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血液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破坏红细胞膜的血液处理方法以及血红蛋白类测定。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检查领域,即时检验(以下略称为POCT)倍受瞩目。所谓POCT是指在医疗现场显示临床检查,表示最重视从检体采样到出结果的时间的检查的总称。因此,一般在临床检查领域,要求操作的简便性、迅速判定、以及低价格。这当然在血液中成分的测定中也不例外。
血液可以大致分为细胞成分和液体成分。在细胞成分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液体成分包括血浆。
在血液检体样品中,红细胞与全血的容积比(以后称之为红细胞压积值或Ht值)是一个重要的因子。由于Ht值根据贫血的程度而变化,因此可以作为用于测定贫血的程度的尺度。另外,由于血液检体样品的物性(粘度)在测定中受到影响而因此有必要进行其它测定值的补正,Ht值也可以作为关于这种必要性的尺度。
红细胞大致为1.1×1010个,占有1ml的体积,每一个的容积大致为90μm3。作为红细胞的最大成分的水,在100ml的红细胞中大致占63g。在红细胞中剩余大致34g的大部分可以认为是血红蛋白类。在Ht值为45%时,1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类的量大致为150g。即,血红蛋白类在血液中的浓度为150g/l,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大的蛋白质。
人血红蛋白(以后称为Hb)是与α链以及非α链(β、γ、δ链)的球蛋白结合并缔合的四聚物。在健康人的Hb中存在大致90%的HbA(α2β2)、大致3%的HbA2(α2δ2)、大致1%的HbF(α2γ2)以及大致百分之几的HbA1(糖结合的HbA)。另外,在上述HbA1中含有HbA1a、HbA1b以及HbA1c。
以往,检查上述Hb的组成比被认为是临床化学中重要的指标。例如,上述HbF的值在显示基准范围0.3~1.3%以外的异常值时,被认为怀疑有遗传性高HbF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另外,当上述HbA2的测定值显示基准范围2~3.5%以外的异常值时,被认为怀疑有不稳定性Hb症或恶性贫血。
另外,近年来,作为三大成人疾病之一的糖尿病成为了问题。因此,作为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1~3个月间的比较长时间的血糖的标准,HbA1或HbA1c作为被检查项目倍受瞩目。并且正在开发HbA1c的测定装置。
血红蛋白类,例如可以利用等电点电泳法、离子交换层析法、胶乳免疫凝集法等测定。
与血液检体样品中的其它测定对象不同,血红蛋白类由于存在于红细胞中,因此要进行测定就有必要使产生溶血。作为“溶血”是指红细胞膜被破坏、血红蛋白类排出红细胞外的现象。更具体地说,红细胞的大小受到相对于红细胞的渗透压的影响。红细胞在盐浓度高于生理盐水(0.9%NaCl)盐溶液中收缩。另一方面,在盐浓度低于生理盐水(0.9%NaCl)盐溶液中,红细胞膨胀。在这种红细胞的收缩以及膨胀的过程中,红细胞一旦被破坏,则血红蛋白类排出红细胞外。在当血液完全被溶血的情况下,在Ht值45%时,血红蛋白浓度大致为150g/L。
血红蛋白类测定结果是以相对于全部血红蛋白量的比例来表示。因此,不仅仅要测定测定对象的血红蛋白类的量,还要测定全部血红蛋白量。如上述,全部血红蛋白量因人而异,但是通常在血液中大致为150g/L。对于血红蛋白类的测定,该浓度是不利于测定的非常高的浓度。血红蛋白类,由于具有在长波长侧含有吸收波长的红色色素,因此,只要高浓度,就很容易妨碍血红蛋白类的测定。
例如,在通过免疫层析法测定血红蛋白类时,作为免疫反应的其中一个特性而产生的抗原过剩量区域的测定值低下,成为操作失误的原因。另外,由于大量血红蛋白类造成的血液检体样品的粘度的增加,则产生免疫层析装置的固相基质中的血液检体样品的展开速度或者变慢、或变得完全不展开的不良现象。因此,例如特开平3-46566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为了准确测定血红蛋白类,在溶血操作后有必要用于稀释血液检体样品的很多操作。即,为了测定血红蛋白类,需要很多用于处理血液检体样品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涉及血液处理方法、血液处理装置、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以及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尤其是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简便地对以血红蛋白类为代表的红细胞中成分进行测定的方法以及装置。
本发明的血液处理方法,包括准备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及溶血剂的工序(a)、通过混合上述血液检体样品与上述溶血剂而调制混合样品的工序(b),上述溶血剂是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
在以往的方法中,为了测定以血红蛋白类为代表的红细胞中的成分,需要用于处理血液检体样品的很多操作。但是,若使用本发明的血液处理方法,在测定红细胞中的成分时,在溶血操作后不需要用于稀释血液检体样品的很多操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处理方法,可以更简便地对红细胞中的成分进行测定。
在上述工序(b)中,优选在上述混合样品中残存血细胞成分。
上述溶血剂可以是改变相对于红细胞膜的渗透压的药剂。
上述溶血剂可以是无机盐。
上述混合样品中的上述无机盐的浓度优选在0.05~10%(w/v)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的测定方法,包括准备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及溶血剂的工序(a)、通过混合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而调制混合样品的工序(b)、测定上述混合样品的血浆中的血红蛋白类的工序(c),上述溶血剂为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
在以往的方法中,为了测定血红蛋白类,需要用于处理血液检体样品的很多操作。但是,若使用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在测定血红蛋白类时,在溶血操作后不需要用于稀释血液检体样品的很多操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可以更简便地进行测定。
在上述工序(c)中,作为测定上述混和样品中含有的血红蛋白类的方法,可以使用免疫层析法、免疫集中法、固相酶免疫测定法、比色玻片法、以及电极法玻片法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工序(c)中,可以至少测定2种血红蛋白。
上述的至少两种血红蛋白可以是血红蛋白与HbAlc的组合。
上述血红蛋白类可以是糖化血红蛋白。
