结构,随后參照图3 (a)、(b)来说明。測定部3从通过检测体搬送部2搬送而对位到规定位置的检测体容器T,吸引检测体来进行測定。使用通过测定浓度既知的标准试样(校准器)而预先求出的检量线,对由測定部3測定出的检测体的测定数据进行变换。由此,得到关于检测体的解析結果。控制装置4具备本体400、和由触摸面板构成的显示输入部410,接收来自用户的指示来控制检测体搬送部2和测定部3。图2是示出从上侧观察了检测体搬送部2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检测体搬送部2具备架子设置部210、架子搬送部220、以及架子储存部230。架子设置部210、架子搬送部220、以及架子储存部230构成为能够沿着单点划线的箭头搬送能够支承5根检测体容器T的检测体架子し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架子设置部210、架子搬送部220、以及架子储存部230构成为还能够同样地搬送通过安装适配器A而能够支承6个样品杯C的检测体架子し图3 (a)、(b)分别是示出检测体容器T和检测体架子L的结构的图。參照图3 Ca),检测体容器T是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者合成树脂构成的管状容器,上端开ロ。在检测体容器T的侧面,粘贴有条形码标签Tl。在条形码标签Tl中,印刷有表示检测体ID的条形码。检测体容器T收容从患者提取出的血液检测体,上端的开ロ被盖部T2密封。參照图3 (b),在检测体架子L中,形成了能够垂直地支承5根检测体容器T的支承部L0fL05。在检测体架子L的前方的侧面(Y轴负方向侧的面),粘贴有条形码标签LI。在条形码标签LI中,印刷有表示架子ID的条形码。在检测体架子L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L2。凹部L2成为后述架子搬送部220的下方中配置的卡合爪Blla、B12a具有能够卡合(engage)的形状。另外,在检测体架子L的前方的侧面,根据支承部LOf L05的位置形成有5个开ロ部L3。同样地,在检测体架子L的后方的侧面,也根据支承部LOf L05的位置形成有5个开
ロ部。图3 (C)、(d)分别是示出样品杯C、和安装了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的结构的图。參照图3 (C),样品杯C收容有用于制作检量线的标准试样,被盖部Cl密封。另夕卜,在样品杯C上未粘贴条形码标签。參照图3 (d),适配器A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宽度(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宽度)与检测体架子L相同。在适配器A中,形成有能够垂直地支承6个样品杯C的支承部A01 A06。另外,在适配器A的下端,在与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L01、L03、L05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了凸缘部Af A3。通过针对图3 (b)的状态的检测体架子L,使凸缘部Af A3从上侧嵌合支承部L01、L03、L05,如图3 (d)所示适配器A被安装到检测体架子し这样,如果针对仅形成5个支承部的检测体架子L,安装形成了 6个支承部的适配器A,则能够针对检测体架子L支承6个样品杯C。另外,在支承部A0fA06上支承了样品杯C的情况下,样品杯C的下端对位到比适配器A的下表面靠近上側。由此,不依赖于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的数量,而能够根据适配器A的支承部的数量支承样品杯C。另外,在适配器A中,将浓度最稀的标准试样设为开头,按照浓度顺序收容6个标准试样。图4 (a)、(b)分别是示出从上侧观察了检测体架子L、和安装了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
參照图4 (a),在检测体架子L中,右端的支承部LOl与左端的支承部L05的中心间的距离是D1,右端的支承部LOl的中心从右侧面离开D2。另外,支承部L01 L05的中心间的距离是dl。參照图4 (b),与检测体架子L同样地,在适配器A中,右端的支承部AOl与左端的支承部A06的中心间的距离也是D1,右端的支承部AOl的中心从右侧面离开D2。另外,支承部A01 A06的中心间的距离是比dl小的d2。返回到图2,如果在架子设置部210中,设置安装了检测体架子L或者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则通过架子设置部210中配置的传感器检测该检测体架子し然后,该检测体架子L的前方的侧面通过架子送入机构211被推向后方(Y轴正方向),对位到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径221上的左端位置。在架子搬送部220的左端附近,配置有透射型的传感器222a、222b、和杆式的传感器223。如图4 (c)所示,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传感器222a、222b配置于检测体架子L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传感器223配置于检测体架子L中安装的适配器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通过传感器222a、222b,检测从架子设置部210对位到搬送路径221上的左端位置的检测体架子し另外,在对位到搬送路径221上的左端位置的检测体架子L上安装了适配器A的情况下,传感器223通过适配器A的侧面向Y轴正方向推入。由此,检测在检测体架子L中安装了适配器A。在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径221的下方(Z轴负方向侧),配置有用于向左右(X轴方向)搬送检测体架子L的移动机构B。通过移动机构B在搬送路径221上向右搬送对位到搬送路径221上的左端位置的检测体架子し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配置有反射型的传感器224a、224b。传感器224a、224b如图4 (d)所示,配置于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在图4 (d)中,一并示出支承着检测体容器T和样品杯C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传感器224a配置干与检测体架子L的后方的侧面(Y轴正方向侧的面)的开ロ部对应的高度位置,传感器224b配置于在检测体架子L中安装的适配器A上支承了样品杯C时与样品杯C的盖部Cl对应的高度位置。如果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对位到传感器224a的正面(Y轴负方向侧),则通过传感器224a,经由检测体架子L的后方的侧面(Y轴正方向侧的面)的开ロ部,检测是否在该支承部上支承了检测体容器T。如果适配器A的支承部对位到传感器224b的正面,则通过传感器224b,检测是否在该支承部上支承有样品杯C。另外,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配置有条形码读取器225。条形码读取器225能够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向左右方向移动。