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二氧化碳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人体体液中二氧化碳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二氧化碳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解质分析仪中量压法测试二氧化碳装置的基本结构是中空反应池的侧壁上设置样本进液孔和排废液孔,反应池内腔底部设置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主轴联接带有高强度磁铁的转动盘,反应池顶部的上盖设置酸液进液孔、压力传感器孔以及排气孔;设置于反应池内腔顶部的搅拌子为柱形磁棒,外面包裹聚四氟。该种装置有以下缺点一是搅拌前酸液和体液即发生接触,而此时排气孔是打开的,所以会造成一部分二氧化碳流失,造成测试结果不准;二是搅拌速度慢,造成反应测试时间过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二氧化 碳测试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搅拌前酸液和体液即发生接触,而此时排气孔是打开的,所以会造成一部分二氧化碳流失,造成测试结果不准;以及搅拌速度慢,造成反应测试时间过长。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二氧化碳测试装置,中空反应池的侧壁上设置样本进液孔和排废液孔,反应池内腔底部设置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主轴联接带有高强度磁铁的转动盘,反应池顶部的上盖设置酸液进液孔、压力传感器孔以及排气孔,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置于反应池内腔顶部的中空酸液池底部设置插孔,其内插入磁棒。其中,用塞子密封插孔内磁棒。所述的酸液池和塞子均为聚四氟材料。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定量血液样本由蠕动泵通过反应池侧面的进液孔进入到反应池后,酸液也从反应池盖上的酸液孔进入到酸液池内,此时酸液和样本是不接触的,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此时打开的排气孔排出,当搅拌电机启动,搅拌电机带动转动盘高速转动,同时转动盘上高强度磁铁带动酸液池快速转动,酸液从酸液池内向周围溅出,扩大了酸液和样本接触面积,因此搅拌速度大大加快,两种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完毕后,通过压力传感器测试此时二氧化碳压力,通过一定计算方法计算出样本中二氧化碳浓度,废液通过废液通道排出。使得测试精度大大提高,测试结果更为准确,测试时间短,提高急诊效率,可以满足各类医院急诊测试的使用要求。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酸液池的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应池顶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应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考图I、图2、图3,一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二氧化碳测试装置,中空反应池303的侧壁上设置样本进液孔301和排废液孔302,反应池303内腔底部设置搅拌电机304,搅拌电机304主轴联接带有高强度磁铁305的转动盘306,反应池303顶部的上盖设置酸液进液孔201、压力传感器孔202以及排气孔203,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置于反应池303内腔顶部的中空酸液池101底部设置插孔104,其内插入磁棒102,用塞子103密封插孔104内磁棒102,酸液池101和塞子103均为聚四氟材料。
权利要求1.ー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ニ氧化碳测试装置,中空反应池(303)的侧壁上设置样本进液孔(301)和排废液孔(302),反应池(303)内腔底部设置搅拌电机(304),搅拌电机(304)主轴联接带有高强度磁铁(305)的转动盘(306),反应池(303)顶部的上盖设置酸液进液孔(201)、压カ传感器孔(202)以及排气孔(203),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置于反应池(303)内腔顶部的中空酸液池(101)底部设置插孔(104),其内插入磁棒(10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ニ氧化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塞子(103)密封插孔(104)内磁棒(102)。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ー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ニ氧化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液池(101)和塞子(103)均为聚四氟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质分析仪中带有酸液池的二氧化碳测试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背景技术存在搅拌前酸液和体液即发生接触,而此时排气孔是打开的,所以会造成一部分二氧化碳流失,造成测试结果不准;以及搅拌速度慢,造成反应测试时间过长的问题。解决该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要点是该装置包括置于反应池内腔顶部的中空酸液池底部设置插孔,其内插入磁棒。可应用于电解质分析仪中测试人体体液中的二氧化碳,具有测试准确、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G01N7/18GK202770727SQ20122048967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世生, 张国联 申请人:烟台卓越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