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用器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应用领域,当一件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是否达到了合格要求,或者某一 件产品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是否需要更换,往往需要进行测试才能进行判断。而在对这 些需要检测的产品进行气密性能的检测时,一般比较常用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其通气后 置入水中或特殊液体中观察其是否有气泡的产生。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不需要有太复杂的 技术含量,因此便于实施。如图1所示,其具体检测方式为,首先将待检测产品Ia装配好。在实际的测试过 程中,一个产品通常有几个部分或管路需要检测,选择所要检测的管路,并将不需要检测的 管路堵上,从待测管路接口加通入定量的压缩气体使其内部达到检测所需的压力,并做好 接口的密封。之后用吊绳3a或者人工将准备好的待检测产品Ia吊起沉入水箱如中,观察 此时产品周围的情况,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该管路气密效果不好,需重装配或修复。如果 无气泡现象则说明该管路密闭效果良好,符合要求。更换检测管路时,将待检测产品Ia从 水中吊出来,调整其它待检测管路,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管路均检测完毕。采用这 种方法,一旦更换待检测产品Ia的检测管路,则需要经常性的将待检测产品Ia从水箱如 中吊出,或者重新吊入,当待检测产品重量较大时,则需要使用吊车等大型的搬运工具,一 方面搬运十分不便,另一方面使用场所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一件授权公告号为“C拟802490Y”,公告日为“2006年8月2日”,名称为“发动
机缸头气密、精密检测台”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气密检测台,包括水箱、检测 座以及升降工作台,水箱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升降工作台下端与气缸相连接,上面设置有 检测座,当需要对待检测产品进行测试时,将待检测产品放置于检测座上固定,然后将待检 测产品中的待测管路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另一端密封,其它管路密封,然后通过气缸控制 升降台下降,使待检测产品整个沉入水面以下,观测是否有气泡产生,当需要更换待检测产 品的其它检测管路时,只需要将待检测产品升出水面,更换检测管路即可实现。但是由于工 作台设置在气缸上,仅仅通过气缸的活塞与工作台之间的连接固定,因此,在工作台上升下 降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工作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造成整个检测工作的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使工作台在上升或者下降的工作过程 中具有稳定的移动状态,保证检测工作具有准确的测试结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容器,容纳 检测液体;升降装置,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升降装置还 包括导向部,竖直地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使工作台可沿导向部上下移动。进一步地,工作台设置在气缸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工作台连接。[0008]进一步地,工作台与气缸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为上大下小的结构, 且大端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下表面,小端与活塞杆相连接。进一步地,中间连接部为圆柱形阶梯状的凸台结构。进一步地,活塞杆具有外螺纹,中间连接部的小端具有与其相配合的内螺纹;中间 连接部小端的外端具有锁紧螺套,锁紧螺套具有与活塞杆配合的内螺纹。进一步地,导向部为导柱,导柱通过底座进行固定限位,底座固定设置在测试容器 底面上。进一步地,底座用于固定导柱的位置具有圆形凸台结构,圆形凸台结构的上端设 置有第一调节螺栓,对应于工作台上具有圆柱形导孔的圆形凸台设置。进一步地,导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脱盘,防脱盘的两端耳部上设置有第二调节 螺栓,对应于工作台上具有圆柱形导孔的圆形凸台设置。进一步地,工作台的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可更换的限位块,限位块在工作台面上固 定待测物件。进一步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设置在支撑架上, 包括第一截止阀,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一气源三联体,一端与第一截止阀连接,另一端通过 两位四通电磁阀连接到气缸;电磁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 用于控制气缸的升降;第二截止阀,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二气源三联体,一端与第二截止阀 连接,另一端与充气接口连接,充气接口连接到待检测物件。进一步地,测试容器的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后表面设置有进液管,底部设置有排 液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升降装置包括导向部,导向部竖直地设置于 测试容器内,使工作台可沿导向部上下移动,使工作台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更加稳定的工作 状态;工作台与气缸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且大端固定连 接在工作台的下表面,小端与活塞杆相连接,使工作台具有较大的受力面,有效地增加了工 作台的耐用性,同时,中间连接部也易于更换;在对应工作台的导柱孔所在的凸台的防脱盘 两耳部上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调整螺栓,下部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可以控制工作台的移 动行程,满足实际的需要;气动控制装置大大方便了气缸上下移动的控制,可以实现自动 化,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工作台的剖视结构示 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工作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测试容器及支撑架的 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气动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容器2,容纳 检测液体;升降装置1,设置于测试容器2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15,升降装 置1还包括导向部14,竖直地设置于测试容器2内,使工作台15可沿导向部14上下移动。 