本发明的血液处理装置,具备基材与用于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溶血剂,在形成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与上述溶血剂的混和样品时,在上述基材上负载的所述固体溶血剂的量,是使血细胞成分在上述混和样品中有残存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可以更简便地进行红细胞中成分的测定。
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的测定装置,是用于测定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具备具有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的基材、用于破坏红细胞膜的溶血剂、与上述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检测物质、与上述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固定化物质,在上述基材上负载的所述固体溶血剂的量,是使血细胞成分在上述混和样品中有残存的量,上述溶血剂、上述检测物质、以及上述固定化物质分别负载在上述基材上,从靠近上述基材的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依次配置上述溶血剂、上述检测物质、上述固定化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可以更简便地进行血红蛋白类的测定。
本发明的另一血红蛋白类的测定装置,是用于测定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具备基板;设置于上述基板上的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溶血层,设置于上述基板上,含有用于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的溶血剂,用于控制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溶血;标记层,设置于上述基板上,含有与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检测物质,用于标记上述血红蛋白类;检测层,设置于上述基板上,含有与上述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固定化试剂,用于检测上述血红蛋白类,上述血液检体样品可以在上述溶血层、上述标记层以及上述检测层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可以更简便地进行血红蛋白类测定。
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在上述血液检体样品溶血后用于除去红细胞残留物的层。
上述溶血层、上述标记层以及上述检测层可以配置成单一的层。
图1是本发明的血液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溶血率表示式的图。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例单层式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例多层式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KCl浓度(溶血剂的添加量)与光透过率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KCl浓度(溶血剂的添加量)与Hb浓度以及HbAlc之间关系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KCl量的浓度(溶血剂的添加量)与610nm的反射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Hb测定用装置的标准曲线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HbA1c测定用装置的标准曲线的图。
图11是表示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测定4.0%HbA1c、5.4%HbA1c、10.4%HbA1c时的结果的图。
图12是表示从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装置的4.0%HbA1c、5.4%HbA1c、10.4%HbA1c的测定值,利用标准曲线进行浓度换算后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边参照图边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边参照图边说明本发明的血液处理方法。图1是本发明血液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方法,包括准备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的工序St1以及通过混和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而调制混和样品的工序St2。这里的溶血剂是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
“血液检体样品”是指从含人在内的被检体通过普通的采血法(例如静脉注射或刺血针)而采取的血液或在测定以前保存的血液。
溶血剂使用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例如优选通过冷冻干燥调制成粉末状,使大致不含水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方法,优选在血红蛋白类的测定中使用。即,本发明的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不仅包括如图1所示的准备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的工序St1以及通过混和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而调制混和样品的工序St2,还含有对混和样品的血浆中含有的血红蛋白类进行测定的工序。这里的溶血剂是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方法,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周知的方法定量测定混和样品的血浆中含有的血红蛋白类。
如图1所示,在工序St2中,若通过混和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而调制混和样品时,则血液检体样品中红细胞的红细胞膜被破坏,红细胞中的成分(以血红蛋白类为代表)排出红细胞外(即产生溶血)。因此,能够测定红细胞中成分(以血红蛋白类为代表)。
如上述,为了测定以血红蛋白类为代表的红细胞中的成分,需要很多用于处理血液检体样品的很多操作。但是,若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方法,在测定红细胞中的成分时,就不需要在溶血操作后用于稀释血液检体样品的很多操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方法,可以更简便地进行红细胞中的成分测定。
