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减震器错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止减震器工件装配错误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规格和型号大小有很多相近相似的,相应的减振器长短也就存在相近的,由于不同规格长度只存在着微小的差别,在生产过程中不容易区别,从而产生工件混批,特别是在进行多个相近产品同时装配时,这种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减震器错误装配后出现批量级质量问题,甚至是造成批量级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减震器错装工装,以解决现有的减振器工件在装配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防减震器错装工装,包括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两端分别套装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套装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至少一个托架。所述托板设置有两张,两张所述托板上分别设置三个托架。所述导柱设置有两根,所述上挡板、下挡板和托板的两端分别套装与两根所述导柱上。所述上挡板的上面还设置有一上压板。所述下挡板的下面还设置有一下压板。每批装配前,根据产品的工件长度调整该工装,并在工装上放三件相应的工件,作为标准件,在装配过程中,每装配一箱工件,就将待装配的三个工件放到该工装上对工件尺寸进行复查,确认状态正确后,再进行装配。因此,该防减震器错装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混批现象。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I的侧视图。其中,I、上压板;2、上挡板;3、托板;4、托架;5、导柱;6、下挡板;7、下压板;8、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地描述,为方便描述,在这里约定图I和图2的图纸的上下方向为该工装的上下方向,图I图纸的左右方向为该工作的左右方向。
如图I和图2所示,该防减震器错装工装,由上压板I、上挡板2、托板3、托架4、导柱5、下挡板6和下压板7组成。所述导柱5有两根。所述上挡板2的两端套装在两根导柱5上端,为更好的固定上挡板2,在上挡板2的上面还设置有一 L形的上压板I。所述下挡板6的两端套装在两根导柱5下端,为更好的固定下挡板6,在下挡板6的下面还设置有一 L形的下压板7。在上挡板2和下挡板6之间套装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托板3,在每个托板3上分别固定了三个托架4,每个托架4具有盛放工件8的凹槽。其中一托板3的三个托架4分别于另一托板3的三个托架4在左右方向上对齐。所述托板3并不限于两张,每张托板3上的托架4也并不限于三个,可根据需要调整数量。所述上压板I、上挡板2、托板3、下挡板6和下压板7通过螺母固定在导柱5上,以此可调整在导柱5上的位置,以匹配不同的工件8。在每批产品装配前,根据产品需要的工件长度调整该工装,并在工装上放三件相应的工件,作为标准件,在装配过程中,每装配一箱工件,就将待装配的三个工件放到该工装上对工件尺寸进行复查,确认状态正确后,再进行装配。因此,该防减震器错装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混批现象。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
权利要求
1.防减震器错装工装,包括导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5)的两端分别套装有上挡板(2)和下挡板(6),所述上挡板(2)和下挡板(6)之间套装有托板(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减震器错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3)上设置至少一个托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错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3)设置有两张,两张所述托板(3 )上分别设置三个托架(4 )。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减震器错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5)设置有两根,所述上挡板(2)、下挡板(6)和托板(3)的两端分别套装与两根所述导柱(5)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减震器错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2)的上面还设置有一上压板(I)。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减震器错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6)的下面还设置有一下压板(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减震器错装工装,包括导柱,所述导柱的两端分别套装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套装有托板。每批装配前,根据产品的工件长度调整该工装,并在工装上放三件相应的工件,作为标准件,在装配过程中,每装配一箱工件,就将待装配的三个工件放到该工装上对工件尺寸进行复查,确认状态正确后,再进行装配。因此,该防减震器错装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混批现象。
文档编号G01B5/02GK102589389SQ2012100450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陈静 申请人: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