导向部14本身可以固定设置在测试容器2底面板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设置,在本 实施例中,导向部14通过底座13固定限位,底座13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设置在测试容器2 的底面板上。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工作台15设置在气缸11上,气缸11的活塞杆111 与工作台15连接。由于导向部14穿过工作台15两端的导向孔153设置,因此,工作台15 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沿着导向部14进行移动,避免了工作台15只通过气缸11连接时,气 缸11不能对工作台15的移动进行有效地限定,导致工作台15移动过程中出现摇摆等不稳 定的情况,保证了测试可以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提高了测试准确度。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气缸11并不直接连接在工作台15上,而是在气缸 11与工作台15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连接部17,中间连接部17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且大端固 定连接在工作台15的下表面,小端与活塞杆111相连接。由于中间连接部17与工作台15 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在放置待检测物件后工作台15的底部受力面积也大大超过了气缸 11与工作台15直接连接时的面积,有效地减少了工作台15单位面积的受力,提高了其耐 用性以及承重力。而且由于中间连接部17的存在,当气缸11与其之间连接出现问题时,也 容易更换。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连接部17为圆柱形阶梯状的凸台结 构,凸台大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5上,凸台小端具有与气缸11的活塞杆111的外螺纹 配合的内螺纹孔,并与活塞杆111进行连接。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活塞杆111上还具有一个锁紧螺套171,该锁紧 螺套171具有与活塞杆111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并且设置在凸台小端的外部,当活塞杆 111与凸台小端完成安装后,旋转锁紧螺套171,使之向凸台小端方向移动,以便锁紧凸台 小端与活塞杆111的螺旋连接。如图3,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工作台15,两端 具有分别向上下两侧凸起的圆形凸台结构,在凸台结构上设置有与导柱14形状相适应的 圆柱形导向孔153,凸台结构能够增加导向孔153所在部分的结构强度,增强工作台15的 耐用性。在工作台15的工作台面151上设置有可更换的限位块152,限位块152通过螺栓 固定在工作台面151上,可以用来固定待测物件。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底座13上固定导柱14的位置具有圆形凸台结构133,圆形凸台结构13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 132,对应于工作台15上具有圆柱形导孔153的圆形凸台设置,第一调节螺栓132为高度可 调的螺钉,用于调整工作台15上设置有圆柱形导孔153的圆形凸台的下降位置。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导柱14的顶部用螺栓固定设置有防脱盘16,用于防 止工作台15从导柱14脱出,防脱盘16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其对应于工作台15上 具有圆柱形导孔153的圆形凸台设置,第二调节螺栓高度可调,可用于限定工作台15的上 升高度。第一调节螺栓132与第二调节螺栓配合使用,可以对工作台15的上升下降位置进 行准确的控制,使之满足实际测试中对于工作台15上升或者下降的具体要求,使测试有较 准确的结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圆形凸台结构133的外侧面设置有顶 紧螺栓131,顶紧螺栓131顶紧在导柱14上,可以实现对导柱的进一步固定。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测试容器2包括测试 箱体21,在测试箱体21的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该观察窗用橡胶22密封装配一块透明材料 23,该透明材料优选为有机玻璃,以便在测试时进行观察。测试容器2放置在支撑架3上, 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挪位。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使用气动系统进行控 制。气动系统设置在支撑架3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气缸11的运动控制系统,包括第 一截止阀41a,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一气源三联体42a,一端与第一截止阀41a连接,另一端 通过两位四通电磁阀44连接到气缸11 ;电磁阀44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气缸11的有杆 腔和无杆腔连接,用于控制气缸11的升降;另一部分为充气系统,包括第二截止阀41b,一 端与气源连接;第二气源三联体42b,一端与第二截止阀41b连接,另一端与充气接口 43连 接。当需要对气缸11的升降进行控制时,打开第一截止阀41a,然后通过第一气源三联体 4 对系统气体压力进行调节,通过两位四通电磁阀44对气缸11的上升或者下降进行调 节。在充气部分,打开第二截止阀41b,使气源里的气体进入第二气动三联体42b,同时通过 第二气动三联体42b调节气体压力至测试所需要的压力状态,并将调节好的气体送至充气 接口 43,然后将充气接口 43接入待测试管道进行测试。使用气动系统对气密性检测设备进行控制,可以方便有效地调节气体压力至所需 压力,能够实现对于升降装置1移动的准确控制,并能够提高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 度,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容器2、升降 装置1、支撑架3以及气动系统,在实际测试时,将待测物件各部分运至工作台15附件,在工 作台15上实现对待测物件的安装,并用限位块152对待测物件进行固定,然后将要检测的 管路通气,并将无需检测的管路堵上,通过气动系统中的气动三联体调整好测量压力,然后 调整两位四通电磁阀44控制气缸11的活塞杆111向下运动,使升降装置1下降,将工作台 15及待测物件沉入水中,当工作台15运动到第一调节螺栓131的位置时,通过调整两位四 通电磁阀44调节气缸1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气体压力,使气缸11停止运动,然后观察 测试容器2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不足,需要对检测管路进行 检修或者调整。