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中置式开关柜用验电手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置式开关柜用验电手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中大量使用中置式高压开关柜。一方面,当开关线路侧由运行改检修时,只能通过带电显示装置来间接验电。但是带电显示装置常存在自身功能障碍和感应回路故障,错将有电显示为无电,一旦运行人员根据带电显示装置,产生错误判断,将会发生带电合接地刀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另一方面,开关母线侧改检修时,判定母线是否带电,尚无良好有效的解决方法,为防止带电接地,配置的接地手车都处于闲置状态,而是采取繁琐复杂的开柜顶挡板,对母排直接验电接地,才能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效地解决验电难问题的新型中置式开关柜用验电手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中置式开关柜用验电手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置滑轮,在车体前端与中置式开关柜的柜内活门对应部位,设置将中置式开关柜的柜内活门打开的插销,插销的长度为5-20cm ;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线路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下验电小门,并在下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母线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上验电小门,并在上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上验电导向绝缘套管;滑轮有前后两排,前后两排的间距为50_100cm ;上、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的导出端内径为50mm,导入端内径为75mm。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有效地解决验电难的问题,对开关柜内线路和母线的静触头进行直接验电,手车操作安全简便,适用于生产一线,可以避免因无法直接验电而产生的误操作事故,确保了人身安全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缩短停电时间,提高工效的作用,更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中置式开关柜用验电手车,包括车体1,车体底部设置滑轮2,在车体前端与中置式开关柜的柜内活门对应部位,设置将中置式开关柜的柜内活门打开的插销3,插销的长度为5-20cm ;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线路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下验电小门4,并在下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5 ;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母线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上验电小门6,并在上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上验电导向绝缘套管7;滑轮有前后两排,前后两排的间距为50_100cm ;上、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的导出端内径为50mm,导入端内径为75mm。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线路侧验电推入验电手车,当插销到位后柜内的活门自动打开,然后打开手车正面线路侧的验电小门,露出线路侧静触头,将验电笔从下验电导向管中伸入,直接对线路静触头进行三相验电。验电完成后,拉出验电手车,插销退出的同时活门关闭。母线侧验电推入验电手车,当插销到位后柜内的活门自动打开,然后打开手车正面母线侧的验电小门,露出母线侧静触头,将验电笔从上验电导向管中伸入,直接对母线静触头进行三相验电。验电完成后,拉出验电手车,插销退出的同时活门关闭。本实用新型采用合适的插销长度、前后两排滑轮的间距及上、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的导出端、导入端内径,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中置式开关柜用验电手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置滑轮,在车体前端与中置式开关柜的柜内活门对应部位,设置将中置式开关柜的柜内活门打开的插销,插销的长度为5-20cm;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线路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下验电小门,并在下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母线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上验电小门,并在上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上验电导向绝缘套管;滑轮有前后两排,前后两排的间距为50_100cm ;上、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的导出端内径为50mm,导入端内径为7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中置式开关柜用验电手车,在车体前端与中置式开关柜的柜内活门对应部位,设置插销,插销的长度为5-20cm;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线路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下验电小门,并在下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在车体上与中置式开关柜内母线侧静触头对应部位,设置可开启式上验电小门,并在上验电小门部位设置可伸入验电笔的上验电导向绝缘套管;滑轮有前后两排,前后两排的间距为50-100cm;上、下验电导向绝缘套管的导出端内径为50mm,导入端内径为75mm。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有效地解决验电难的问题,对开关柜内线路和母线的静触头进行直接验电,手车操作安全简便。
文档编号G01R19/145GK202854217SQ2012205273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陈佳妮 申请人:上海敬道电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