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GB/T9251-2011《气瓶水压试验方法》,利用气瓶外测法测定气瓶容积变形的关键是,如何完成水套的膨胀水量测量。现有的膨胀水量测量装置有两种。参见图1,第一种膨胀水量测量装置在水套I与称重量杯2之间设有水套量杯管路阀3,称重量杯2的排水口与量杯排水阀4的一端连接,量杯排水阀4的另一端与量杯排水泵5连接。第一种膨胀水量测量装置的缺点是a —旦量杯排水阀4发生泄漏,试验就会失败山量杯排水泵5是用磁力驱动循环泵来抽取称重量杯2中少量水,系统复杂,维护量大,不宜推广。参见图2,第二种膨胀水量测量装置在水套I与称重量杯2之间设有四个原电磁阀6。第二种膨胀水量测量装置的缺点是a四个原电磁阀6中任何一个泄漏,试验都会失败;b系统更复杂,维护量更大,更难以推广。由上可见,现有的膨胀水量测量装置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膨胀水泄漏导致试验失败;二是系统维护量大,难以推广。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避免膨胀水泄漏且系统维护量小的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膨胀水泄漏且系统维护量小的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包括水套和称重量杯,其特征在于水套的底部与铜管的一端连接,铜管的另一端插入称重量杯,塑料管的一端插入称重量杯,塑料管的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的顶端连接,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真空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的输入端与O. 6MPa的压缩空气连接。所述的铜管的另一端比所述的塑料管的一端低1mm。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水套与称重量杯之间采用铜管连接,确保了膨胀水在水套与称重量杯之间的输送毫无泄漏,从而避免了由于膨胀水泄漏造成试验失败的问题;采用真空发生器这一静态元件,由于真空发生器没有任何可动部件,不需要任何维护,从而使推广使用更容易。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0013]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图2和图3,1为水套;2为称重量杯;3为水套量杯管路阀;4为量杯排水阀;5为量杯排水泵;6为原电磁阀;7为铜管;8为塑料管;9为真空发生器;10为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包括水套和称重量杯。水套I的底部与铜管7的一端连接,铜管7的另一端插入称重量杯2,塑料管8的一端插入称重量杯2,铜管7的另一端比塑料管8的一端低1mm。塑料管8的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9的顶端连接,电磁阀10的输出端与真空发生器9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10的输入端与O. 6MPa的压缩空气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膨胀水通过铜管7从水套I流入称重量杯2。当称重量杯2需要排水时,打开电磁阀10,O. 6MPa的压缩空气使真空发生器9产生真空吸力,将称重量杯2的膨胀水吸走。当称重量杯2内的膨胀水水面低于塑料管8的一端时,即完成了膨胀水的排水,至此,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束。本实用新型在水套I与称重量杯2之间采用铜管7连接,确保了膨胀水在水套I与称重量杯2之间的输送毫无泄漏,从而避免了由于膨胀水泄漏造成试验失败的问题;采用真空发生器9这一静态元件,由于真空发生器9没有任何可动部件,不需要任何维护,从而使推广使用更容易。
权利要求1.一种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包括水套和称重量杯,其特征在于水套(I)的底部与铜管(7)的一端连接,铜管(7)的另一端插入称重量杯(2),塑料管(8)的一端插入称重量杯(2),塑料管(8)的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9)的顶端连接,电磁阀(10)的输出端与真空发生器(9)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10)的输入端与0. 6MPa的压缩空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管(7)的另一端比所述的塑料管(8)的一端低1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瓶外测法用称重量杯的排水装置,包括水套和称重量杯,水套的底部与铜管的一端连接,铜管的另一端插入称重量杯,塑料管的一端插入称重量杯,塑料管的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的顶端连接,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真空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的输入端与0.6MPa的压缩空气连接。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水套与称重量杯之间采用铜管连接,确保了膨胀水在水套与称重量杯之间的输送毫无泄漏,从而避免了由于膨胀水泄漏造成试验失败的问题;采用真空发生器这一静态元件,由于真空发生器没有任何可动部件,不需要任何维护,从而使推广使用更容易。
文档编号G01N3/02GK202837086SQ2012204346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杨高峰 申请人:上海磊诺工业气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