在以免疫学方法测定血红蛋白类时,若要进行完全溶血,则由于浓度非常高,因此进入抗原过剩区域,也可能使测定灵敏度下降。因此,在工序St2中,优选在混和样品中残存血细胞成分,即对血液检体样品进行部分溶血。
所谓“对血液检体样品进行部分溶血”,是指对低于完全溶血体积的红细胞进行溶血。例如,在Ht值45%的血液1L时,对体积低于450ml的红细胞进行溶血。与此相对,所谓“完全溶血”是指实质上对全部红细胞体积的红细胞进行溶血。例如,在Ht值45%的血液1L时,对体积大致450ml的红细胞进行溶血。通过“进行控制使对血液检体样品进行部分溶血”,可以使样品中部分红细胞膜被破坏,使其中的血红蛋白类溶出。此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类的浓度也比完全溶血时低。例如,在Ht值45%的血液1L中使相当于1ml体积的红细胞溶血时,在血浆550ml中血红蛋白类0.34g以及水0.63g被溶出。因此,由于在血浆水550.63ml中血红蛋白类被溶解0.34g,因此血红蛋白类浓度变为0.62g/L。完全溶血时的全部血红蛋白浓度为150g/L。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方法中,无需缓冲液等而通过溶血,就可以获得大致相当于完全溶血时的250倍的稀释效果。
如在背景技术栏所述那样,Ht值是相对于全血的红细胞的容积比。因此通过Ht值就可以获得红细胞的量以及全部血红蛋白的量。需要说明的是,Ht值可以通过包括毛细管法以及Wintrobe法在内的周知的方法测定。在用毛细管法测定时,成人男性的Ht值为36~48%、女性为34~43%。在幼儿中,新生儿(脐带血)44~64%、三个月为32~44%,一岁儿为36~44%、10~12岁为37~44%(参照Dacie等,临床检查法提要,改订31版,金原出版株式会社)。因此,关于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考虑被检体的性别以及年龄对Ht值进行设定。
全血红蛋白浓度在Ht值等中存在个人差异,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多于100mg/ml的Hb(男性大致为130~170mg/ml、女性大致为120~150mg/ml)。根据以往的测定机器,不进行稀释,不能测定超过100mg/ml浓度的Hb。因此,基于部分溶血的Hb浓度优选在100mg/ml以下。
溶血的控制,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溶血剂的量来进行。例如,在1.5mg或7.5mg的氯化钾血液中添加1.5ml血液时,全血红蛋白浓度,前者变为6.0g/L,后者变为25g/L。这样,若溶血剂的量变大,则溶血的比例也变大。因此,对达成血浆中最适血红蛋白浓度(最适溶血率)的溶血剂的量的确定进行简单阐述。
首先,以任意量的溶血剂使血液检体样品溶血,通过分离作业取出上清液。然后,测定上清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接着,确定溶血剂的添加量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上述关系来确定达到血浆中的最适血红蛋白浓度的溶血剂的添加量。
更具体地说,通过进行与后述实施例2中记载的操作大致相同的操作,根据获得的溶血剂的量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的关系图来确定。
血浆中最适血红蛋白浓度(最适溶血率),由于依赖于其测定方法,因此添加的溶血剂的量也依赖于测定方法。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溶血率用图2所示式来表示。
在Ht值为40~50%的情况、血红蛋白类的测定方法是吸光法的情况下,优选添加的溶血剂的量是使溶血率变为0.01~1%(血红蛋白浓度0.01~1mg/ml)的量,在测定方法是免疫层析法时,优选添加的溶血剂的量是使溶血率变为0.0001~0.1%(血红蛋白浓度0.1~10mg/dl)的量。
在以吸光法进行测定时,由于Hb的最大摩尔吸光系数大致为105M-1,因此溶血剂的添加量优选是使血红蛋白浓度变为0.1~1mg/ml(吸光度变为大致0.1~2的浓度)的量。
在以免疫层析法进行测定时,溶血剂的添加量取决于依赖该免疫层析法中使用的抗体的性能(结合亲和力等)的血红蛋白浓度。
例如,在作为溶血剂使用氯化钾时,一般相对于血液检体样品的全血量的溶血剂的添加比例(浓度),优选在0.05~10%(w/v)(在本说明书中(w/v)的单位取g/ml)的范围内。尤其是相对于血液检体样品的全容量的溶血剂的添加比例(浓度),在吸光法的情况下优选在0.05~1%(w/v)的范围内,在免疫层析法的情况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层析装置的大小、或负载在层析装置中的固定化抗体、标记抗体的试剂量等,但是优选在0.05~3%(w/v)的范围内。尤其在5mm×10cm的层析装置时,优选在0.1~1%((w/v)的范围内。
在使用其它盐时,也可以添加与氯化钾情况下的浓度大致相等的浓度。另外,例如,也可以使用月桂酸钠等的表面活性剂或如抗红细胞抗体的直接作用于红细胞膜的药剂。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也可以利用上述全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方法,在确定为了达成血浆中最适血红蛋白浓度所必须得溶血剂的量后,利用确定量的溶血剂,对血液检体样品进行部分溶血。
一旦确定为了达成血浆中的最适血红蛋白浓度所需的溶血剂的量,控制使用该量的溶血剂,以便使血液检体样品部分溶血。然后,为了测定血液检体样品中的全血红蛋白浓度,目前使用临床检查中所用的任意血红蛋白定量法。作为这种血红蛋白定量法,例如可以举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氧化血红蛋白法、以及SLS-血红蛋白法(例如参照临床检查法提要,改订31版、金原初版株式会社)。在上述血红蛋白定量法中所用的专用体外诊断药有市售品。
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方法以及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在测定血红蛋白类时,可以省略以往必须的在溶血操作后用于稀释血液检体试剂的很多操作,可以简便地实现测定中最适的血红蛋白浓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溶血剂,使用使相对于红细胞膜的渗透压发生变化的药剂。红细胞在盐浓度高于生理盐水(0.9%NaCl)盐溶液中收缩。另一方面,在盐浓度低于生理盐水(0.9%NaCl)盐溶液中,红细胞膨胀。通过这种红细胞的收缩以及膨胀,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类排出红细胞外。例如可以举出无机盐(例如氯化钾、氯化钠、或者氟化钠等)。尤其优选氯化钾。如上所述,溶血是在将红细胞置于生理条件即0.9%NaCl以外的环境下而发生。因此,在上述血液检体样品中添加上述药剂的量是使血液中的盐浓度在这种条件下(即除0.9%NaCl或与之等价的盐浓度之外的浓度)并且在血浆中溶出所需量的血红蛋白的浓度或量。例如,对于血液量50μl,若使用250μg的氯化钾,则溶血率大致为2%。
另外,溶血剂以固体使用。作为溶血剂,可以使用首先准备含有所需量溶血性试剂的溶液,然后通过冷冻干燥该溶液而得到的固体。另外,例如可以使用首先在含有所需量的溶血性试剂的溶液中含浸基材(膜等),然后通过冷冻干燥而负载在基材上的固体。
