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超起机构(包括超起桅杆、变幅液压缸等)是起重机的重要机构,使用前需要进行调试。调试时,需要首先将超起桅杆竖起,最大的超起桅杆竖起时能够达到二十米以上的高度,远高于室内场地(例如试验厂房)的高度。因此,现有技术中,超起机构组装完成后,通常直接安装到起重机上并在空旷的场地进行调试。例如,可以将超起机构安装到轮式起重机 上,并将起重机开到空旷的场地,通过变幅液压缸竖起超起桅杆,然后进行侧摆、卷扬牵引等操作。但是,如果调试中发现超起机构存在问题,还需要将超起机构送回车间进行拆卸、返修等处理。另外,由于上述调试是直接安装在起重机上进行的,超起机构没有进行预调(即经过试验获取适当的预定参数),安装在起重机上直接调试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够进行预调且能够在室内进行的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调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该试验装置包括坑道、试验台和试验台驱动机构,所述坑道设置在地面中,所述试验台铰接于所述坑道的开口的一侧,所述试验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试验台绕其铰接位置枢转,所述坑道的大小允许所述试验台在所述坑道内枢转。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试验台枢转,试验台的一端能够下降到坑道内,将超起桅杆的一端连接到试验台的该端,竖起超起桅杆后,超起桅杆的一部分长度位于坑道内,降低了超起桅杆伸出坑道的长度,即降低了竖起的超起桅杆的另一端的高度,从而可以在限制高度的场地进行试验。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说明本发明的试验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使用图I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说明试验台沿弧形轨道导向并锁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说明图I中的试验台驱动机构和支撑架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为清楚说明省略了斜面的凹陷。附图标记说明
10 :坑道 11 :斜面 12 :弧形轨道 12a:定位板13:凹陷 14:限位突起 15:凹槽 16 :回转接头20:试验台 21 :侧板 22:支承座 23 :第一安装座24:第二安装座 25 :锁销 26 :支撑架30 :超起机构 31 :超起梳杆 32 :变幅液压缸40 :试验台驱动机构41 :液压缸 42 :第一支架 43 :第二支架44 :泵站
50:导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该试验装置包括坑道10、试验台20和试验台驱动机构40,所述坑道10设置在地面中,所述试验台20铰接于所述坑道10的开口的一侧,所述试验台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试验台20绕其铰接位置枢转,所述坑道10的大小允许所述试验台20在所述坑道10内枢转。通过利用试验台驱动机构40驱动试验台20枢转,试验台20的一端能够下降到坑道10内,通过将超起桅杆31的一端连接到试验台20的该端,竖起超起桅杆31后,超起桅杆31的一部分长度位于坑道10内,因而降低了超起桅杆31伸出坑道10的长度,即降低了竖起的超起桅杆31的另一端的高度,从而可以在限制高度的场地进行试验。换言之,可以在厂房内进行试验,当发现超起机构30存在问题时,可以就地分解拆卸并返修,方便快捷并提高了作业效率。优选地,所述坑道10的铰接于所述试验台20的一侧包括向下延伸的斜面11,所述坑道10具有与所述斜面11相对的横截面为弧形的曲面,所述试验台20的另一端的枢转轨迹位于所述曲面内侧。由此,当试验台20的另一端在坑道10中下降到极限位置时,试验台20能够沿其长度方向支撑在斜面11上,为试验时竖起超起桅杆31提供稳定支撑。更优选地,所述曲面内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试验台20的另一端枢转的弧形导轨12。由此,试验台20的另一端能够沿弧形导轨12准确移动。另外,试验台20可以形成为各种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安装超起机构30并在进行试验时对超起机构30提供稳定的支撑即可。根据所试验的超起机构30的型号,超起桅杆31的长度不一,因而需要将试验台20的另一端下降到坑道10内不同的深度。为此,可以在弧形导轨12和试验台20的另一端设置相应的锁止机构,以根据需要锁定试验台20的位置。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试验台20可以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21,所述两个侧板21能够分别沿所述弧形导轨12的两侧移动,所述弧形导轨12的侧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锁孔,所述侧板21的端部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锁孔的锁销25。由此,当需要锁定试验台20的位置时,只需将锁销25插入锁孔,即可锁合侧板21和弧形导轨12,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将试验台20锁定在沿弧形导轨12的任意适当位置。当需要进一步移动试验台20时,拔出锁销25即可。其中,沿弧形导轨12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多个挡板12a,从而将弧形导轨12沿其延伸方向分隔为多个格段,每个格段的两侧都可以设置锁孔。当锁销25插入锁孔时,还可以通过挡板12a进一步定位。