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目标再配置装置、地图目标的再配置方法以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导航系统的地图显示装置等,并为了易于视觉辨认目标而再配置目标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地图目标的再配置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汽车导航系统等地图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都市等设施密集地域的情况下,表示商标、字符串等的多个地图目标重叠,从而有时难以观察地图目标自身。另外,地图目标与道路、路径的显示重叠,从而有时还发生在本车辆的行驶时在地图上应视觉辨认的重要的信息被隐去这样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缺陷,以往,提出了将地图目标自动配置到不重叠的位置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果在与其他地图目标之间有充分的空间,则沿着在 地图目标内画出的辅助线使地图目标滑动,而探索不与其他地图目标重叠的位置的装置。但是,在以专利文献I为代表的以往的技术中,如果应配置的地图目标的数量变多,则可再配置的空间被限制,所以难以与其他地图目标不重叠地再配置。因此,以往,在无配置地图目标的空间的情况下,需要反复进行变更已再配置的目标的位置而再次判定目标彼此的重叠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这样,必需决定再配置所有地图目标的位置,需要进行多次对位计算,所以存在计算所需的处理负荷不可避免地变高这样的课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减少决定目标的配置位置的次数而高速地求出再配置目标的位置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地图显示中使用的利用目标再配置装置的地图目标的再配置方法、以及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该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 - 157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目标再配置装置,在不重叠的位置再配置多个目标而显示,具备数据库,将多个目标与显示顺序对应起来存储;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对从数据库取得的目标设定配置候补位置;评价值设定部,对该配置候补位置设定作为用于决定作为再配置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的评价值;可配置判定部,从对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判定可否将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以及描绘部,在由可配置判定部判定为可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再配置目标而描绘。根据本发明,对配置候补位置设定作为用于决定作为再配置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的评价值,从对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判定可否将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在判定为可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再配置目标而描绘。
由此,无需使在显示顺序中靠前配置的目标(已配置的目标)移动,而能够决定未配置的目标的再配置位置,所以目标的配置计算时间相对目标数成为线性而能够高速决定再配置位置。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目标再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由实施方式I的目标再配置装置执行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地图数据库中保存的地图目标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是示出地图数据库中保存的地图目标数据的其他例的图。图5是示出地图画面上的地图目标的显示例的图。图6是示出地图目标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例的图。 图7是示出圆形的可移动区域的图。图8是示出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例的图。图9是示出可移动区域的例子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与地图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应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的图。图11是示出将显示比例尺(scale)和阈值对应起来的表格的图。图12是示出针对各地图目标计算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并移动到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这样的一连串的流程的图。图13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的目标再配置装置执行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14是示出配置候补位置的再设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目标再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框图,示出将本发明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应用于导航系统的地图显示装置的情况。在图I中,实施方式I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具备地图数据库(以下,记载为地图DB)101、控制部102、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以及描绘部104。地图DBlOl是保存地图目标等地图数据的数据库,在作为该目标再配置装置发挥功能的计算机搭载的存储装置、或者可与上述计算机通信连接的其他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构筑。另外,作为上述存储装置,例如,可以举出硬盘装置、外部存储介质以及对其进行再生的驱动器装置、半导体存储介质等。