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孔心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检测工件的孔心距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桌上型电脑、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许多工件的制造经常会采用冲孔、铸造、注塑及机加制造等工艺开设许多大小不同的通孔,为确保工件合格,需测量各通孔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现有的测量各通孔中心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一般使用光标卡尺进行检测、三次元检测或在检测室中投影进行检测。但因光标卡尺操作比较繁琐,一方面会影响检测速度并易引起误判。另一方面由于光标卡尺的量爪对测量工件的接触位置、卡尺刻度与被测工件的板面的平行度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降低。而使用三次元检测或在检测 室中投影进行检测,成本高,效率低,且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检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快速准确且成本低的检测工件的孔心距是否合格的检测装置。一种孔心距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一工件的两通孔的中心距是否合格,该孔心距检测装置包括一支撑架与可滑动地装置于该支撑架的一基准件、一测量件及一滑块,该基准件可伸入该工件的其中一通孔内,该测量件相对该基准件滑动以伸入该工件的另一通孔内,该滑块设有一收容槽,滑块相对该测量件滑动,如果该测量件可收容于该滑块的收容槽内,则工件合格;如果该测量件无法收容于该滑块的收容槽内,则工件不合格。本发明孔心距检测装置通过设置通过判断该测量件是否都可收容于该滑块内来检测工件的孔心距,操作起来快速准确,且该孔心距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是本发明孔心距检测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I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2的孔心距检测装置与一工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沿IV-IV线的剖视图。图5至图7分别为孔心距检测装置在三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孔心距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一工件的两通孔的中心距是否合格,该孔心距检测装置包括一支撑架与可滑动地装置于该支撑架的一基准件、一测量件及一滑块,该基准件可伸入该工件的其中一通孔内,该测量件相对该基准件滑动以伸入该工件的另一通孔内,该滑块设有一收容槽,滑块相对该测量件滑动,如果该测量件可收容于该滑块的收容槽内,则工件合格;如果该测量件无法收容于该滑块的收容槽内,则工件不合格。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准件的中心轴线到该滑块的收容槽的中心的垂直距离等于该工件的两通孔的中心距的标准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工件的通孔为圆形,该测量件包括一可伸入该工件的通孔的圆柱状的滑杆,该滑块的收容槽沿该测量件向该基准件的滑动方向的宽度为该测量件的滑杆的直径加上公差值。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一支撑板、设置于该支撑板底部的定位块及设置于支撑板侧面的延伸块,该支撑板于该定位块的一端开设一导滑孔,另一端开设一沿该测量件向该基准件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滑槽,该基准件包括一可插入该导滑孔的滑杆,该测量件滑动装置于该第一导滑槽,该延伸块正对该第一导滑槽且开设一用于可滑动地装置该滑块的第二导滑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准件的滑杆的下端的设有一直径渐趋变小的圆锥状且可伸入工件的通孔内的定位部,该测量件的滑杆的下端设有一圆锥状且可伸入工件的通孔的测量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孔心距检测装置还包括一可滑动地装设于第一导滑槽内的滑块,该滑块开设一供该测量件的滑杆穿过的导滑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块的顶面的两侧各向外凸设一可沿该支撑板滑动的凸缘。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包括一可滑动地装置于该第二导滑槽的滑体,该滑体的一端相间隔地凸设两凸块,该滑体与该两凸块围成所述收容槽,该两凸块分别突设有止挡于该延伸块的卡块。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心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准件的滑杆穿过一弹性件后自该支撑架的底面穿过该导滑孔而卡扣于一卡环,该测量件的滑杆穿过一弹性件后该支撑架的底面穿过该滑块的导滑孔而卡扣于一卡环。
全文摘要
一种孔心距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一工件的两通孔的中心距是否合格,该孔心距检测装置包括一支撑架与可滑动地装置于该支撑架的一基准件、一测量件及一滑块,该基准件可伸入该工件的其中一通孔内,该测量件相对该基准件滑动以伸入该工件的另一通孔内,该滑块设有一收容槽,滑块相对该测量件滑动,如果该测量件可收容于该滑块的收容槽内,则工件合格;如果该测量件无法收容于该滑块的收容槽内,则工件不合格。该孔心距检测装置通过设置通过判断该测量件是否都可收容于该滑块内来检测工件的孔心距,操作起来快速准确,且该孔心距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G01B5/14GK102749015SQ2011101008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张秉君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