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
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人事考勤管理系统是各个单位都具备的进行日常考勤管理的系统。由于单位原有的考勤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将考勤信息输入Excel表格的阶段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信息管理所取代。单位的考勤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就是将考勤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这样的考勤管理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修改复杂等缺点。例如在一种已知的考勤管理方法中,要求先进入考勤管理方法流程,员工或学生以卡片进行打卡动作,感应器检测到输入消息产生并将之传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判别卡片代码是否正确,若为否,则回到状态要求打卡的状态。处理器判别卡片代码是否正确,若为是,则存储器提取与卡片代码相应的员工或学生资料。将相应的员工或学生资料藉由输出单元告知管理者以判断员工或学生出勤状况,管理者以此员工或学生出勤状况将未进行打卡动作的员工或学生通知负责人或家长,尔后,结束。藉由上述流程,可以达成考勤管理方法流程。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的实际需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使考勤装置对GPS基站发送一请求定位消息;一旦所述GPS基站接收到所述请求定位消息,则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定位请求消息;—旦所述考勤装置接收到该定位请求消息,则向所述GPS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以及该GPS基站在接收该第一确认消息后计算所述考勤装置的位置数据,并将该位置数据包含在一位置数据消息中发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中,还包括一旦该考勤装置接收到该位置数据消息,就向该GPS基站发送第二确认消息;以及根据该第二确认消息决定出勤考核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中,在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定位请求消息之前,还包含依据该请求定位消息确认该考勤装置的权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中,在向所述GPS 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之前,还包含由该GPS基站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请求识别消息;一旦该考勤装置接收该请求识别消息,则提示使用者输入一识别数据;当使用者输入该识别数据时,该考勤装置向该GPS基站发送该识别数据;以及一旦该GPS基站接收该识别数据, 就与该GPS基站中一原始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中,该识别数据使用文字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中,该识别数据使用语音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中,该无线网络为一移动通讯网络,且该移动通讯网络为一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中,该考勤装置为一手机、一 PDA或是一膝上电脑。应当理解,本发明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 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主要是用于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相同的标号用于表示相同的元素,且以下描述中的具体技术术语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身的实质性限制。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员工所熟知的各种变化都是允许的。以往已知的人事考勤管理系统大多采人工打卡的方式,但以人工打卡的方式仍有其盲点,若应出勤的员工以代打卡的方式,即使打卡记录正确无误,但员工实际上并未出勤。而管理者只能根据打卡记录来判别员工是否有按规定正常出勤外,并无法切确掌握员工是否实际出勤。由上所述,可发现已知的考勤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打卡记录虽可以作为管理者参考的依据,但欠缺即时性与出勤者实际所在地的信息。若将已知的考勤管理系统应用于学校组织时,更加无法确知学生的出勤状况,因大多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弱,也难以防范学生之间代打卡的行为产生。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研究开发送的考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以切确掌握员工或学生所在位置,并以此即时地将员工或学生的出勤信息通知给负责人或家长。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使考勤装置对GPS基站发送一请求定位消息。步骤102,一旦所述GPS基站接收到所述请求定位消息,则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定位请求消息。步骤103,一旦所述考勤装置接收到该定位请求消息,则向所述GPS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4
步骤104,该GPS基站在接收该第一确认消息后计算所述考勤装置的位置数据,并将该位置数据包含在一位置数据消息中发送。步骤105,一旦该考勤装置接收到该位置数据消息,就向该GPS基站发送第二确认消息。步骤106,根据该第二确认消息决定出勤考核数据。以下结合实际详细讨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是由考勤装置主动发送定位考勤的请求。考勤装置是考勤作业的发起方。在特定的时刻,考勤装置向GPS基站发送第三方定位请求的一请求定位消息,以传递定位目标列表。GPS基站在接收到上述请求定位消息后,首先进行服务权限确认步骤,依据该请求定位消息确认该考勤装置的权限。考勤装置作为目标方接收到这一定位请求消息后,可进行一识别步骤,该识别步骤包含由该GPS基站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请求识别消息。于该考勤装置接收该请求识别消息后,提示使用者输入一识别数据(该识别数据可以是语音、文字或是图像等)。当使用者输入该识别数据后,该考勤装置向该GPS基站发送该识别数据。于该GPS基站接收该识别数据后,与该GPS基站中一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即语音、文字或是图像比较)。以进行被考勤人员的确认。接着,对目标列表中的该考勤装置发送第三方定位请求的一定位请求消息。于该考勤装置接收到该定位请求消息后,向该GPS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于该GPS基站接收该第一确认消息后,计算该考勤装置的位置数据。该GPS基站向该考勤装置发送一位置数据消息。在此同时,该GPS基站可将位置数据传送至考勤装置。于该考勤装置接收到该位置数据消息后,向该GPS基站发送第二确认消息。考勤装置根据该第二确认消息决定考勤数据。此外,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是由GPS基主动发送定位考勤的请求。GPS基站,经由移动通信网络,对考勤装置发送一定位请求消息。于该考勤装置接收到该定位请求消息后,向该GPS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于该GPS基站接收该第一确认消息后,计算该考勤装置的位置数据。该GPS基站向该考勤装置发送一位置数据消息。于该考勤装置接收到该位置数据消息后,向该GPS基站发送第二确认消息。考勤装置根据该第二确认消息决定考勤数据。考勤装置决定考勤数据的方式,可于GPS基站预设一考勤区域,例如以公司中心点方圆10公里的直径圆范围内,当考勤装置的位置数据落于此一范围中时,即表示受考勤人员是位于此一范围中,因此,该受考勤人员可决定为出勤状态。反之,则为缺勤状态。经由预设次数的考核后,考勤装置即可产生考勤数据。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以上的权利要求书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使考勤装置对GPS基站发送一请求定位消息; 一旦所述GPS基站接收到所述请求定位消息,则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定位请求消息; 一旦所述考勤装置接收到该定位请求消息,则向所述GPS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以及该GPS基站在接收该第一确认消息后计算所述考勤装置的位置数据,并将该位置数据包含在一位置数据消息中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旦该考勤装置接收到该位置数据消息,就向该GPS基站发送第二确认消息;以及根据该第二确认消息决定出勤考核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定位请求消息之前,还包含依据该请求定位消息确认该考勤装置的权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GPS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之前,还包含由该GPS基站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请求识别消息; 一旦该考勤装置接收该请求识别消息,则提示使用者输入一识别数据; 当使用者输入该识别数据时,该考勤装置向该GPS基站发送该识别数据;以及一旦该GPS基站接收该识别数据,就与该GPS基站中一原始数据进行比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数据使用文字数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数据使用语音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网络为一移动通讯网络,且该移动通讯网络为一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考勤装置为一手机、一 PDA或是一膝上电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出勤考核的人事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使考勤装置对GPS基站发送一请求定位消息;一旦所述GPS基站接收到所述请求定位消息,则对该考勤装置发送一定位请求消息;一旦所述考勤装置接收到该定位请求消息,则向所述GPS基站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以及该GPS基站在接收该第一确认消息后计算所述考勤装置的位置数据,并将该位置数据包含在一位置数据消息中发送。
文档编号G01S19/42GK102542626SQ2010106081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张丹珏, 陆颖霏 申请人:上海杉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