血液检体样品,在开始测定血红蛋白类之前用溶血剂处理。或在测定血红蛋白类的同时用溶血剂处理血液检体样品。无论哪一种情况,通过溶血而溶出的血红蛋白类,可以通过以下详细叙述的该领域所用的手段或技术来测定。作为实施这种方法的方式,在溶血剂为溶液状态时,在测定血液检体样品中血红蛋白类之前,向血液检体样品中添加溶血剂。在溶血剂以固体而负载在基材上时,可以将血液检体样品导入基材后供给测定机构,或将这种基材供给测定机构时将样品导入基材。
作为被测定的血红蛋白类,可以举出Hb、HbA(α2β2)、HbA2(α2δ2)、HbF(α2γ2)、以及HbA1(HbA与糖的结合体),以及HbA1被进一步分类的HbA1a、HbA1b以及HbA1c。这里Hb是指含有上述血红蛋白类的全血红蛋白。HbA1以及该HbA1被进一步分类的HbA1a、HbA1b以及HbA1c被称为糖基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相同的一维结构,但是β链的N末端缬氨酸的氨基被糖或其衍生物封闭。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糖化血红蛋白”包括HbA1以及该HbA1被进一步分类的HbA1a、HbA1b以及HbA1c。尤其HbA1c是葡萄糖非酶结合的糖化血红蛋白。
在临床化学上检查Hb的组成比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临床意义,也可以测定通过上述处理的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至少两种血红蛋白类。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部分溶血,可以将血液检体样品中的Hb(全血红蛋白)抑制为低浓度。因此,测定的血红蛋白类的浓度不是绝对值。即,HbA、HbA2、HbF、HbA与糖结合的HbA1、以及HbA1被进一步分类的HbA1a、HbA1b以及HbA1c等的测定值,是以相对于全Hb量的比例表示。并且,相对于这些全Hb量的比例,由于因溶血率而变化,因此,可以充分地成为本发明的测定对象。另外,血红蛋白浓度的绝对值,与溶血率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也可以从测定值进行反算。
糖化血红蛋白(尤其HbA1或HbA1c),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更详细地说,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长期(主要1~3个月)的血糖控制指标而倍受瞩目。例如,正常时,HbA1是Hb(全血红蛋白)的7~8%,正常时,HbA1c是Hb(全血红蛋白)的6%以下(例如4.7~5.7%)。但是,这些糖化的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有所增加。例如HbA1c达到Hb的20%。因此,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测定方法很好地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等。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测定方法,也可以测定Hb(全血红蛋白)以及HbA1c。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测定方法,也可以将HbF作为相对于Hb的比例进行测定。相对于Hb的HbF的比例,在正常成年中为0.3~1.3%。相对于Hb的HbF的比例,通常在遗传性高胎儿血红蛋白血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凡科尼贫血、红白血病、发作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不应性贫血、妊娠、葡萄胎、地中海贫血(β、δβ)、不稳定血红蛋白症中,很少在再生不良性贫血、白血病、多血症(红细胞增加症)、骨髓纤维症、恶性肿瘤、甲状腺中毒症中,比该标准范围有所增加。因此,也可以在上述疾病的诊断中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方法。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测定方法,也可以将HbA2作为相对于Hb的比例进行测定。相对于Hb的HbA2的比例,在正常人中为2~3.5%。在β地中海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症、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异型、巨成红细胞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相对于Hb的HbA2的比例均比标准范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α-、δ-、δβ-地中海贫血、遗传性高胎儿血色素症、缺铁性贫血、铁芽球性贫血中,比标准范围有所减少。因此,也可以在上述疾病的诊断中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方法。
上述的Hb组成成分,由于等电点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进行定量地分离。离子交换层析法,可以使用从CYPRESS社购入的柱子(商品名PolyCATATM)进行实施,但是,只要是具有与该柱相同的分离能力,可以使用市售的任何柱子。上述的Hb组成成分,也可以使用能够分别识别它们成分的抗体,利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测定。作为免疫学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免疫层析法、免疫集中法、固相酶免疫测定法(ELISA法)、比色玻片法、以及电极法玻片法等。
全血红蛋白浓度,如上所述,可以使用目前临床检查中所用的任意的血红蛋白定量法。作为这种血红蛋白定量法,可以举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氧化血红蛋白法、以及SLS-血红蛋白法(例如参照临床检查法提要,改订31版、金原初版株式会社)。在上述血红蛋白定量法中所用的专用体外诊断药有市售品。
另外,血红蛋白类的测定,可以根据基于干式化学法的测定方法进行。所谓基于干式化学法的测定方法,是指在以干燥状态负载试剂的固相基质中添加液状样品(通常基于点接),使在该基质上与试剂反应,然后通过检测该反应而测定样品中的被检物质的方法。基于干式化学的测定方法,由于是迅速、简便并且精度良好的测定方法,因此在日常临床检查中可以很好地使用。作为基于干式化学的测定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免疫层析法、免疫集中法、固相酶免疫测定法等的免疫法;比色玻片法;以及电极法玻片法。关于干式化学,例如被公开在“临床病理,干式化学·简易检查的新展开(日本临床病理学会集编、平成9年11月发行)”中。
(实施方式2)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
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所述的血液处理方法以及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中使用的血液处理装置。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装置的图。