将工作台15上升至水面,检查待测物件气密性不足的原因,调整好后再次沉入水中检测。工作台15的上升高度由第二调节螺栓确定,气缸11的上升运动控制与下 降运动控制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当需要更换检测管路时,将工作台15上升至水面上,通过充气接口 43给所需测试 的管路通气,其它管路堵上,调节电磁阀44让工作台15沉入水中,重复上述测试步骤,直至 待测物件中的所有待检测管路均检测完毕。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测试容器2的后表面设 置有进液管对,底部设置有排液管25。当需要对测试液体进行更换时,打开排液管25,使测 试容器2中的测试液体从容器中排出,然后关闭排液管25,打开进液管M,将需要的测试液 体放入测试容器2中。这种设置使液体的更换更加的快捷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液体更换 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导向部14竖直地设置于测试容器2 内,使工作台15可沿导向部14上下移动,使工作台14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更加稳定的工作 状态;工作台14与气缸11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部17,中间连接部17为上大下小的结构, 且大端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5的下表面,使工作台15具有较大的受力面,有效地增加了工作 台15的耐用性;可调整高度的第一调节螺栓131与第二调节整螺栓,可以控制工作台15的 移动行程,满足实际的需要;气动控制装置大大方便了气缸上下移动的控制,可以实现自动 化,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 测试容器O),容纳检测液体;升降装置(1),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O)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15),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还包括导向部(14),竖直地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O)内,使所述工作台(1 可沿所述导向部(14)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 设置在气缸(11)上,所述气缸(11)的活塞杆(111)与所述工作台(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 与所述气缸(11)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部(17),所述中间连接部 (17)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且大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台(15)的下表面,小端与所述活塞杆 (11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部(17)为圆柱形阶梯状的凸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11)具有外螺纹,所述中间连接部(17)的小端具有与其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中间连接部(17)小端的外端具有锁紧螺套(171),所述锁紧螺套(171)具有与所 述活塞杆(111)配合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4)为导柱(14),所述导柱(14)通过底座(1 进行固定限位,所述底座 (13)固定设置在所述测试容器( 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用于固定所述导柱(14)的位置具有圆形凸台结构(133),所述圆形凸 台结构(13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132),所述第一调节螺栓(132)对应于工作台 (15)上具有圆柱形导孔(153)的圆形凸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1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脱盘(16),所述防脱盘(16)上设置有第二调节螺 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对应于工作台(1 上具有圆柱形导孔(15 的圆形凸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巧)的工作台面(151)上设置有可更换的限位块(152),所述限位块 (152)在所述工作台面(151)上固定待测物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动控制装置G),所述气动控制装置(4)设置在支撑架C3)上,包括 第一截止阀Gla),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一气源三联体0加),一端与所述截止阀(41a)连接,另一端通过两位四通电磁阀 (44)连接到所述气缸(11);所述电磁阀G4)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气缸(1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用于控制气缸(11)的升降;第二截止阀GIb),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二气源三联体G2b),一端与所述截止阀(41b)连接,另一端与充气接口 连接, 所述充气接口 ^幻连接到所述待检测物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容器O)的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后表面设置有进液管(M),底部设置有排 液管(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容器,用于容纳检测液体;升降装置,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升降装置还包括导向部,竖直地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使工作台可沿导向部上下移动。采用这种结构,使工作台在上升或者下降的工作过程中具有稳定的移动状态,保证检测工作的具有准确的测试结果。
文档编号G01M3/08GK201852683SQ20102055732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唐波, 裴斌, 陈毅能 申请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