控制部102是控制地图显示处理的结构部,例如,执行从地图DBlOl取得应配置于画面上的显示范围内的地图目标并提供给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的处理。描绘部104是在由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决定的再配置位置描绘地图目标的结构部。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是决定对由控制部102从地图DBlOl取得的地图目标进行再配置的位置的结构部,具备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评价值设定部106以及可配置判定部 107。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是在由控制部102从地图DBlOl取得的地图目标的配置位置的周边设定配置候补位置的结构部。评价值设定部106是设定由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的结构部。可配置判定部107是判断可否在地图目标的周边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的、由评价值设定部106设定了最高的评价值的配 置候补位置配置该地图目标的结构部。另外,控制部102、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以及描绘部104通过使计算机执行依照本发明的要旨的目标再配置处理用程序,作为硬件和软件协动的具体的单元,能够用该计算机实现。即,上述目标再配置处理用程序由记述了控制部102、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评价值设定部106、可配置判定部107)以及描绘部104这样的各结构部的功能的程序模块构成。接下来,说明动作。图2是示出由实施方式I的目标再配置装置执行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示出由控制部102和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执行的动作。在图2中,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2的部分的处理由控制部102执行,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3的部分的处理由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执行。另外,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5的部分的处理由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的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执行,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6的部分的处理由评价值设定部106执行,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7的部分的处理由可配置判定部107执行。首先,控制部102从地图数据库101,抽出显示范围内的地图目标(步骤ST201)。针对在步骤ST201中抽出的地图目标,通过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在步骤ST202至步骤ST210的处理中进行再配置。另外,按照地图目标的显示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步骤ST203至步骤ST211的处理。此处,显示优先级是表示在地图画面上显示地图目标的顺序的值。例如,将确定了为了掌握本车位置、或者安全地驾驶而用户在地图画面上应关注的地图目标的顺序的值,用作显示优先级。另外,对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输入在步骤ST202中按照显示优先级顺序分类的地图目标。例如,地图DBlOl与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之间的接口部按照显示优先级顺序对由控制部102抽出的地图目标进行分类。另外,通过预先离线地按照显示优先级顺序对地图目标进行分类,能够缩短分类花费的时间。另外,即使显示范围变更,地图目标的显示优先级也不会变更。S卩,以针对每个地图目标唯一地决定的方式,预先设定地图目标的显示优先级。例如,关于如东京塔、东京巨蛋(tokyo dome)等那样成为驾驶的目的的地图目标、认知度高的地图目标、加油站等具有对于驾驶的用户必要的信息的地图目标的显示优先级被设定得较高。另外,也可以将与驾驶的安全性相关的信号等的显示优先级设定得较高。图3是示出地图数据库中保存的地图目标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出地图目标的类别和对该类别设定的显示优先级。如图3所示,对于地图目标,针对每个其类别分配了显示优先级。
地图目标的类别是指,被表现为地图目标的地上物的类别,有加油站、便利店、餐厅等。在图3中,在长距离的驾驶中用户最在意的加油站的显示优先级成为“100”。图4是示出地图数据库中保存的地图目标数据的其他例的图,示出图3的地图目标类别中的、表示被分类为“便利店”的地图目标的类别(各店面的名称)以及针对这些类别的每一个设定的显示优先级。这样,在地图DBlOl中,针对地图目标表示的地上物的每个类型进行分类,从大分类至表示详细的地上物的地图目标,具有层次性的数据构造。另外,在图4中,例如,如〇〇方便商店相比于ΛΛ市场其认知度更高,所以将显示优先级设定得较高等那样,也可以用户根据需要另外设定显示优先级。在图3以及图4中,随着显示优先级的数值变高,将显示顺序设定为靠前。这样,针对每个地图目标预先设定显示优先级。另外,以下叙述按照显示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步骤ST203至步骤ST211的
处理的理由。其原因为,在以不使地图目标重叠的方式再配置时,准确地对显示优先级高的地图目标进行显示。即,在实施方式I的目标再配置算法中,如后所述,在步骤ST210中,进行删除不能进行再配置的地图目标的处理,但一旦决定了再配置的位置的地图目标不移动,所以从后面配置的地图目标被删除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如果按照显示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处理,则对用户催促注意的地图目标被配置在最初,能够降低被删除的可能性。接下来,在步骤ST204中,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针对在步骤ST201中抽出的各地图目标设定配置候补位置。以下,使用图5至图9来说明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处理。图5是示出地图画面上的地图目标的显示例的图,示出再配置地图目标之前的状态。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步骤ST201中抽出的地图目标Al配置于地图目标中的黑圈所示的基准点,地图目标B、C相互重叠,地图目标C、D相互重叠。基准点是指,在地图画面上,地图目标的中心点所处的坐标点。