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装置10a,具备供给血液检体样品的基材11和负载于基材11上的对血液检体样品进行部分溶血的量的溶血剂(未图示)。另外,溶血剂为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溶血剂首先以溶液状态添加在基材上,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从而以干燥状态负载于基材上。优选溶血剂在能够与血液检体样品接触的区域,以干燥状态负载于基材上。
作为供给血液检体样品的基材11,可以是从用于使血液检体样品以点状接触的平版状态(不溶性单层基材(例如THERALIZA(Ames)、试纸、免疫层析仪(plastic card型)等)或多层基材(例如EKUTAKEM(Kodak)、DRYKEM(富士)等)到装样品液体的容器形态(例如小玻璃瓶、试管、安瓶、shino-test、离心旋转器、piccolo等)的各种基材。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所用的基材,可以使用纸巾(例如leedcookingpaper(注册商标)的纸浆无纺布)、网眼布帛(例如纱布绵布帛)、以及玻璃纤维滤纸式的能够吸收并保持液体的材料而制作。
作为用于测定血红蛋白类的机构,可以举出基于离子交换层析法或免疫学的方法(例如胶乳免疫凝集法)的测定机构。
另外,可以代替图3(a)所示的血液处理装置10a,而使用图3(b)所示的血液处理装置10b。在血液处理装置10b中使用的基材11,具有侧面和底面(未图示),成为具备开口部13的适用于测定机构的容器12。此时,溶血剂以干燥状态被负载在容器中的能够与血液检体样品接触的区域(例如容器12内的底部以及侧面的表面等(这些可以根据测定的血液检体样品容积进行适宜选择))。血液处理装置10b,在负载溶血剂的容器12内可以在投入血液检体样品后导入测定手段中,也可以将血液检体样品投入容器12内。另外,也可以以间歇式或连续式将血液检体样品导入容器内。
如背景技术栏所述那样,为了测定血红蛋白类需要很多用于处理血液检体样品的操作。
尤其,在以往为了测定HbA1c,使用基于离子交换层析法以及胶乳免疫凝集法的测定原理的自动化机器。血液中大致150g/l的全血红蛋白量是用上述以往的自动化机器进行测定中非常高的浓度。因此,一般来说在上述自动化机器中,严格设定为对血液检体样品进行完全溶血的阶段、将完全溶血后的样品稀释至可以获得最适测定结果的浓度的阶段、以及根据上述测定原理测定稀释后的样品的阶段。作为代表的HbA1c专用测定机器,可以举出TOSO制的Alc2.2以及BIOER制的DLS2000。前者是根据离子交换层析法原理,后者是基于胶乳免疫凝集阻止法。这些机器中的血液检体样品的处理方法,在完全溶血阶段和稀释阶段被自动化这一点是一致的。如上述的自动化机器多使用于临床检查领域,但是为了对各种操作进行自动化,机器规模大并且价钱高。
这样,在血红蛋白类的测定中,使用上述的处理操作被自动化的装置时,成本变高,或在不使用这种装置时,要基于很多阶段操作,检查变得麻烦。另外,在以免疫学方法测定血红蛋白类时,一旦进行完全溶血,则浓度变得非常高,因此进入抗原过剩区域,有时降低测定灵敏度。
但是,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装置10a,仅通过在基材11上供给血液检体样品并设置于测定手段,就能够迅速开始红细胞内的成分的测定。另外,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处理装置10b,仅通过在容器12内投入血液检体样品并将容器12设置于测定机构,就能够迅速开始红细胞内的成分测定。
(实施方式3)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通过干式化学的测定方法测定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的装置(以下称为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进行说明。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包括对血液检体样品进行部分溶血的量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能够溶出的检测物质、与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固定化物质。
这里使用的“能够部分溶血的量的溶血剂”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相同。
上述检测物质是与测定对象的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被标记的物质。这种标记在该技术领域中是公知的,例如胶质金、酶(例如西洋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氧化酶)、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碘(125I、121I)、碳(14C)、硫(35S)、氚(3H)、铟(112In)以及锝(99mTc))、荧光标记(例如荧光素、若丹明)以及生物素。这种标记可以通过结合在相对于测定对象的血红蛋白类的抗体而形成检测物质。只要与测定对象的血红蛋白类结合,可以使用任何抗体。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也可以是多克隆抗体。优选单克隆抗体。
固定化物质可以是与测定对象的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任意物质。作为这种物质,在使用免疫学方法时,是相对于测定对象的血红蛋白类的单克隆抗体。优选对与在上述检测物质中使用的抗体的抗原表位不同的抗原表位反应的单克隆抗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中,溶血剂、检测物质、以及固定化物质,在从装置的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位开始依次以干燥状态被负载。
因此,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添加于装置的血液检体样品,边在负载有溶血剂、检测物质、以及固定化物质的层间移动,边进行基于溶血的血红蛋白溶出至溶出的血红蛋白的测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中,溶血剂,例如为了负载在基材上,在浸渍在层中后被冷冻干燥。溶血剂由于通过与添加的血液接触而反应,因此优选在整个基材上都含有溶血剂,以便不用预先决定添加血液的部位而可以测定。当然,此时,在整个基材上含有的溶血剂的量,是使溶出后的血红蛋白类在血浆中浓度与完全溶血相比较低的浓度的量。
含有溶出后的血红蛋白类的血液检体样品,一旦在负载有检测物质的层中移动,则负载于该层的检测物质溶出,溶出的血红蛋白类与该溶出的检测物质发生特异反应。因此,检测物质虽然在不使用装置的状态下以干燥状态被负载于层中并形成固相,但是在遇着溶液时,能够在该溶液中溶出。例如,为了负载于这种层中,可以将检测物质含浸在层中后进行冷冻干燥。
与检测物质结合的血红蛋白类,与负载于基材(固相基质)中的固定化物质结合。固相基质中的检测物质,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类以及固定化物质的夹层特异反应,可以测定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的量。作为检测场所的固相基质,可以使用通常免疫测定等中使用的基质材料(例如纤维素、琼脂糖、葡聚糖、聚苯乙烯等)。该固相基质也可以是胶片、试纸以及试剂片。