如果检测体架子L的条形码标签LI对位到条形码读取器225的正面(Y轴正方向側),则通过条形码读取器225,从条形码标签LI读取架子ID。另外,如果条形码读取器225向左右方向移动,而条形码读取器225对位到检测体容器T的正面(Y轴负方向侧),则通过条形码读取器225,从检测体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l读取检测体ID。另外,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设定有通过测定部3吸引检测体容器T内的检测体,且吸引样品杯C内的标准试样 的吸引位置P1。如果吸引对象的检测体容器T或者样品杯C对位到吸引位置P1,则通过后述测定部3的检测体分注臂311,吸引检测体容器T中收容的检测体或者样品杯C中收容的标准检测体。吸引结束了的检测体架子L被搬送至搬送路径221的右端位置。通过架子推出机构226向前方(Y轴负方向)移动,对位到搬送路径221的右端位置的检测体架子L被推出到架子储存部230。被推出到架子储存部230的检测体架子L通过架子送入机构231被搬送至架子储存部230的前方位置。图5 (a)是示出在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径221的下方(Z轴负方向侧)配置的移动机构B的结构的俯视图。移动机构B由在Y轴方向上排列配置的2个架子横送部BI构成。2个架子横送部BI具备能够针对检测体架子L卡合的卡合单元B10、使卡合单元BlO左右移动的移动单元B20、以及透射型的传感器B31、B32。移动单元B20具备在搬送路径221的左端附近处配置的滑轮B21 ;在搬送路径221的右端附近处配置的滑轮B22 ;在滑轮B21、B22上挂设的带B23 ;使滑轮B22旋转的步进马达B24 ;以及输出与步进马达B24的旋转变位量对应的脉冲数的旋转编码器B25。卡合单元BlO构成为与带B23连结,如果步进马达B24被驱动,则左右移动。根据旋转编码器B25输出的脉冲数来检测卡合単元BlO的移动量。另外,卡合单元BlO的移动始点位置和移动终点位置被分别设定为卡合単元BlO的驱动范围内的左端和右端。传感器B31、B32分别检测移动始点位置和移动终点位置中配置的卡合单元B10。图5 (b)是示出卡合单元BlO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卡合单元BlO具有卡合部件Bll、B12。在卡合部件Bll、B12的上端,分别形成了卡合爪Blla、B12a。另外,卡合部件Bll、B12构成为能够在卡合单元BlO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在X — Z平面内旋转。卡合单元BlO在搬送路径221的下方(Z轴负方向侧)在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导轨227上可移动地卡合。卡合单元BlO通过导轨227和移动单元B20向左右方向移动。在搬送路径221上左右搬送检测体架子L的情况下,首先,卡合部件Bll、B12向上侧移动。由此,卡合爪Blla、B12a经由搬送路径221的沟221a或者221b (參照图2)向搬送路径221的上侧突出,被插入到检测体架子L的凹部L2内。接下来,以使卡合爪Blla、B12a相互背离的方式,使卡合部件B11、B12在X — Z平面内旋转。由此,如图5 (b)所示,卡合爪Blla、B12a卡合到检测体架子L的凹部L2。在该状态下,通过卡合单元BlO向左右方向移动,向左右方向搬送检测体架子し如果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结束,则以使卡合爪Blla、B12a相互接近的方式,使卡合部件B11、B12在X — Z平面内旋转。接下来,卡合部件B11、B12移动到下側,卡合爪B11 a、B12a对位到搬送路径221的下側。在搬送路径221的下方,如图5 (a)所示,在Y轴方向上,配置有具有这样的卡合单元BlO的架子横送部BI。由此,在架子搬送部220中,独立地向左右方向搬送2个检测体架子し图6是示出从上侧观察测定部3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測定部3具备检测体分注臂311、Rl试剂分注臂312、R2试剂分注臂313、R3试剂分注臂314、反应部320、试管供给部330、I次BF (Bound Free,结合游离)分离部341、2次BF分离部342、移液管尖头供给部350、检测部360、R4/R5试剂供给部370、以及试剂设置部380。在免疫分析装置I中,使作为测定对象的血液等检测体和缓冲液(Rl试剂)混合,并对所得到的混合液添加包含承载了与检测体中包含的抗原结合的捕捉抗体的磁性微粒的试剂(R2试剂)。通过使I次BF分离部341的磁铁吸引承载与抗原结合的捕捉抗体的磁性微粒,去除未与捕捉抗体结合的检测体内的成分。然后,在进而添加了标识抗体(R3试剂)之后,通过使2次BF分离部342的磁铁吸引承载与标识抗体以及抗原结合的捕捉抗体的磁性微粒,去除包含未反应的标识抗体的R3试剂。进而,在与分散液(R4试剂)以及标识抗体的反应过程中添加了发光的发光基质(R5试剂)之后,測定由于标识抗体和发光基质的反应而产生的发光量。经由这样的过程,定量地測定与标识抗体结合的检测体中包含的抗原。试管供给部330构成为能够收容多个试管,向利用检测体分注臂311的吐出位置P2依次逐个供给试管。在Rl试剂分注臂312中,安装了用于进行Rl试剂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311a。Rl试剂分注臂312使用移液管312a,吸引试剂设置部380中设置的Rl试剂,将所吸引的Rl试剂分注(吐出)到吐出位置P2中配置的试管。移液管尖头供给部350将所投入的多个移液管尖头350a (參照图7 Ca))逐个搬送至利用检测体分注臂311的尖头安装位置。然后,在尖头安装位置,在检测体分注臂311的移液管311a的前端,安装移液管尖头350a。检测体分注臂311使用所安装的移液管尖头350a,吸引通过检测体搬送部2搬送到吸引位置Pl的检测体容器T内的检测体或者样品杯C内的标准试样。图7 (a)是示出检测体分注臂311的移液管311a的附近的侧面图。图7 (a)示出在移液管311a的下端(Z轴负方向侧的端),安装有移液管尖头350a的状态。在移液管311a的前端附近的内侧,配置有用于探测压カ的传感器311b。另外,检测体分注臂311具有排出/吸引空气的注射器部311c。检测体分注臂311通过用于使检测体分注臂311上下(Z轴方向)移动的机构支承,使上述机构通过步进马达311d (參照图8)上下移动。另外,旋转编码器311e (參照图8)输出与步进马达311d的旋转变位对应的脉冲数。在通过检测体分注臂311吸引了对位到吸引位置Pl的检测体以及标准试样的情况下,首先,检测体分注臂311在X — Y平面内移动,而移液管311a对位到吸引位置P1。然后,检测体分注臂311通过步进马达311d向下方移动。此时,从注射器部311c送出空气,从移液管尖头350a的下端继续排出空气。如图7 (b)、(c)所示,如果移液管尖头350a的下端贯通检测体容器T的盖部T2或者样品杯C的盖部Cl,而接触到检测体或者标准试样,则由传感器311b检测的压カ上升。由此,探測吸引对象的检测体或者标准试样的液面。如果探测到液面,则移液管尖头350a的下降停止。从该状态,移液管尖头350a稍微下降,经由移液管311a吸引规定量的检测体或者标准试样。另外,对标准试样进行的測定与对检测体进行的测定大致相同,所以以下,以对检测体进行的测定为中心而说明。返回到图6,检测体分注臂311将所吸引出的检测体分注(吐出)到吐出位置P2的试管。在该试管中,预先,通过Rl试剂分注臂312分注有Rl试剂。之后,该试管通过Rl试剂分注臂312的未图示的捕集器被移送到反应部320。