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尿滴计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实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尿滴计数器。
技术背景在医学机能泌尿系统的实验中,尿液记滴的实验方法有二类, 一类是目 测法,由实验人员通过目视观察尿滴的变化并计数,该方法耗时、费力、误 差大,特别不适合较长时间的实验。另一类则是目前常用的电子记滴法,由 尿滴计数器和记录装置完成尿液的计滴。图1为现有尿滴计数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尿滴计数器包括导尿管102和电钥103。其中导尿管102和电钥103分别通过夹子固定在铁架 台101上,其中电钥103是尿滴计数器的核心部件,由两根银丝104平行排 列构成,中间留有一个缝隙,互相不接触。两根银丝104分别通过导线与记 录装置105相连,两根银丝104中, 一根与记录装置的电流输出正极相连, 另一根与负极相连,两根银丝104之间不接触,因此是绝缘的。导尿管102 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电钥103的上方,尿液通过导尿管102上的针头106可 滴落在电钥103的两根4艮丝104之间。当导尿管中的尿液从该电钥103的两 才艮^l艮丝104中间滴落时,电钥103将一皮尿液瞬时导通,记录装置105通过记 录电钥103的导通次数,即可实现尿液的计滴。通过多年的实验操作,实用新型人发现,由于电钥由两平行银丝构成, 尿滴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容易长时间停留在银丝中间,形成持续导通的 情况,例如,当连续的几滴尿液通过电钥时,由于尿滴在电钥上的滞留时间 较长,银丝可能被持续导通而不断开,从而导致连续多滴尿液只被记录一次, 导致计滴误差;或者,当比较小的尿滴通过电钥时,尿滴也可能被挂在两平行银丝上不落下,银丝同样被持续导通而不断开,下一个尿滴落下时,该尿 滴将不会被记录,从而造成计滴误差。另外,现有尿滴计数器只能记录尿滴 的数量,而不能记录尿量数据,若要得到尿量数据,只能通过尿滴数量和每 滴尿液的平均体积的乘积计算得到,但是每滴尿液的平均体积和导尿管出尿 口的直径有关,且平均体积本身就是个不准确的量,因此计算出的尿液总量 数据并不准确。同时,由于电钥使用银丝制造,成本较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尿滴计数器,可以减少计滴误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尿滴计数器,包括导尿管和电钥,导尿管和电钥固定在固定支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钥由两根导电丝组成,其中一根导电丝包括一段倾斜部分和一段垂直部分,另一导电丝包括一段倾斜部分,两根导电丝组成Y字 形,并在Y字形的交叉位置形成一个断口,所述导尿管将尿滴滴落至所述 断口 。较佳地,该尿滴计数器还包括置于电钥下方的带刻度的尿液收集容器。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尿滴计数器,由于采用了 Y 字型电钥,电钥的垂直段将破坏流经电钥的尿滴的表面张力,引导尿滴沿该 垂直段落下,使得尿滴不容易在电钥上停留,减少了计滴误差,提高了实验 数据的准确性。另外,本使用新型的尿滴计数器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带刻度 的尿液收集容器,使得尿滴计数器实现了尿量记录功能,能够得到比较准确 的尿量数据。通过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电钥,也降低了电钥的成本。
图1为现有尿滴计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尿滴计数器的电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尿滴计数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 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尿滴计数器的电钥改为Y字形,Y字形的电钥的 垂直段会破坏流经电钥的尿滴的表面张力,引导尿滴沿该垂直段落下,使得 尿滴不容易在电钥上停留,降低了计滴误差,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另 外,通过增加一个带刻度的尿液收集容器,利用刻度测量尿量数据,使得尿 滴计数器实现了尿量记录功能,能够得到准确的尿量数据。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尿滴计数器的电钥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该电钥由导电丝2和导电丝3构成,导电丝2和导电丝3组成Y字形结构, 其中导电丝2包括一段垂直部分和一段倾斜部分,导电丝3只包括一段倾斜 部分,导电丝2和导电丝3之间不接触,Y字形的交叉位置有一断口,该断 口间距可以根据尿滴的平均体积确定, 一般在2毫米左右。导电丝2和导电 丝3的倾斜部分以及导电丝2的垂直部分的长度任意,导电丝的直径任意。 Y字形的两个分忿,即导电丝2和导电丝3的倾斜部分之间的角度可在0度 180度之间,不包括0度和180度,尤以90度为佳。其中导电丝可以是金 属丝或其他可以导电的材料,尤以不锈钢丝为佳。当有尿滴从断口上方落下时,当尿滴落到断口上时,将使导电丝2与导 电丝3连通,同时,导电丝2的垂直段将破坏尿滴的表面张力,引导尿滴沿 该垂直段落下,从而使尿滴不容易在断口处停留,减少计滴误差。下面将具体介绍采用上述电钥结构的尿滴计数器的具体结构,图3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尿滴计数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尿滴计数器包 括电钥4及导尿管5。