根据基于干式化学的测定方法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可以是单层方式也可以是多层方式。无论是单层方式还是多层方式,一旦使靠近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位的一方作为上游,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负载溶血剂、检测物质以及固定化物质。
在单层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溶血剂控制血液检体样品的溶血的层(本说明书中以下也称为溶血层)、通过检测物质标记血红蛋白类的层(本说明书中以下也称为标记层)、以及检测结合在固定化试剂中的血红蛋白类的层(本说明书中以下也称为检测层)被配置在单一(相同)层中。在单层方式中,溶血剂、检测物质以及固定化物质,从添加血液检体样品的部分A侧开始依次负载在可以作为血红蛋白类检测场所的基材(固相基质)41上。固相基质41可以使用通常免疫测定等中使用的基质材料(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该固形基质还可以是胶片、试纸以及试验片。
通过这种配置,添加的血液检体样品在固相基质上展开的过程中,首先最初与溶血剂接触并对血液进行部分溶血。然后,基于部分溶血的血浆水中的血红蛋白类与能够溶出的检测物质特异结合。接着血红蛋白类-检测物质的复合体育固定化试剂特异结合,生成检测物质-血红蛋白类-固定化物质。
在多层方式中,通过溶血剂控制血液检体样品的溶血的层、通过检测物质标记血红蛋白类的层、以及检测结合在固定化试剂中的血红蛋白类的层,分别作为独立的个别层存在,这些层以血液检体样品能够在其间移动的方式被叠层。在多层方式中,溶血剂、检测物质以及固定化物质分别负载于各个层中,这些层从添加血液检体样品的一侧开始依次被叠层。负载溶血剂的层,由使添加于表面的液体浸透到其对侧表面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使用纸浆无纺布、网眼布帛(例如纱布绵布帛)以及玻璃纤维滤纸式的材料,制作通过溶血剂控制血液检体样品的溶血的层。溶血剂例如可以通过将溶血剂的溶液含浸在这些层中,然后通过冷冻干燥而负载在层中。检测物质也可以负载在由使添加于表面的液体浸透到其对侧表面的材料构成的层中。检测物质例如也可以通过将检测物质的溶液含浸在这些层中,然后通过冷冻干燥而负载在层中。固定化物质可以负载在能够作为血红蛋白检测场所的固相基质上。作为这种固相基质可以举出硝酸纤维素薄膜。这些层可以接触配置,以便使血液检体样品可以在这些层间移动。通过这种配置,添加的血液检体样品,在这些层间移动的过程中,首先与溶血剂接触并对血液进行部分溶血。然后,基于部分溶血的血浆水中的血红蛋白类与能够溶出的检测物质特异结合。接着血红蛋白类-检测物质的复合体育固定化试剂特异结合,生成检测物质-血红蛋白类-固定化物质。
本实施方式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具备除去血液检体样品被溶血后的红细胞残留物的层。该除去红细胞残留物的层,可以与通过溶血剂控制血液检体样品溶血的层相同。或者,在本装置中,可以与通过溶血剂控制血液检体样品溶血的层不同地另外设置除去红细胞残留物的层。例如可以使用纸浆无纺布、网眼布帛(例如纱布绵布帛)以及玻璃纤维滤纸式的材料构成的层。本层可以吸收含有基于干式化学的血红蛋白类测定中不需要的红细胞膜残骸的血浆溶液。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也将本层称为“吸收层”。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式的一例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式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的剖面图。在基板(21)(基板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叠层固定有抗体(23)的抗体固定化表层(22),接着在其上叠层标记抗体冷冻干燥抗体负载层(24),然后在其上叠层溶血剂负载层(25)。这里,如图2所示,溶血剂负载层(25)、标记抗体冷冻干燥抗体负载层(24)、以及固定化表层(22),配置为与其下面的层部分重叠。通过这种重叠,血液检体样品在各层间移动,因此产生溶血、标记抗体结合以及固定化抗体结合。在抗体固定化表层(22)的剥出区域(即溶血剂负载层(25)以及标记抗体冷冻干燥负载层(24)没有重叠的区域)上固定与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抗体,在该区域,可以检测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的反应。另外,吸收层(26)叠层在抗体固定化表层(22)上的与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侧相反侧(即标记抗体冷冻干燥抗体负载层(24)没有重叠的侧)的区域。吸收层吸收存在于反应检测区域的含有在检测中不需要的红细胞残骸的血浆溶液,可以辅助反应的检测。另外,从溶血剂负载层(25)、标记抗体冷冻干燥抗体负载层(24)、以及抗体固定化表层(22)的三层重叠的区域至反应检测区域,为了防止基于添加的样品的湿润的干燥以及为了避免妨碍样品测定的物质的混入,可以被覆不透过性片材(27)。作为这种不透过性片材,可以举出玻璃纸。溶血剂负载层(25)的重叠部分以外,不用不透过性片材被覆。在该非被覆部分上可以添加血液检体样品。不透过性片材(27)也可以被覆抗体固定化表层(22)与吸收层(26)重叠的区域以及没有与抗体固定化表层(22)重叠的吸收层(26)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这种被覆,可以不妨碍从抗体固定化表层(22)向吸收层(26)的吸收。
如以上所示,在测定血细胞中的成分时,通过使血液检体样品部分溶血,可以去除以往必须的稀释阶段。在手动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省略稀释操作。另外,在目前稀释阶段自动化的情况下,可以从自动化机器省略自动稀释阶段,从而可以使机器小型化以及降低成本。
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更容易测定血红蛋白类等的血细胞中成分的血液处理方法、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血液处理装置以及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根据本发明可以简便快速地测定血红蛋白类。
实施例以下根据HbA1c的测定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在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只要没有特殊限定均可以从市场获取。
(实施例1吸光法中的溶血剂添加量的最适范围)
分别在1.5、7.5、15、75以及150mg的氯化钾中添加全血检体样品(HbA1c值4.8%)1.5ml(即各个氯化钾比例为0.1%、0.5%、1%、5%、以及10%,这些比例是重量/体积),混浊,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取出上清液1.0ml。对于它们的各个上清液,测定350~800nm的透光率,结果表示在图6中。例如在500nm,溶血剂(这里是指氯化钾)的添加量以0.1~0.5%左右为宜,在700nm以0.1~10%左右为宜。