在R2试剂分注臂313中,安装有用于进行R2试剂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313a。R2试剂分注臂313使用移液管313a,吸引试剂设置部380中设置的R2试剂,并将所吸引出的R2试剂分注(吐出)到收容Rl试剂以及检测体的试管。反应部320如图所示,形成为圆环状以便包围具有圆形形状的试剂设置部380的周围。另外,反应部320具有沿着外形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试管设置部320a。试管设置部320a中设置的试管被加热至约42°C。由此,促进试管内的检测体和各种试剂的反应。另夕卜,反应部320构成为能够绕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试管设置部320a中设置的试管移动至进行各种处理(试剂的分注等)的各个处理位置。将收容检测体、Rl试剂以及R2试剂的试管通过未图示的捕集器从反应部320移送到I次BF分离部341。I次BF分离部341从试管内的试样去除未与捕捉抗体结合的检测体内的成分。在R3试剂分注臂314中,安装有用于进行R3试剂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314a。R3试剂分注臂314使用移液管314a,吸引试剂设置部380中设置的R3试剂。另外,R3试剂分注臂314使用移液管314a,将所吸引出的R3试剂从I次BF分离部341分注(吐出)到移送到反应部320的试管。将收容由I次BF分离部341进行了去除处理之后的试样和R3试剂的试管通过未图示的捕集器从反应部320移送到2次BF分离部342。2次BF分离部342取出包含未反应的标识抗体的R3试剂。R4/R5试剂供给部370通过未图示的管子,向收容由2次BF分离部342进行了去除处理之后的试样的试管,依次分注R4试剂以及R5试剂。检测部360通过用光电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取得在与进行了规定的处理的检测体的抗原结合的标识抗体和发光基质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来測定该检测体中包含的抗原的量。图8是示出检测体搬送部2和测定部3的结构的图。检测体搬送部2包括通信接ロ 21、步进马达部22、旋转编码器部23、传感器部24、机构部25、以及条形码读取器225 (參照图2)。通信接ロ 21与測定部3、和检测体搬送部2内的各部连接。步进马达部22包括图5 (a)所示的2个步进马达B24,旋转编码器部23包括图5 (a)所示的2个旋转编码器B25。根据经由通信接ロ 21从测定部3发送的信号,控制步进马达部22中包含的步进马达。旋转编码器部23中包含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与对应的步进马达的旋转变位量对应的脉冲数。将从旋转编码器部23中包含的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经由通信接ロ 21发送到测定部3。传感器部24包括图2所示的传感器222a、222b ;传感器223 ;传感器224a、224b ;图5 (a)所示的传感器B31、B32;以及检测体搬送部2中配置的其他传感器。将传感器部24中包含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经由通信接ロ 21发送到測定部3。机构部25包括图2所示的架子送入机构211、231、和用于驱动架子推出机构226的机构。根据经由通信接ロ 21从測定部3发送的信号,控制机构部25中包含的机构。根据经由通信接ロ 21从测定部3发送的信号,控制条形码读取器225,将由条形码读取器225读取的检测体ID和架子ID经由通信接ロ 21发送到测定部3。測定部3包括控制部31、步进马达部32、旋转编码器部33、传感器部34、以及机构部 35。控制部 31 包括CPU31a、R0M31b、RAM31c、通信接 ロ 31d、以及 I/O 接 ロ 31e。
CPU31a执行R0M31b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及RAM31c中载入的计算机程序。另夕卜,在R0M31b中,存储有为了使检测体架子L对位到搬送路径221上的期望的位置而输出到步进马达B24的脉冲数。CPU31a參照上述脉冲数,对检测体搬送部2的步进马达B24输出必要的脉冲数,在左右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L而对位到期望的位置。另外,在控制部31内,与R0M31b独立地,设置有能够改写存储内容的备用电池RAM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脉冲数存储到备用电池RAM。通信接ロ 31d与检测体搬送部2和控制装置4连接。CPU31a经由通信接ロ 31d,将检测体的光学性的信息(由于标识抗体和发光基质的反应而产生的发光量的数据等)发送到控制装置4,并且接收来自控制装置4的信号。另外,CPU31a经由通信接ロ 31d,对检测体搬送部2发送用于驱动指示的信号,并且接收来自检测体搬送部2的信号。另外,CPU31a经由I/O接ロ 31e,与步进马达部32、旋转编码器部33、传感器部34、以及机构部35连接。步进马达部32包括检测体分注臂311的步进马达311d,旋转编码器部33包括检测体分注臂311的旋转编码器311e。由CPU31a控制步进马达部32中包含的步进马达。将从旋转编码器部33中包含的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输出到CPU31a。传感器部34包括图7所示的传感器311b。由CPU31a控制传感器部34中包含的传感器,将传感器部34中包含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到CPU31a。机构部35包括用于驱动图7所示的注射器部311c的机构,由CPU31a控制机构部35中包含的机构。图9是示出控制装置4的结构的图。控制装置4由个人计算机构成,包括本体400和显示输入部410。本体400具有CPU401、R0M402、RAM403、硬盘404、读出装置405、输入输出接ロ 406、图像输出接ロ 407、以及通信接ロ 408。CPU401执行R0M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及RAM403中载入的计算机程序。RAM403用于读出R0M402以及硬盘404中记录的计算机程序。另外,RAM403在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还被用作CPU401的作业区域。在硬盘404中,存储有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用于使CPU40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程序的执行中使用的数据。具体而言,除了測定、解析中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数据以外,还存储了用于显示检量线架子设定画面500 (參照图10)和检量线画面600 (參照图11)的程序等。读出装置405由⑶驱动器或者DVD驱动器等构成,能够读出记录介质中记录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接ロ 406接收从显示输入部410输出的信号。图像输出接ロ 407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输入部410。显示输入部410根据从图像输出接ロ 407输出的影像信号显示图像,并且将经由显示输入部410的画面从用户接收到的指示输出到输入输出接ロ 406。另外,在经由显示输入部410输入文字的情况下,在显示输入部410中显示用于接收文字的输入的键盘图像。用户通过按下在该图像上显示的文字,能够输入文字。通信接ロ 408将本体400侧的信号发送到测定部3,并接收从测定部3发送的信号。