电钥4及导尿管5通过有机玻璃板9固定在固定支架7上。该固定支架 可以是任何可以固定物品的支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实验室常用的铁架 台。该有机玻璃板9长11厘米,宽1厘米,厚1.5厘米,有机玻璃板9可以通过粘接、螺接或利用绞手架方式固定在固定支架7上,具体的固定方式 可按具体需要和固定支架的形态而定。当然除了有机玻璃板,用金属板、木 板、塑料板等任何材料都可以。在有机玻璃板9上以l厘米的间距并排打三个孔,中间的孔的直径以可以将导尿管的针头IO穿过为准,以使用16号不 锈钢针头的导尿管为例,中间孔的直径可为2毫米。两边的孔的直径以可以 将电钥的导电丝穿过为准,例如为1毫米。将两根直径1毫米的导电丝穿过 两侧的孔,并用顶丝ll将两导电丝固定,使之不能移动。在距有机玻璃板 9下端边缘约1厘米处,将左右两根导电丝折向中心,形成图2所示的Y字 形电钥4。导尿管5的16号不锈钢针头固定在中间的孔中,针头的尖端正 对Y字形电钥的断口处,针头与导尿管5相连,尿液将通过导尿管5从针头 10滴落到Y字形电钥4的断口处。电钥4的两根导电丝通过导线分别连接 到记录装置8的正极和负极上,其中正负极的连接可以颠倒。为了使尿滴计数器实现尿量计量的功能,还可以在电钥下方增加一个尿 液收集容器,如图3所示,该尿液收集容器可以使用一个60毫升的塑料注 射器套筒6实现,该注射器套筒6可以粘接固定在有机玻璃板9下端,套住 电钥4,以收集从电钥上落下的尿液。因注射器套筒6的底部有针头的接口 , 因此需用胶套、胶塞等方式将底部封闭。利用注射器套筒6上的精确刻度可 准确计量尿液总量数据,当实验完成后,将胶套或胶塞取下,即可排空尿液, 进行下次实验,操作筒单。当然,使用其他容器,比如烧杯、量杯等其他带 有刻度的容器作为尿液收集容器也是可以的。另外,尿液收集容器也可以不 固定在有机玻璃板上,比如烧杯、量杯等可直接放在电钥下方,尿液收集容 器只要能够接到电钥4上落下的尿滴即可。由上述的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尿滴计数器,通过采用Y字 型电钥,在尿滴流经该电钥时,电钥的垂直段将破坏尿滴的表面张力,引导 尿滴沿该垂直段落下,使得尿滴不容易在电钥上停留,减少了计滴误差,提 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增加一个带刻度的尿液收集容器,使得 尿滴计数器实现了尿量记录功能,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尿液总量数据。通过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电钥,也降低了电钥的成本。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 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尿滴计数器,包括导尿管和电钥,导尿管和电钥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钥由两根导电丝组成,其中一根导电丝包括一段倾斜部分和一段垂直部分,另一导电丝包括一段倾斜部分,两根导电丝组成Y字形,并在Y字形的交叉位置形成一个断口,所述导尿管将尿滴滴落至所述断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该尿滴计数器还包括置 于电钥下方的带刻度的尿液收集容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刻度的尿液收集 容器为带刻度的针管套筒,套筒底部以胶塞或胶套封闭。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刻度的尿液收集 容器为烧杯或量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钥的两导电丝的 倾斜部分之间的角度在0度~180度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钥的两导电丝的 倾斜部分之间的角度为90度。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为金属丝。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为不锈钢丝。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7"所述固定支架为铁架台, 所述电钥和导尿管通过一块有机玻璃板固定在铁架台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尿滴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板上并 排打有3个孔,所述导尿管的针头插入中间的孔中固定,所述电钥的两根导电 丝分别插入两边的孔中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尿滴计数器,包括导尿管和电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钥由两根导电丝组成,其中一根导电丝包括一段倾斜部分和一段垂直部分,另一导电丝包括一段倾斜部分,两根导电丝组成Y字形,并在Y字形的交叉位置形成一个断口,导尿管将尿滴滴落至所述断口。因Y字型电钥的垂直段将破坏流经电钥的尿滴的表面张力,引导尿滴沿该垂直段落下,所以在尿滴流经该电钥时,不容易受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使得尿滴不容易在电钥上停留,降低了计滴误差,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N15/10GK201157364SQ20082007906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9日
发明者候晓莉, 萍 刘, 茜 崔, 童学红, 刚 郝 申请人: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