S卩,地图目标是位图等图像数据、可缩放字体等向量数据,所以还能够将基准点称为配置用图像数据、向量数据规定的地图目标图形时的该图形的中心点。用根据基准点依照一定规则附加宽度的图形来表现地图目标。在图5的例子中,用对基准点的纵横进行了一定的宽度附加的矩形来表现了地图目标。另外,表示地图目标的矩形也可以是梯形等其他多边形,也可以是圆形。图6是示出地图目标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例的图。在图6的例子中,示出在地图目标A的基准点的周围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图6所示的可移动区域被格子状地划分,基准点位于中心的格子点,其周边的格子点成为配置候补位置。另外,可移动区域的中心也可以并非基准点。例如,也可以地图目标的基准点是(a),配置候补位置是格子点(b) (i)0在图6中,将基准点设为(e),将配置候补位置设为(a) ⑷、⑴ (i),但还能够将基准点设定于配置候补位置。即,也可以将配置候补位置设为(a广(i)0在后述步骤ST209的再配置处理后,地图目标的基准点移动到配置候补位置中的I个。另外,配置候补位置是指,成为在再配置时使地图目标的基准点移动的位置候补的坐标。在图6的例子中,将可移动区域内的格子点设为配置候补位置,但设定配置候补位置数、配置候补位置的规则也可以是各地图目标固有的。进而,只要配置候补位置数是I个部位以上,则设定多少部位都可以。另外,可移动区域是包围在地图目标的基准点的周围设定的、在所有配置候补位置配置地图目标而构成的地图目标的图形的集合的区域即可。图7是示出圆形的可移动区域的图。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以地图目标的基准点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设定了配置候补位置。在该情况下,可移动区域成为在最外的同心圆上的所有配置候补位置配置了地图目标时,与这些地图目标图形外切的圆形的区域。图8是示出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例的图。图8所示的例子示出在从矩形的可移动区域的中心(基准点)放射状地画出的多个线段上设定了配置候补位置的情况。 这样,可移动区域是包围在地图目标的基准点的周围设定的、在所有配置候补位置配置地图目标而构成的地图目标的图形的集合的区域即可,能够简化为矩形、圆形等图形。图9是示出可移动区域的例子的图。图9 (a)所示的可移动区域是将对在地图目标的基准点的周围的所有配置候补位置处配置的地图目标的图形的外侧面对的线段分别连接了的区域,成为复杂的多边形的区域。另外,图9 (b)是将图9 (a)的可移动区域简化的例子,示出在地图目标的基准点的周围的所有配置候补位置处配置的地图目标的图形中,仅使位于最外侧的线段包含于区域边界的矩形的可移动区域。对于可移动区域,即使内部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相同,根据边界线(图9的粗线)的取得方法,还能够设为复杂的多边形,也能够设为单纯的图形。另外,能够按照地图目标的种类、密度等,自由地设定可移动区域、配置候补位置数。在地图画面上地图目标密集的地域中,能够不变更配置候补位置数而扩大可移动区域,并且,还能够不变更可移动区域的大小而增加配置候补位置数。例如,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考虑依次处理的地图目标的基准点的位置关系,在是规定的密集度以上的情况下,不变更可移动区域的大小而增加配置候补位置数,如果小于规定的密集度,则不变更配置候补位置数而扩大可移动区域。接下来,评价值设定部106在步骤ST205至步骤ST207的处理中,选择在步骤ST204中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的、最适合于再配置地图目标的位置的I个位置。另外,作为再配置地图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是指,不仅是与其他地图目标不重叠,而且还包括依照显示形态这样的条件。显示形态是指,表现与地图目标的类别对应的位置关系、地图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对特定的地图目标表现固有的位置关系的形态。例如是指,将处于从国道、县道等主要道路彼此的交叉点起一定距离以内的地图目标配置于尽可能不远离交叉点的位置、使地图目标不重叠到路径、在再配置后仍保持再配置前的地图目标的位置关系(地图目标A处于右上、地图目标B处于左下等)等。评价值设定部106为了判定在步骤ST204中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是否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适合的位置,使用评价函数来评价配置候补位置。具体而言,使用评价函数来计算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将评价值最大的配置候补位置决定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适合的位置。另外,在评价函数的制作次序中,还能够将评价值最小的配置候补位置设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适合的位置。S卩,评价值是用于从多个配置候补位置中,决定作为再配置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值,成为在配置了目标时,定量地确定了从用户观察时看起来良好的位置的评价的值。另外,对于评价值,不仅是与已配置的目标的重叠关系,而且还考虑与未配置的目标、障碍物(路线等)的位置关系来决定。作为评价函数,可以举出例如下述式(I)或者下述式(2)所示那样的加权线性和P。另外,在下述式(1)、(2)中,Db是地图目标的基准点与配置候补位置(显示目标的候补位置)的距离。Dc是地图目标处于交叉点周边的情况下的、交叉点与配置候补位置的距离。 另外,Ob表示已配置的地图目标与未配置的地图目标有无重叠。例如,在重叠的情况下,参数Ob成为“0”,如果不重叠,则参数Ob成为“ I ”。Op表示未配置的地图目标的可移动区域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有无重叠。例如,在重叠的情况下,参数Op成为“0”,如果不重叠,则参数Op成为“ I ”。Pb表示已配置的地图目标与未配置的地图目标的重叠概率,Pp表示未配置的地图目标的可移动区域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的重叠概率。通过设定这些重叠概率Pb、Pp,能够容许稍微重叠来决定再配置位置。另外,例如根据重叠面积、目标位置的方差,设定重叠概率Pb、Pp。wl、w2、w3、w4是针对这些参数的权重系数,通过这些权重系数,规定未配置的地图目标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的位置关系。另外,根据参数Ob的值,还进行容许目标之间的重叠的显示。P=w I X Db+w2 X Dc+w3 X Ob X Pb+w4 X Op X Pp · · · (I)P=ObXPbX (wl XDb+w2XDc+w4XOpXPp)…(2)通过将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的重叠判定的结果用作参数,能够使显示优先级高的地图目标不移动而配置未配置的地图目标。