图10是示出控制装置4的显示输入部410所显示的检量线架子设定画面500的图。检量线架子设定画面500包括命令列表显示区域510、输入框521、522、测定命令显示区域530、OK按钮541、以及取消按钮542。用户在制作检量线的情况下,在检测体架子L中安装的适配器A的支承部A0fA06上,支承收容标准试样的样品杯C,并且经由检量线架子设定画面500,登记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等。用户将安装了支承样品杯C的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输入到输入框521。输入框522构成为能够选择预先登记的测定项目,用户操作输入框522来输入测定项目。根据通过输入框521输入的架子ID、和通过输入框522选择的测定项目,进行命令列表显示区域510和測定命令显示区域530的显示。用户能够通过命令列表显示区域510和测定命令显示区域530的显示内容,确认与检量线制作相关的信息。如果由用户按下OK按钮541,则将包括检量线制作中使用的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和测定项目的信息(以下,称为“测定命令信息”)相互对应起来,存储到控制装置4的硬盘404。如果由用户按下取消按钮542,则不在硬盘404中存储信息,检量线架子设定画面500关闭。另外,将从被检者提取出的检测体的检测体ID和测定项目对应起来的測定命令信息也存储到控制装置4的硬盘404中。图11是示出控制装置4的显示输入部410中显示的检量线画面600的图。检量线画面600包括图形显示区域610、证实(validate)按钮620、以及验证(validation)显示区域 631、632。如果根据经由图10的检量线架子设定画面500设定的信息,进行了样品杯C中收容的标准试样的測定,则如图11的图形显示区域610所示,显示根据测定内容制作的检量线的图形。用户通过參照图形显示区域610中显示的检量线的图形,能够容易地确认检量线是否适合。用户如果判断为检量线适合,则通过按下证实按钮620,能够承认(证实)检量线。如果由用户进行了证实,则在验证显示区域631中显示证实日期时间,验证显示区域632的显示内容从“未被证实(Not Validate)”变更为“被证实(Validated)”。接下来,说明由检测体搬送部2执行的搬送处理以及由測定部3执行的測定处理。通过由用户经由控制装置4的显示输入部410进行测定开始指示,则开始利用检测体搬送部2的搬送处理。另外,以下,将未安装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称为“5检测体架子”,将安装了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称为“6检测体架子”,在未特别区分两者的情况下,简称为“检测体架子じ’。另外,“5检测体架子”是从被检者提取出的生物体试样的通常測定中专用的通常測定用架子,“ 6检测体架子”是用于检量线制作的标准试样的测定中专用的检量线測定用架子。以下,与图12的流程图一起,还參照图13 (a) (e)和图14 (a) (C)所示的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221上的位置,来说明由測定部3的CPU31a执行的处理。測定部3的CPU31a根据检测体搬送部2的架子设置部210中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定是否在架子设置部210中配置了检测体架子L (SlOl)0如果在架子设置部210中配置了检测体架子USlOl 是”),则CPU31a驱动检测体搬送部2的架子送入机构211,而将检测体架子L搬送到架子搬送部220 (S102)。接下来,CPU31a通过传感器222a、222b,判定检测体架子L是否对位到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径221的左端位置(S103)。如果检测体架子L对位到搬送路径221的左端位置(S103 是”),则CPU31a通过传感器223,判定是否在该检测体架子L中安装有适配器A(S104)。如果在该检测体架子L中安装有适配器A (S104 是”),则CPU31a对架子种类设置“6检测体”(S105)。如果在该检测体架子L未安装适配器A (S104 否”),则CPU31a对架子种类设置“5检测体”(S106)。另外,将上述架子种类(表示检测体架子L的类别的信息)存储到测定部3的RAM31c。接下来,CPU31a驱动处于搬送路径221的下方的移动机构B,向右搬送该检测体架子し此时,条形码读取器225如图13 (a)、图14 (a)所示,对位到架子ID的读取位置,搬送检测体架子L以使条形码标签LI对位到条形码读取器225的正面。然后,CPU31a通过条形码读取器225从条形码标签LI读取架子ID(S107),并将所读取了的架子ID发送到控制装置4 (S108)。另外,在控制装置4中,如后所述,根据所接收到的架子ID,判定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种类是“5检测体”还是“6检测体”。然后,控制装置4根据判定结果将架子种类发送到測定部3。測定部3的CPU31a如果从控制装置4接收到架子种类(S109 是”),则通过核对在S105或者S106中设置的架子种类(通过测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种类)、和在S109中接收到的架子种类(通过控制装置4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种类),判定架子ID是否恰当。SP,在通过测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种类是“6检测体”的情况下,如果从控制装置4接收到的架子种类是“5检测体”,则判定为架子ID不恰当。同样地,在通过测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种类是“5检测体”的情况下,如果从控制装置4接收到的架子种类是“6检测体”,则判定为架子ID不恰当。另外,如果通过測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种类、和从控制装置4接收到的架子种类一 致,则判定为架子ID恰当。如果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为ID不恰当(S110 是”),则CPU31a将g在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为不恰当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4(S111)。然后,将该检测体架子L搬送到架子储存部230 (S112)。另ー方面,如果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恰当(S110 否”),则CPU31a将g在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为恰当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4 (S113)。