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插拔锁销25。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锁销25可以为液压插销。本发明中,所述试验台20可以为可伸缩式结构,从而能够用于开口尺寸不同的坑道10。另外,所述开口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回转接头16和锁止接头,所述试验台20的一端铰接于回转接头16,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锁止接头锁合。其中,试验台20的一端铰接、于回转接头16,从而能够绕铰接点枢转;试验台20的另一端通过锁止接头锁合,从而能够在图I所示的准备状态下横跨开口固定,以便安装超起机构30。此外,为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超起桅杆31,可以选择具有适当的最大伸长长度的试验台20,例如可以选择最大伸长长度为16-25米的试验台20。相应地,可以设计不同尺寸的坑道10,以允许试验台20绕铰接位置枢转。例如,可以将坑道10的尺寸设计为允许试验台20绕其铰接端枢转30-60度。本发明的试验台驱动机构40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驱动试验台20枢转即可。例如,如图I和图4所示,所述试验台驱动机构40可以包括液压缸41、第一支架42和第二支架43,所述液压缸41沿所述斜面11伸缩,所述第一支架4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43的第一端铰接并连接于所述试验台20的下侧,所述第一支架4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架43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液压缸41的缸体和活塞杆。通过伸缩液压缸41的活塞杆,第一支架42和第二支架43铰接的第一端相对于液压缸41提升或降低,从而带动试验台20枢转。优选地,所述斜面11上可以设置有凹陷13,所述凹陷13用于容纳用于所述液压缸41的泵站43。为清楚说明试验台驱动机构40的结构,图4中未图示凹陷13和泵站43。此外,所述试验台2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支撑架26,所述支撑架26的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架4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43的第一端,所述支撑架2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支撑架44连接于所述试验台20并平行地支撑所述试验台20。由此,通过支撑架26可以为试验台20的升降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其中,试验台20可以通过支撑架26铰接于开口的一侧,也可以通过侧板21和支撑架26分别铰接于开口的一侧。另外,所述斜面11的下端具有限位突起14,以限制液压缸41的伸长。此外,由于坑道10通过开口敞开,各部件、机构的操作也可能将污物(机油等)带进坑道10,有必要定期对坑道10内进行清理。优选地,所述斜面11和所述曲面的接合部可以、设置有凹槽15,所述试验装置设置有导管50和排污泵,所述导管50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15内,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坑道10外,所述排污泵通过所述导管50进行排污操作。凹槽15处于坑道10内最低位置,污物在自重作用下会落入凹槽15内,从而能够通过排污泵和导管50定期导出,清理坑道10。此外,超起机构30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安装到试验台20。其中,可以使超起桅杆31以平放的状态安装在试验台20上,从而在试验台20枢转时,超起桅杆31的一端能够随试验台20自动下降到坑道10内。为此,如图I所示,沿从所述开口的铰接侧到与所述铰接侧相对的侧的方向,所述试验台20上依次设置有支承座22、第一安装座23和第二安装座24,所述支承座22用于支撑超起桅杆31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座23和第二安装座24分别用于安装超起机构30的变幅液压缸32和所述超起桅杆31的另一端。其中,为便于提供稳定支撑,支承座22、第一安装座23和第二安装座24均横跨两个侧板21固定。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试验装置的操作过程。首先,将试验台20横跨开口定位,即处于图I所示的准备状态。其中,试验台驱动机构40的液压缸41伸出,使得试验台20水平定位,并且试验台20的一端铰接于开口,另一端锁定,以使试验台20保持固定。然后,将超起机构30的超起桅杆31的一端支撑于支承座22,另一端铰接于第二安装座,将变幅液压缸32铰接于第一安装座23。通过受限的高度和超起桅杆31的高度来计算试验台20所需枢转的位置,即确定试验台20和弧形导轨12 的锁合位置。至此,完成了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将试验台20的锁定端的锁定连接解除,通过收缩液压缸41使试验台20枢转,试验台20的一端沿弧形导轨12移动,直到达到所计算得到的位置。通过将锁销25插入锁孔,锁定试验台20的位置。然后,启动变幅液压缸32,使得超起桅杆31竖起到图2所示的状态。随后可以进行侧摆、卷扬牵引等测试。