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阀门的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属于化学分析取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技术的液氯取样钢瓶是圆柱体的,它根据常规思维,具有圆柱体,比较稳定,但结构复杂,在取样过程中需要配置钢瓶稳定架,在放样分析中又要配置其它形状的钢瓶稳定架,在本实用新型未作出之前,无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使用,检索专利文献,无技术方案公开。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朴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该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能在分析台上稳定使用,在取样现场也能稳定操作,在钢瓶制造中不需要巻板机械,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六边形上平面、上QF-10阀门方形开关、上QF-IO阀门阀体、上QF-IO阀门进出气口、侧QF-10阀门阀体、側QF-10阀门方形开关、倒QF-10阀门进出气口、方形侧面组成,其特征在于六块方形侧面和六边形上平面及六边形下平面用钢板焊接围成六边形箱体,在六边形上平面上留有上QF-10阀门阀体,在方形側面留有侧QF-10阀门阀体,泉样时把上QF-lO阔门方形开关打开,使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下连接的液氯进样管中液氯通过上QF-10阀门阀体进入六边形箱体内,待取满之后关闭上QF-10綺门方形开关,拆除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上的进杯管即可,把本实用新型拿回实验室后,在侧QF-IO阀门进出气口上装上液氯分析管道,打开侧QF-IO阀门方形开关即可,待样品通完之后,在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上接通氮气钢瓶,开启上QF-10阀门方形开关,用氮气置换之后,辨开側QF-IO阀门进出气口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使液氯取样钢瓶能在分析台上稳定摆放,及与国产的QF-10阀门配套,避免了小型针型阀门的不安全配置,具有较大实用性。附倒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l中l.六边形上平面,2.上QF-10阀门方形开关,3.上QF-10阃门阀体,4.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 , 5.侧QF-10阀门阀体,6.侧QF-10阀门方形开关,7、侧QF-10阀门进出气口, 8、方形侧面a具体实施方式
采实用一型由六边形上平面1、上QF-10阀门方形开关2、上QF-10阀门阀体3、上QF-IO阀门进出气口 4、侧QF-10阀门阀体5、側QF-10阀门方形开关6、侧QF-10阀门进出气口 7、方形侧面8组威,其特征在于六块方形側面g和六蓬形上平面l及六逸形卞平面用铜板焊^fe六逸形箱体,在六边形上平面1上留者上QF-10阀门阀体3,在方形側面8留有侧QF-10阀门阀体5,取样时把上QF-IO阀门方形开关2打开,使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 4下连接的液氯进样管中液氯通itJiQF-10阀门阀体3进入六边形箱体内,挣取满之后关闭上QF-10阀门方形开关2,拆除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4上的进样管即可,把本实用新型拿回实验室后,在側QF-10阀门进出气口 7上装上液氯分析管道,打开側QF-10阀门方形开关6即可,待样品通完之后,在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 4上接通氮气钢瓶,开启上QF-IO阀门方形开关2,用氮气置换之后,拆开侧QF-IO阀门进出气口 7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由六边形上平面(1)、上QF-10阀门方形开关(2)、上QF-10阀门阀体(3)、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4)、侧QF-10阀门阀体(5)、侧QF-10阀门方形开关(6)、侧QF-10阀门进出气口(7)、方形侧面(8)组成,其特征在于六块方形侧面(8)和六边形上平面(1)及六边形下平面用钢板焊接围成六边形箱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其特征在于六边形上平面(1)上留有上QF-IO阀门阀体(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其特征在于方形侧面(8)留有側QF-10阀门阀体(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边形液氯取样钢瓶,属于化学分析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它由六边形上平面、上QF-10阀门方形开关、上QF-10阀门阀体、上QF-10阀门进出气口、侧QF-10阀门阀体、侧QF-10阀门方形开关、侧QF-10阀门进出气口、方形侧面组成,其特征在于六块方形侧面和六边形上平面及六边形下平面用钢板焊接围成六边形箱体,在六边形上平面上留有上QF-10阀门阀体,在方形侧面留有侧QF-10阀门阀体,其有益效果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使液氯取样钢瓶能在分析台上稳定摆放,及与国产的QF-10阀门配套,避免了小型针型阀门的不安全配置,具有较大实用性。
文档编号G01N1/10GK201364269SQ200920112360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9日
发明者吴伟明 申请人:吴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