在架子ID为恰当的情况下,接下来,CPU31a根据RAM31c中存储的架子种类,判定该检测体架子L是否为5检测体架子(S114)。在该检测体架子L是5检测体架子的情况下(S114:“i”),CPU31a如图13 (b)所示,使条形码读取器225对位到右端的支承部LOl的位置(检测体ID的读取位置)。然后,CPU31a通过条形码读取器225,从右端的支承部LOl上支承的检测体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l,读取检测体ID (S115)。接下来,CPU31a如图13(c)所示,将该检测体架子L向右搬送dl(S116)。直至针对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检测体容器T,检测体ID的读取结束为止,CPU31a反复SI 15飞116的处理(S117)。另外,对于由传感器224a判定为没有支承检测体容器T的支承部,跳过利用条形码读取器225的读取。如果针对所有检测体容器T,检测体ID的读取结束(S117 是”),则处理进入S118。另外,在该检测体架子L并非5检测体架子的情况下(S114 否”),处理进入S118。
接下来,CPU31a将检测体架子L向右搬送,而使检测体架子L的右端的支承部LOl对位到吸引位置Pl。即,在检测体架子L是5检测体架子的情况下,如果针对所有检测体容器T,检测体ID的读取结束,则对于该检测体架子L,如图13(d)所示,右端的支承部LOl对位到吸引位置P1。即使在检测体架子L是6检测体架子的情况下,也如图14 (b)所示,右端的支承部AOl对位到吸引位置P1。另外,CPU31a向控制装置4查询并取得与在步骤S115中读取的检测体ID对应的測定命令信息、或者与在S107中读取的架子ID对应的測定命令信息。接下来,CPU31a从检测体架子L的右端的支承部LOl所支承的检测体容器T或者适配器A的右端的支承部AOl所支承的样品杯C,吸引检测体或者标准试样,根据从控制装置4取得的測定命令信息,測定所吸引的检测体或者标准试样(S118)。另外,按照浓度从稀到浓的顺序,测定标准试样。另外,CPU31a将通过測定得到的测定数据依次发送到控制装置4。另外,对于测定项目,预先从控制装置4发送,CPU31a根据所接收到的測定项目进行測定。另外,与其他检测体或者标准试样的吸引动作并行地进行测定动作。接下来,CPU31a根据RAM31c中存储的架子种类,判定该检测体架子L是否为5检测体架子(SI 19)。在该检测体架子L是5检测体架子时(S119 是,,),CPU31a如图13 (e)所示,将该检测体架子L向右搬送dl (S120)。由此,右数第2个支承部L02对位到吸引位置P1。直至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检测体容器T的吸引结束为止,CPU31a反复SI 18和S120的处理(S122)。另ー方面,在该检测体架子L是6检测体架子时(S119 否”),CPU31a如图14(c)所示,将该检测体架子L向右搬送d2 (S121)。由此,右数第2个支承部A02对位到吸引位置P1。直至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样品杯C的吸引结束为止,CPU31a反复SI 18和S121的处理(S122)。如果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检测体容器T或者样品杯C的吸引结束(S122 是”),则该检测体架子L被搬送到架子储存部230 (S112)。这样,针对I个检测体架子L,利用测定部3进行的处理结束。图15是示出由控制装置4的CPU401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控制装置4的CPU401如果经由显示输入部410,从用户接收到测定开始指示(S201 是”),则向测定部3发送测定开始指示(S202)。由此,测定部3的CPU31a开始图12所示的处理。接下来,CPU401如果在图12的S108中接收到从测定部3发送的架子ID (S203 “是”),则根据所接收到的架子ID、和硬盘404中存储的測定命令信息,向測定部3发送架子种类(S204)。S卩,在接收到的架子ID包含于用于制作检量线的測定命令信息的情况下,CPU401将架子种类设为“6检测体”,在接收到的架子ID没有包含于用于制作检量线的測定命令信息的情况下,CPU401将架子种类设为“5检测体”。将如此设定的架子种类发送到测定部3。 另外,发送到測定部3的架子种类如上所述,在測定部3中被用于架子ID是否恰当的判定,对于架子ID是否恰当,在图12的Slll或者SI 13中,从测定部3发送到控制装置4。
接下来,CPU401如果从测定部3接收到g在架子ID为不恰当的信息(S205 否”、S206:“是”),则在显示输入部410显示图14 (d)所示的架子ID异常画面,结束处理。另ー方面,CPU401如果从測定部3接收到g在架子ID为恰当的信息(S205 “是”),则根据在S204中取得的架子种类,判定在測定部3中成为吸引对象的检测体架子L是否为5检测体架子(S208),根据架子种类,进行以后的处理。在吸引对象的检测体架子L是6检测体架子的情况下(S208 否”),CPU401如果从测定部3接收到该检测体架子L的所有标准试样的测定数据(S209 是”),则根据接收到的测定数据,制作检量线(S210)。将制作出的检量线存储到硬盘404,如上所述显示于图11的图形显示区域610。对于制作出的检量线,如果用户通过按下证实按钮620而承认(证实),则被用于检测体的解析。另ー方面,在吸引对象的检测体架子L是5检测体架子的情况下(S208 是”),CPU401如果从測定部3接收到测定数据(S211 是”),则使用在S210中制作出的检量线来进行检测体的解析(S212)。直至该检测体架子L的所有检测体的解析结束为止,CPU401进行S2lfS212的处理(S213)。另外,将检测体的解析结果依次存储于硬盘404,根据用户的显示指示显示于显示输入部410。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了能够支承与收容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检测体架子不同的根数的容器的检量线测定专用的架子,所以即使在測定与測定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情况不同的根数的标准试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恰当地測定。例如,在測定比測定通常的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情况更多的根数的标准试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检量线測定用架子支承更多的容器。由此,无需使容器遍及2个检测体架子,而能够在I个架子上支承所有标准试样的容器。因此,能够抑制按照错误的顺序测定标准试样,而制作适合的检量线。例如,在使用6个标准试样来进行检量线的制作的情况下,能够在I个架子上支承收容标准试样的6个样品杯C来进行检量线測定。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样品杯C遍及2个以上的架子而标准试样的測定的顺序变得不适当的现象。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形成了 5个支承部的检测体架子L上,安装有形成了 6个支承部的适配器A,所以无需使用在I个架子上支承6个样品杯C的专用的架子。