如果以使关于在已配置的地图目标上重叠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变低的方式,设定上述评价函数,则地图目标不会再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因此,能够防止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的重叠。图10是用于说明与地图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应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的图。在图10的例子中,在地图目标A中,预先设定了配置候补位置(a广(i),在地图画面上,存在已配置的地图目标B。例如,如果配置地图目标A,则对与地图目标B重叠的配置候补位置(h)、(i),设定评价值“2”、“1”。另外,对不与地图目标B重叠、并且与地图目标B的距离是规定值以内的配置候补位置(d),设定了最大的评价值“ 10”。接下来,可配置判定部107判定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是否为与地图的显示比例尺对应的阈值以上(步骤ST208)。此处,如果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是上述阈值以上,则可配置判定部107将该配置候补位置决定为再配置的位置(步骤 ST209)。另外,如果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小于上述阈值,则可配置判定部107从描绘对象删除该地图目标(步骤ST210)。即,不描绘该地图目标。另外,上述阈值是表示不再配置地图目标而删除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的上限的值,设定与地图的显示比例尺对应的值。例如,在详细显示比例尺中,将该阈值设定得较低,在广域显示比例尺中,将该阈值设定得较高。由此,每当来到该步骤ST208,在详细显示比例尺中,易于将配置候补位置决定为再配置位置,描绘大量的地图目标(符号)。相反,在广域显示比例尺中,难以将配置候补位置决定为再配置位置,能够减少所描绘的地图目标的数量。图11是示出将显示比例尺和上述阈值对应起来的表格的图。如图11所示,可配置判定部107保持将显示比例尺和规定的阈值对应起来的表格数据。各阈值分别对应于能够在地图显示中设定的多个显示比例尺,通过I个阈值唯一地决定显示比例尺。可配置判定部107从图11所示的表格数据中,读出与地图的当前的显示比例尺对应的阈值,比较该阈值和具有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判定评价值是否为阈值以上。在图11中,以随着成为详细显示使地图的显示比例尺成为低值的方式,设定了阈值。例如,在IOm以上且小于50m的显示比例尺(详细显示)时,考虑为用户需要详细的地图信息,所以如图11那样将阈值设定得较低(例如“5”),能够描绘尽可能大量的符号。另一方面,在20km以上且小于50km的比例尺(广域显示)时,得到概略地图即可,所以将阈值设定得较高(例如“12”),减少所描绘的符号数。由此,能够进行反映了用户的意图的地图显示。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以规定的值示出了阈值,但也可以通过以显示比例尺和阈值为参数的函数,定义显示比例尺与阈值的对应关系。图12示出针对各地图目标计算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并移动到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一连串的流程的图。在图12 (a)中,地图目标Al的显示优先级顺序是B、C、A、D的顺序。在该情况下,按照地图目标B、C、A、D的顺序决定再配置位置。首先,在图12 (b)中,求出显示优先级最高的地图目标B的再配置位置。此处,在步骤ST204中,在地图目标B的附近设定配置候补位置。之后,在步骤ST206中,使用评价函数,计算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接下来,在步骤ST205至步骤ST207的处理中,计算所有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如果在步骤ST208中,判定为具有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是阈值以上,则地图目标B移动到该配置候补位置。在图12(c)中,求出显示优先级接着地图目标B而高的地图目标C的再配置位置。·
首先,与地图目标B同样地,在地图目标C的附近设定配置候补位置,计算所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此时,在评价函数的参数中,有表示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B的重叠判定可否的参数的情况下,考虑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B的重叠来设定地图目标C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例如,如果在地图目标C的可移动区域内的配置候补位置的I个部位配置了地图目标C,则在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B重叠的情况下,降低该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函数中的上述参数的值,而将该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设定得较低。由此,在这样的配置候补位置处再配置的可能性变低,所以能够防止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B的重叠。
接下来,与图12 (c)同样地,分别决定地图目标A、D的再配置位置。图12 (d)、图12 (e)示出其样子。这样,再配置所有地图目标。如以上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1,对该配置候补位置设定作为用于决定作为再配置地图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的评价值,从对显示顺序靠后的地图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判定可否将显示顺序靠后的地图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在判定为可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再配置地图目标而描绘。由此,无需使在显示顺序中靠前配置的地图目标(已配置的地图目标)移动,而能够决定未配置的地图目标的再配置位置。因此,地图目标的配置计算时间相对地图目标数成为线性,能够高速地决定再配置位置。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1,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将对地图目标固有地设置的基准点的周围区域内划分为格子状,将该周围区域内的格子点设定为配置候补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设定多个配置候补位置。 