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荧光法测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测井的荧光法测井装置,属于石油测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荧光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地质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可用荧光法鉴定和测定有机物、无机物等的含量。近年来,国内外将荧光技术应用于石油勘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非常活跃,尤其在录井和地质化学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非常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由于石油的荧光现象非常敏感,只要溶剂中石油或浙青物质含量达十万分之一,即可发光。因此,在石油勘探及地质录井中,普遍应用荧光分析来鉴定岩样的含油性,并可粗略地确定其含油组分与含量。但因石油测井环境的局限性,井下设备还不具备荧光法测井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成像测井提供一种基于荧光法的测井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荧光法测井装置,包括金属外壳、玻璃窗、上端荧光接收器、紫外光源、下端荧光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壳上开有玻璃窗,玻璃窗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安放有上端荧光接收器、紫外光源和下端荧光接收器。玻璃窗、上端荧光接收器、紫外光源和下端荧光接收器共同构成荧光采集组件。荧光采集组件在同一横向平面内沿圆周等间距分布4组。玻璃窗为石英玻璃材质。上端荧光接收器、紫外光源和下端荧光接收器的工作温度需大于或等于125°C。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紧凑,使用方便;(2)动态成像,实时监测;(3)低成本,便于推广;(4)无强辐射,更环保。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荧光法测井装置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荧光法测井装置的横向剖面图。图中1是金属外壳、2是玻璃窗、3是上端荧光接收器、4是紫外光源、5是下端荧光接收器、6是荧光采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装置包括金属外壳1、玻璃窗2、上端荧光接收器3、紫外光源4、下端荧光接收器5。 在金属外壳1上开有玻璃窗2,玻璃窗2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安放有上端荧光接收器3、紫外光源4和下端荧光接收器5。玻璃窗2、上端荧光接收器3、紫外光源4和下端荧光接收器5 共同构成荧光采集组件6。荧光采集组件6在同一横向平面内沿圆周等间距分布4组。装置下井后,接通电源,紫外光源4发光,照射井下待测物。当待测物中石油或浙青物质含量达到十万分之一以上时,激发荧光。发出的荧光通过上端荧光接收器3和下端荧光接收器5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测井电缆传输至地面仪器进行显示、存储和分析。 该荧光法测井装置与传统的测井装置相比可提高检测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能降低仪器成本,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荧光法测井装置,包括金属外壳(1)、玻璃窗(2)、上端荧光接收器(3)、紫外光源(4)、下端荧光接收器(5);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壳(1)上开有玻璃窗(2),玻璃窗(2)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安放有上端荧光接收器(3)、紫外光源(4)和下端荧光接收器(5);玻璃窗(2)、上端荧光接收器(3)、紫外光源(4)和下端荧光接收器(5)共同构成荧光采集组件(6); 荧光采集组件(6)在同一横向平面内沿圆周等间距分布4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法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窗(2)为石英玻璃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法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荧光接收器(3)、紫外光源(4)和下端荧光接收器(5)的工作温度需大于或等于125°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石油测井的荧光法测井装置。装置包括金属外壳、玻璃窗、上端荧光接收器、紫外光源、下端荧光接收器。其技术方案为装置下井后,接通电源,紫外光源发光,照射井下待测物。当待测物中石油或沥青物质含量达到十万分之一以上时,激发荧光。发出的荧光通过上端荧光接收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测井电缆传输至地面仪器进行显示、存储和分析。该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实时对井下待测物成像,监测井下变化,且设备成本低,无强辐射。
文档编号G01N21/64GK202256161SQ20112037379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包凯, 吴建, 李 权, 李波, 潘波, 王其军, 王方智, 范翔宇, 陈乔 申请人: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