另外,能够使用仅与未安装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对应地设计的检测体搬送部2,来搬送安装了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し由此,能够抑制检测体搬送部2的结构复杂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部排列的方向(长度方向)上的检测体架子L的长度和适配器A的长度相同。由此,能够与未安装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同样地搬送安装了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L,所以能够简化检测体搬送部2的设计。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部A01 A06的间隔d2小于支承部L01 L05的间隔dl。由此,即使使容器排列的方向上的检测体架子L的长度和适配器A的长度相同,也能够使适配器A的支承部的数量多于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的数量。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如图13 (b)、(c)所示,条形码读取器225对位到检测体ID的读取位置的情况下,将5检测体架子依次向右搬送dl。另外,如图13 (d)、(e)所示,为了使支承部LOf L05对位到吸引位置PlJf 5检测体架子依次向右搬送dl。由此,检测体容器T被高精度地对位到检测体ID的读取位置和吸引位置P1。另外,如图14 (b)、(c)所示,为了使支承部A0fA06对位到吸引位置P1,将6检测体架子依次向右搬送d2。由此,样品杯C被高精度地对位到吸引位置P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通过传感器311b探測液面,能够通过同样的控制,进行吸引位置Pl处的检测体和标准试样的吸引。由此,在从检测体架子L上支承的检测体容器T吸引检测体的情况、和从适配器A上支承的样品杯C吸引标准试样的情况下,无需以使移液管尖头350a的下降量不同的方式,控制检测体分注臂311。因此,能够简化检测体分注臂311的下降控制。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过传感器223判定为在检测体架子L上安装了适配器A的情况下,如果根据由条形码读取器225读取的架子ID,判定为该检测体架子L并非制作检量线的架子,则在显示输入部410中,显示图14 (d)所示的架子ID异常画面。同样地,在通过传感器223判定为在检测体架子L上未安装适配器A的情况下,如果根据由条形码读取器225读取的架子ID,判定为该检测体架子L是制作检量线的架子,则显示架子ID异常画面。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进行用户未经意的測定。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测定对象例示了血液,但还能够将尿设为测定对象。即,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检查尿的分析装置,进而,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检查其他临床检测体的临床检测体检查装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支承收容了用于制作检量线的标准试样的样品杯C,使用了安装了适配器A的检测体架子し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了支承样品杯C,另外使用形成了比检测体架子L更多的支承部的检量线测定专用的架子。在该情况下,检量线测定专用的架子的形状优选成为与检测体架子L相同的形状(例如,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宽度相同)。由此,能够在检测体搬送部2内,与搬送检测体架子L的情况同样地,搬送检量线测定专用的架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体架子L (通常測定用的架子)的支承部的数量是5,但不限于此,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的数量也可以是5以外的数量(例如,1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适配器A (检量线测定专用的架子)的支承部被设为比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多I个,但不限于此,适配器A的支承部也可以被设为比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多2个以上。另外,适配器A的支承部(检量线测定专用的架子的支承部)的数量优选与用于制作适合的检量线的必要的标准试样的根数一致。其目的为,防止在适配器A的支承部上产生空缺,而能够更容易地执行适当的检量线測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适配器A (检量线测定专用的架子)的支承部被设为多于检测体架子L (通常測定用的架子)的支承部的数量,但适配器A的支承部也可以被设为少于检测体架子L的支承部的数量。另外,适配器A的支承部的数量优选与用于制作适合的检量线的必要的标准试样的根数一致。其目的为,防止在适配器A的支承部中产生空缺,而能够更容易地执行适当的检量线測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识别检测体容器T和检测体架子L,在检测体容器T和检测体架子L上,分别粘贴了条形码标签Tl和LI,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粘贴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在粘贴RFID的情况下,在检测体搬送部2中,代替条形码读取器225,而配置用于从RFID取得信息的天线。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吸引位置Pl吸引检测体和标准试样时,通过传感器311b进行了液面探測,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静电电容传感器等其他探测组件,探測移液管尖头350a的下端近接或者接触液面。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液面探測,而使移液管尖头350a下降预先设定的下降量。即,也可以在吸引检测体时,使移液管尖头350a的下端下降至检测体容器T的下表面附近,在吸引标准试样时,使移液管尖头350a的下端下降至样品杯C的下表面附近。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输入部410构成为能够进行显示和输入这两方的触摸面板,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独立地配置显示部和输入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感器223构成为杆式的传感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遮光型或者反射型的传感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果控制装置4的CPU401接收到g在架子ID为不恰当的信息(S201 是”),则图14 (d)所示的架子异常画面显示于显示输入部410。