(实施例2溶血剂的量与Hb浓度以及HbA1c值的关系)分别在1.5、7.5、15、75以及150mg的氯化钾中添加全血检体样品(HbA1c值4.8%)1.5ml(即各个氯化钾比例为0.1%、0.5%、1%、5%、以及10%,这些比例是重量/体积),混浊,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取出上清液1.0ml。通过SLS-血红蛋白法测定存在于该上清液中的Hb浓度。对于SLS-血红蛋白法进行阐述。作为专用试剂使用和光纯药出售的血红蛋白B-检测和纯实施SLS-血红蛋白法。对于血红蛋白的发色原液即0.67mM月桂酸钠5.0ml,加入血红蛋白标准液(1、5、10、50、100以及150g/L)0.02ml,充分混合,然后再室温下放置大致3分钟,制作血红蛋白对照溶液。在540nm波长处测定这些对照溶液的吸光度。利用所得值,制作关于血红蛋白浓度的吸光度(540nm)的标准曲线。然后,在以各种溶血率处理的样品中,利用上述上清液0.02ml,经过同样的处理并测定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各血红蛋白浓度。
另一方面,利用专用HPLC(Alc2.2、TOSO制)测定HbA1c值。将溶血处理的样品放入试管内,设在该装置上,进行自动测定。这里所得HbA1c值,相当于相对全血红蛋白的HbA1c的比例(%)。
图7表示以上的结果。在图7中,下方的横轴表示添加的氯化钾的浓度(%),左面的纵轴表示Hb浓度(mg/ml),另外,右面的纵轴表示HbA1c值(%)。另外,图7中的黑圈表示Hb浓度的结果,并且白圈表示HbA1c值的结果。
图7表示Hb浓度依赖于KCl浓度并且基于溶血而变高。另外,Hb浓度依赖于溶血剂的量而变化,但是HbA1c显示不变。因此,在测定相对于全血红蛋白的血红蛋白类的比例(%)时,没有必要完全溶血,因此也暗示没有稀释阶段的必要性。
(实施例3利用免疫层析法的HbA1c的测定)(2.1.Hb测定用装置以及HbA1c测定用装置的制作)在本实施例中,制作可以用于HbA1c测定的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是分别在各层上进行基于溶血剂的溶血、与抗体的反应以及该反应的检测的多层式。图5是本发明的多层式装置的一例剖面图。首先对于各层的制作进行说明。
<胶质金标记抗体冷冻干燥固定化物(24)>
在三角烧瓶中放入蒸馏水198ml以及1%氯金酸水溶液2ml,使所得混合水溶液沸腾,在沸腾的水溶液中快速添加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4ml。添加后,在确认混合水溶液的颜色变为红紫色后,再以沸腾状态放置15分钟。之后,取出三角烧瓶,通过在室温下放置,进行自然冷却,得到胶质金液。在所得胶质金液中添加0.2M碳酸钾水溶液,调整pH为8.9。在该胶质金液中,添加1.55mg/ml的通过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许生物寄存中心收藏编号FERM BP-7288号细胞株产生的抗Hb单克隆抗体的溶液1.6ml,搅拌3分钟。进而添加10%牛血清白蛋白(BSA)水溶液(pH8.9)20ml,进一步搅拌3分钟。之后,为了去除未标记的抗体以及BSA,进行离心,通过抽吸器除去上清液。用0.45μm过滤器过滤所得的胶质金标记抗Hb单克隆抗体1%BSA·PBS悬浊液,除去凝集块。之后,使胶质金标记抗Hb抗体21悬浊液含浸在玻璃纤维滤纸上,利用液态氮进行冷冻,通过在冷冻干燥机中放置24小时制作冷冻干燥固定化物。
<Hb测定用/抗体固定化表层(22)>
在硝酸纤维素性表层上对通过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许生物寄存中心收藏编号FERM BP-7289号细胞株产生的抗Hb单克隆抗体的溶液(PBS)进行固定。固定后,用脱脂乳进行封闭。接着,用0.1MTris(PH8.2)清洗2次,使干燥。
<HbA1c测定用/抗体固定化表层(22)>
在硝酸纤维素性表层上对通过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许生物寄存中心收藏编号FERM BP-7636号细胞株产生的抗HbA1c单克隆抗体的溶液进行固定。固定后,用脱脂乳进行封闭。接着,用0.1M Tris(PH8.2)清洗2次,使干燥。
<溶血剂负载固相(25)>
在Leedcookingpaper(注册商标) (LION社出售)上,使含浸相对于全样品量的0.5%(w/v)的KCl,进行冷冻干燥。
<Hb测定用装置以及HbA1c测定用装置的构建>
利用上述制作的胶质金标记抗体冷冻干燥负载层、Hb测定用抗体固定化表层或HbA1c测定用抗体固定化表层、以及溶血剂负载层,如图5所示,构建Hb测定用装置以及HbA1c测定用装置。以下说明该装置的构建。
在基板(2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松本制作所制)上叠层固定有抗体(23)的抗体固定化表层(22),接着在其上叠层胶质金标记抗体冷冻干燥负载层(24),然后再在其上叠层溶血剂负载层(25)。这里,如图5所示,溶血剂负载层(25)、胶质金标记抗体冷冻干燥抗体负载层(24)、以及抗体固定化表层(22),配置为与其下面的层重叠。在抗体固定化表层(22)的剥出区域(即溶血剂负载层(25)以及胶质金标记抗体冷冻干燥负载层(24)没有重叠的区域)上固定与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抗体,该区域,可以作为用于检测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的反应的区域。另外,玻璃纤维滤纸吸收层(26)叠层在抗体固定化表层(22)上的与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侧相反侧(即胶质金标记抗体冷冻干燥抗体负载层(24)没有重叠的侧)的区域。另外,从溶血剂负载层(25)、胶质金标记抗体冷冻干燥抗体负载层(24)、以及抗体固定化表层(22)的三层重叠的区域至反应检测区域,被覆不透过性片材(27)(玻璃纸)。溶血剂负载层(25)的重叠部分以外暴露。该暴露部分是点上血液检体样品的区域。不透过性片材(27)也可以被覆抗体固定化表层(22)与吸收层(26)重叠的区域以及没有与抗体固定化表层(22)重叠的吸收层(26)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被覆,可以不妨碍从抗体固定化表层(22)向吸收层(26)的吸收。
<利用Hb测定用装置以及HbA1c测定用装置的血红蛋白类测定>
对于含有负载0、0.05、0.1、0.5、0.7、1.0、3.0%(w/v)的KCl溶血剂负载层的各个装置,点上160μl的血液,5分钟后,测定610nm的反射吸光度。其结果显示在图8中。
在图8中,通过显示从0.1~1.0%(w/v)KCl中的显色强度,可以推知KCl量的最适范围为0.1~1.0%(w/v)。在该装置中,优选作为半值的0.5%(w/v)KCl,如在上述<溶血剂负载固相(25)>中所述那样,在本实施例中,使0.5%(w/v)KCl负载于溶血剂固定相(25)上来进行HbA1c的测定。
首先,利用Hb标准液或HbA1c标准液制作稀释系列。将该稀释系列160μl点在装置上,5分钟后测定610nm的反射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图9表示Hb测定用装置的标准曲线,图10表示HbA1c测定用装置的标准曲线。图9中,横轴表示Hb浓度(mg/dl),纵轴表示610nm的反射吸光度的值。另外,图9中的黑圈表示各稀释系列的Hb浓度的吸光度的结果。图10中,横轴表示HbA1c浓度(mg/dl),纵轴表示610nm的反射吸光度的值。另外,图10中的黑圈表示各稀释系列中的HbA1c浓度的吸光度的结果。