进而,根据该实施方式1,评价值设定部106使用至少将在显示顺序中靠前配置的地图目标的位置、对在显示顺序中靠后配置的地图目标固有地设置的基准点与配置候补位置的距离、显示顺序的前后的地图目标之间有无重叠、显示顺序的前后的地图目标之间的重叠概率、设定在显示顺序中靠后配置的地图目标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规定的区域与在显示顺序靠前配置的目标的重叠概率作为参数而具有的评价函数,计算评价值,并对在显示顺序中靠后的地图目标的配置候补位置设定。由此,在显示顺序的前后的地图目标中,不仅是能够评价地图目标之间有无重叠,而且还能够评价是否处于规定的位置关系。进而,根据该实施方式1,可配置判定部107如果从对显示顺序靠后的地图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了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则根据该配置候补位置的评价值与针对每个显示比例尺决定的阈值的比较结果,判定可否将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如果判定为不可配置于配置候补位置,则从描绘对象去除(删除)设定了该配置候补位置的地图目标,所以能够在去除不可配置的地图目标的同时,按显示顺序以使地图目标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实施方式2.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在无能够不重叠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地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的情况下,删除了配置于该位置的地图目标。相对于此,在该实施方式2中,进行为了高速地再配置尽可能多的地图目标,在无能够不重叠于已配置的地图目标地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的情况下,增加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数来重新执行再配置处理的处理。另外,实施方式2中的目标再配置装置的结构与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使用图I来说明的结构基本上相同,但在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以及可配置判定部107的处理中,具有最大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并非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在该可移动区域的周边形成新的可移动区域,增加配置候补位置的设定数来重新执行再配置的点不同。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实施方式2中的目标再配置装置的结构,参照图I来说明。接下来,说明动作。图13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的目标再配置装置执行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示出由控制部102和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执行的动作。在图13中,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2的部分的处理与图2同样地由控制部102执行,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3的部分的处理由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执行。另外,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5的部分的处理由地图目标再配置部103的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执行,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6的部分的处理由评价值设定部106执行,用虚线包围的附加了标号107的部分的处理由可配置判定部107执行。另外,在图13中,对进行与图2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加同一步骤编号,而省略重复说明。与图2同样地,在步骤ST208中,可配置判定部107判定具有最大评 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是否为与地图的当前的显示比例尺对应的阈值以上。此处,如果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是阈值以上,则可配置判定部107将该配置候补位置决定为再配置的位置(步骤ST209)。另一方面,如果配置候补位置的该评价值小于阈值,则进入步骤ST208 —I的处理。在步骤ST208 - I中,可配置判定部107对处理进入到该步骤ST208 — I的次数进行计数,判定该处理次数是否成为既定的结束次数以上。此时,如果处理次数是结束次数以上,则在步骤ST210中,可配置判定部107从描绘对象删除该地图目标。另外,预先决定结束次数。另外,如果在步骤ST208 - I中处理次数小于结束次数,则返回步骤ST204a的处理。在步骤ST204a中,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在从前的可移动区域的周边形成新的可移动区域,在该可移动区域内再设定配置候补位置,评价值设定部106以及可配置判定部107反复步骤ST205至步骤ST208的处理。另外,作为配置候补位置的再设定方法,也可以在从前的可移动区域内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的、从基准点观察时评价值大的配置候补位置的方向上形成新的可移动区域,通过与从前同样的方法设定新的配置候补位置。图14是示出配置候补位置的再设定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 (I)示出将可移动区域格子状地划分,在其中心的格子点配置了基准点,并在其周边的格子点设定了配置候补位置的情况。如果由可配置判定部107判断为从图14 (I)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无应再配置(描绘)地图目标的位置,则处理返回步骤ST204a。在图14 (2)所示的例子中,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在从图14 (I)所示的可移动区域内的基准点观察时评价值大的配置候补位置的方向上形成新的可移动区域,与图14(O同样地,将该可移动区域格子状地划分,在从前(第I次)的配置候补位置(a) (i)以外的格子点上分别设定了新的配置候补位置(j) (y)。由此,针对新的配置候补位置(j) (y)(第2次的配置候补位置),分别执行步骤ST205至步骤ST208的处理。