但是,不限于此,CPU401也可以代替显示架子异常画面,或者,与其一起,从控制装置4中具备的扬声器,对用户发出用于通知异常的警告音。另外,也可以在測定部3的CPU31a将g在架子ID为不恰当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4时(S111),在測定部3中具备的显示部中显示用于通知异常的画面,或者,从测定部3中具备的扬声器发出用于通知异常的警告音。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測定部3的CPU31a控制了检测体搬送部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控制装置4控制检测体搬送部2。另外,也可以省略控制部31,而使控制装置4负担检测体搬送部2和测定部3的控制。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性的思想的范围内,适宜地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搬送部,搬送第I架子和第2架子,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数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与所述第I数量不同的第2数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标准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 测定部,测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容器内的试样;以及 控制部,判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第I架子还是第2架子,在判定为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进行与第2架子对应的搬送动作,并且控制所述测定部以按照规定的顺序测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根据所得到的多个测定结果,制作在生物体试样的测定结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检量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取得部,用于从附加于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的第I记录部,取得用于识别该架子是所述第I架子还是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以及 存储部,与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测定项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与该架子识别信息对应的测定项目,执行用于所述检量线制作的测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部;以及 输入部, 所述显示部显示具有第I输入栏和第2输入栏的命令登记画面,所述第I输入栏用于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所述第2输入栏用于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测定项目, 所述存储部将所述第2输入栏中输入的测定项目与所述第I输入栏中输入的架子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架子是在所述第I架子中安装了具有所述第2数量的用于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适配器的架子, 该试样分析装置还具备用于检测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情况下,判定为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具有的支承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架子的多个支承部是隔着第I间隔而形成的, 所述适配器的多个支承部是隔着与所述第I间隔不同的第2间隔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部具有用于朝向规定的位置搬送架子的搬送路径, 所述测定部构成为测定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的容器内的试样,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况下,沿着所述搬送路径,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搬送路径上的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与所述第I间隔对应的第I距离,从而使所述第I架子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沿着所述搬送路径,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与所述第2间隔对应的第2距离,从而使所述第2架子的适配器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时,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开头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适配器的开头的支承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况下,在使所述第I架子的开头的支承部移动到所述规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所述第I距离,从而使所述开头的支承部的下一个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在使所述适配器的开头的支承部移动到所述规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规定的位置移动所述第2距离,从而使所述开头的支承部的下一个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对位到所述规定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方观察时,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开头的支承部至所述第I架子的前端为止的距离与位于所述适配器的开头的支承部至所述适配器的前端为止的距离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时,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最后方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适配器的最后方的支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引部,包括吸液管和探测液面的液面探测传感器,通过将所述吸液管插入到容器内而吸引该容器内的液体, 