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ー种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干,该试验装置包括坑道(10)、试验台(20)和试验台驱动机构(40),所述坑道(10)设置在地面中,所述试验台(20)铰接于所述坑道(10)的开ロ的ー侧,所述试验台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试验台(20)绕其铰接位置枢转,所述坑道(10)的大小允许所述试验台(20)在所述坑道(10)内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坑道(10)的铰接于所述试验台(20)的ー侧包括向下延伸的斜面(11),所述坑道(10)具有与所述斜面(11)相対的横截面为弧形的曲面,所述试验台(20)的另一端的枢转轨迹位于所述曲面内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曲面内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试验台(20)的另一端枢转的弧形导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试验台(2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21),所述两个侧板(21)能够分别沿所述弧形导轨(12)的两侧移动,所述弧形导轨(12)的侧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锁孔,所述侧板(21)的端部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锁孔的锁销(25)。·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试验台(20)为可伸缩式结构,所述开ロ的相対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回转接头(16)和锁止接头,所述试验台(20)的一端铰接于回转接头(16),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锁止接头锁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试验台驱动机构(40)包括液压缸(41)、第一支架(42)和第二支架(43),所述液压缸(41)沿所述斜面(11)伸縮,所述第一支架(4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43)的第一端铰接并连接于所述试验台(20)的下侧,所述第一支架(4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架(43)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液压缸(41)的缸体和活塞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斜面(11)上设置有凹陷(13),所述凹陷(13)用于容纳用于所述液压缸(41)的泵站(4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试验台(20)的底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支撑架(26),所述支撑架(26)的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架(4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43)的第一端,所述支撑架(2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开ロ的ー侧,所述支撑架(44)连接于所述试验台(20)并平行地支撑所述试验台(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斜面(11)的下端具有限位突起(1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所述斜面(11)和所述曲面的接合部设置有凹槽(15),所述试验装置设置有导管(50)和排污泵,所述导管(50)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15)内,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坑道(10)外,所述排污泵通过所述导管(50)进行排污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沿从所述开ロ的铰接侧到与所述铰接侧相对的侧的方向,所述试验台(20)上依次设置有支承座(22)、第一安装座(23)和第二安装座(24),所述支承座(22)用于支撑超起桅杆(31)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座(23)和第二安装座(24)分别用于安装超起机构(30)的变幅液压缸(32)和所述超起梳杆(31)的另一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起机构的试验装置,其中,该试验装置包括坑道(10)、试验台(20)和试验台驱动机构(40),所述坑道(10)设置在地面中,所述试验台(20)铰接于所述坑道(10)的开口的一侧,所述试验台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试验台(20)绕其铰接位置枢转,所述坑道(10)的大小允许所述试验台(20)在所述坑道(10)内枢转。通过驱动试验台枢转,试验台的一端能够下降到坑道内,将超起桅杆的一端连接到试验台的该端,竖起超起桅杆后,超起桅杆的一部分长度位于坑道内,降低了超起桅杆伸出坑道的长度,即降低了竖起的超起桅杆的另一端的高度,从而可以在限制高度的场地进行试验。
文档编号G01M13/00GK102735440SQ20121023187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刘权, 易伟平, 詹纯新, 马云飞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