在步骤ST208 - I中未达到规定的结束次数的情况下,以后也同样地,形成新的可移动区域,针对在该可移动区域内新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执行上述处理。如以上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2,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105在对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固有地设置的基准点的周边区域(可移动区域)内设定配置候补位置,如果由可配置判定部107判定为在该可移动区域内设定的所有配置候补位置不可配置,则在该可移动区域的周边形成新的区域,在该新的区域内新设定配置候补位置。由此,在无可再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增加配置候补位置而搜索可配置的场所,能够在不重叠的位置再配置大量的地图目标。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减少决定目标的配置位置的次数,而高速地求出再配置目标的位置,所以适用于汽车导航系统的地图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目标再配置装置,在不重叠的位置再配置多个目标而显示,具备 数据库,将所述多个目标与显示顺序对应起来存储; 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对从所述数据库取得的目标设定配置候补位置; 评价值设定部,对所述配置候补位置设定作为用于决定作为再配置所述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的评价值; 可配置判定部,从对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判定可否将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以及 描绘部,在由所述可配置判定部判定为可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再配置所述目标而描O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将对所述目标固有地设置的基准点的周围区域内格子状地划分,将该周围区域内的格子点设定为配置候补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价值设定部使用至少将在所述显示顺序中靠前配置的目标的位置、对在所述显示顺序中靠后配置的目标固有地设置的基准点与所述配置候补位置的距离、所述显示顺序的前后的目标之间有无重叠、所述显示顺序的前后的目标之间的重叠概率、设定在所述显示顺序中靠后配置的目标的所述配置候补位置的规定的区域与在所述显示顺序中靠前配置的目标的重叠概率作为参数而具有的评价函数,计算评价值,并对在所述显示顺序中靠后的目标的所述配置候补位置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配置判定部如果从对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则根据该配置候补位置的所述评价值与针对每个显示比例尺决定的阈值的比较结果,判定可否将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如果判定为不可配置于所述配置候补位置,则从描绘对象去除设定了该配置候补位置的目标。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在对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固有地设置的基准点的周边区域内设定配置候补位置,如果由所述可配置判定部判定为在该周边区域内设定的所有配置候补位置都不可配置,则在该周边区域的周边形成新的区域,在该新的区域内新设定配置候补位置。
6.一种地图目标的再配置方法,是具备将多个地图目标与显示顺序对应起来存储的地图数据库、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评价值设定部、可配置判定部、以及描绘部的目标再配置装置的目标再配置方法,具备 所述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对从所述地图数据库取得的地图目标设定配置候补位置的步骤; 所述评价值设定部对所述配置候补位置设定作为用于决定作为再配置所述地图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的评价值的步骤; 所述可配置判定部从对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地图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判定可否将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地图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的步骤;以及 所述描绘部在由所述可配置判定部判定为可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再配置所述地图目标而描绘的步骤。
7. 一种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在不重叠的位置再配置多个目标而显示的目标再配置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其中,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部分发挥功能 数据库,将所述多个目标与显示顺序对应起来存储; 配置候补位置设定部,对从所述数据库取得的目标设定配置候补位置; 评价值设定部,对所述配置候补位置设定作为用于决定作为再配置所述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的评价值; 可配置判定部,从对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判定可否将所述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以及 描绘部,在由所述可配置判定部判定为可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再配置所述目标而描 O
全文摘要
对配置候补位置设定作为用于决定作为再配置目标的位置适合的位置的指标的评价值,从对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设定的配置候补位置中,抽出设定了表示作为再配置的位置最适合的评价值的配置候补位置,判定可否将显示顺序靠后的目标配置于该配置候补位置,在判定为可配置的配置候补位置再配置目标而描绘。
文档编号G01C21/00GK102918574SQ20108006701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笹山琴由, 大津留诚, 泉福刚, 佐野叶子, 堀武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