所述吸引部在吸引容器内的液体时,使所述吸液管下降,基于由所述液面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液面,使所述吸液管的下降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数量的用于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 该试样分析装置还具备用于检测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情况下,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所述第I架子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执行用于警告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在容器的排列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I架子相同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将测定项目与用于识别第I架子中收容的生物体试样的试样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存储, 对所述第I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附加了记录有试样识别信息的第2记录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第I架子的架子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进行与第I架子对应的搬送动作,并且使所述信息取得部从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的第2记录部取得试样识别信息,使所述测定部基于与由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试样识别信息对应的测定项目,执行各容器内的生物体试样的测定。
15.根据权利要求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测定部以便按照浓度顺序测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
16.根据权利要求f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量是检量线制作所需的容器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量多于所述第I数量。
18.—种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试样分析装置具有 搬送部,搬送架子;以及 测定部,测定所述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试样, 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判别步骤,判别第I架子和第2架子中的哪一个是所述搬送部的搬送对象,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数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与所述第I数量不同的第2数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标准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 搬送步骤,在通过所述判别步骤判别为所述搬送对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进行与第2架子对应的搬送动作; 测定步骤,控制所述测定部以按照规定的顺序测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以及 检量线制作步骤,基于通过所述测定步骤得到的多个测定结果,制作生物体试样的测定结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检量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数量的用于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适配器安装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 该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具备用于检测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检测步骤, 在所述判别步骤中,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安装了所述适配器的架子的情况下,判别为所述搬送对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者1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按照浓度顺序,测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中保持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
全文摘要
试样分析装置包括搬送部,搬送具有第1数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被检者的生物体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的第1架子、和具有与所述第1数量不同的第2数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标准试样的容器的支承部的第2架子;测定部,测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容器内的试样;以及控制部,判定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第1架子还是第2架子,在判定为通过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进行与第2架子对应的搬送动作,并且控制所述测定部以按照规定的顺序测定所述第2架子上支承的容器内的标准试样,根据所得到的多个测定结果,控制生物体试样的测定结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检量线。
文档编号G01N35/00GK103033633SQ20121036639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上田诚, 若宫裕二, 福寿利胜 申请人:希森美康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