下面,将含有4.0、5.4或10.4%HbA1c的血液检体样品160μl的血液点在装置上,5分钟后,测定反射吸光度。其结果显示在图11中。在图11中,横轴表示HbA1c的值(%),左面的纵轴表示对于Hb的反射吸光度,另外,右面的纵轴表示对于HbA1c的反射吸光度。另外,图11中的黑圈表示Hb浓度的结果,并且白圈表示HbA1c值的结果。从图9以及图10分别根据所得的标准曲线对图11的结果的各吸光度值进行回归,计算出Hb浓度以及HbA1c浓度(图12)。图12中横轴表示610nm的反射吸光度,左面的纵轴表示通过换算计算出的Hb浓度(mg/dl),右面的纵轴表示通过换算计算出的HbA1c浓度(mg/dl)。另外,图12中的黑圈表示Hb浓度的结果,并且白圈表示HbA1c浓度(mg/dl)的结果。在上述任一血液检体样品中,Hb浓度大致相同。由此可知在上述任一血液检体样品中可以使溶血程度大致相同。利用通过该装置测定所得的Hb浓度(mg/dl)以及HbA1c浓度(mg/dl)来确定各HbA1c值的样品的HbA1c值(%) (通过HbA1c浓度(mg/dl)/Hb浓度(mg/dl)×100来计算)。其结果分别算出HbA1c值4.0%的检体为3.9%,HbA1c值5.4%的检体为5.7%,HbA1c值10.4%的检体为11.2%。由此可以确认,通过控制使血液检体样品部分溶血,可以测定血红蛋白类。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制作不需要稀释阶段而在一个阶段可以简便地进行测定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简便并且迅速地测定血红蛋白类。
产业上的利用本发明可以用于营养管理以及医疗诊断的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血液处理方法,包括准备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及溶血剂的工序(a)、通过混合上述血液检体样品与上述溶血剂而调制混合样品的工序(b),上述溶血剂是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处理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b)中,在上述混合样品中残存血细胞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处理方法,其中,上述溶血剂是使相对于红细胞膜的渗透压变化的药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处理方法,其中,上述溶血剂是无机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处理方法,其中,上述混合样品中的上述无机盐的浓度在0.05~10%(w/v)的范围内。
6.一种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包括准备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及溶血剂的工序(a)、通过混合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而调制混合样品的工序(b)、测定上述混合样品的血浆中的血红蛋白类的工序(c),上述溶血剂为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c)中,作为测定上述混合样品中的血浆中含有的血红蛋白类的方法,使用免疫层析法、免疫集中法、固相酶免疫测定法、比色玻片法、以及电极法玻片法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c)中,至少测定2种血红蛋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其中,上述至少2种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HbA1c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红蛋白类测定方法,其中,上述血红蛋白类是糖化血红蛋白。
11.一种血液处理装置,具备基材与用于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溶血剂,在形成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与上述溶血剂的混和样品时,在上述基材上负载的所述固体溶血剂的量,是使血细胞成分在上述混和样品中有残存的量。
12.一种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用于测定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具备具有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的基材、用于破坏红细胞膜的溶血剂、与上述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检测物质、与上述血红蛋白特异结合的固定化物质,在上述基材上负载的所述固体溶血剂的量,是使血细胞成分在上述混和样品中有残存的量,上述溶血剂、上述检测物质、以及上述固定化物质分别以固体负载在上述基材上,从靠近上述基材的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依次配置上述溶血剂、上述检测物质、上述固定化物质。
13.一种血红蛋白类的测定装置,用于测定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类,具备基板;设置于上述基板上的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添加部;溶血层,设置于上述基板上,含有用于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的溶血剂,用于控制上述血液检体样品的溶血;标记层,设置于上述基板上,含有与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检测物质,用于标记上述血红蛋白类;检测层,设置于上述基板上,含有与上述血红蛋白类特异结合的固定化试剂,用于检测上述血红蛋白类,上述血液检体样品可以在上述溶血层、上述标记层以及上述检测层之间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其中,还具备在上述血液检体样品被溶血后用于除去红细胞残留物的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血红蛋白类测定装置,其中,上述溶血层、上述标记层、以及上述检测层配置在单一层中。
全文摘要
一种血液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准备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检体样品及溶血剂的工序(St1)、通过混合血液检体样品与溶血剂而调制混合样品的工序(St2),这里的溶血剂是破坏红细胞膜的固体药剂。
文档编号G01N33/72GK1522369SQ0380059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9日
发明者北胁文久, 重藤修行, 河村达朗, 朗, 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