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检疫检验技术领域,涉及肉品检疫检验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
背景技术:
现有的肉品检疫检验钩由手柄、钩杆和单钩构成,手柄和钩杆固定一体,采样作业时用单钩勾住胴体某一部位,用刀对检肉切除。存在着以下缺陷1、在对胴体所有各部位组织切除检肉时,均使用同一种钩,如在检疫淋巴结,或切除某一器官,休整胴体等,操作不便,费力费时;2、当每只胴体在检肉后器具需要立即在桶内消毒,瞬间消毒不彻底;3、检疫检验钩的手柄光滑,使用中容易从手中滑脱,不便操作;4、现有的背刀磁棒与检疫检验钩使用各自的手柄,容易扩大污染。
发明内容发明人在多年从事动物肉品检疫检验技术工作中,发现现有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磁棒存在着一定缺陷,本领域的人们对方便实用的检疫验钩和背刀磁棒有迫切需求,经过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磁棒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其结构包括检疫检验钩的手柄,钩杆,钩子,其中检疫检验钩的手柄采用防滑手柄,检疫检验钩的手柄与钩杆一端通过控制件活动连接,钩子分别采用小型单钩,大型单钩,小型双钩和大型双钩;背刀磁棒的棒杆光杆一端通过控制件与检疫检验钩的手柄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措施,对现有的肉品检疫钩和背刀磁棒加以改进后,与现有的同类肉品检疫检验器械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手柄采用防滑手柄后,如手柄采用花纹或乳头状结构,能增加摩擦,防止手柄从操作者手中滑脱;2、手柄与钩杆、棒杆活动连接,能方便更换适用的钩子,更换背刀磁棒棒杆,利于将钩子、背刀磁棒彻底消毒,减少污染;3、钩子分别为小单钩、大单钩、小双钩、大双钩后,便于对不同部位组织使用不同的钩子。小单钩用于切检胴体小器官,切除皮部病理性斑块;大单钩用于勾住组织,便于用刀切检;小双钩,用于切检甲状腺、肾上腺、肝脏等器官上的寄生虫,具有稳定性好,牢固可靠、便于快、准局部切检;大双钩,用于切检较大组织,如摘除整个股二头肌等,便于快、准切检。4、为屠宰、为动物肉品临检提供了方便实用的理想械具。
3[0014]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的实施例1,参见图1,其结构包括检疫检验钩的手柄1,钩杆5,小型单钩6. 1,其手柄1为防滑手柄,在柄体上布设防滑花纹或乳头结构,钩杆5自由端与手柄1通过控制件活动连接,控制件采用在手柄1内设置两个卡簧2,与卡簧2对应在钩杆5的自由端部设置两个卡槽3,在钩杆5与手柄1的相接处设置一开关4。当钩杆5自由端插入手柄1内后,卡簧2会自动卡在卡槽3内;按动开关4, 钩杆5脱离控制,取出钩杆5,可方便地更换经消毒后的另只钩,被换下的钩放在消毒桶内消毒再次待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实施例2,参见图2,其结构包括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其中将小型单钩6. 1改为采用大型单钩6. 2。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实施例3,参见图3,其结构包括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其中将小型单钩6. 1改为采用小型双钩6. 3。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实施例4,参见图4,其结构包括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其中将小型单钩6. 1改为采用大型双钩6. 4。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实施例5,参见图5,其结构包括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其中将钩杆5自由端与手柄1通过控制件活动连接改为采用背刀磁棒7棒杆光杆端与手柄1通过控制件活动连接,在背刀磁棒7的光杆上与手柄1内的两个卡簧2相对应设置两个卡槽3。
权利要求1. 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包括检疫检验钩的手柄,钩杆,钩子,其特征是检疫检验钩的手柄采用防滑手柄,检疫检验钩的手柄与钩杆一端通过控制件活动连接, 钩子分别采用小型单钩,大型单钩,小型双钩和大型双钩;背刀磁棒的棒杆光杆一端通过控制件与检疫检验钩的手柄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检疫检验领域,涉及肉品检疫检验器械,提出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检疫检验钩和背刀棒,主要特点是检疫检验钩的手柄为防滑手柄,手柄与钩杆通过控制件活动连接,钩子分为小型单钩、大型单钩、小型双钩、大型双钩;背刀磁棒的棒杆光杆一端通过控制件与检疫验钩的手柄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方便,临检快捷,能根据胴体不同部位更换使用不同的钩子,利于器具彻底消毒,减少污染等优点,为屠宰、肉品临检提供了理想的械具。
文档编号G01N1/04GK202049061SQ20112011276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李少洋, 王海利, 胡俊兰 申请人:王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