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科学地震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地震预报。 技术背景
人的认识发生探索的副产品之三。
在专利申请《一种用于特定基础性科学发现的辅助验证装置》(申请号200810096837.5)中 曾假设引力就只是产生于一种特殊物质(以太)聚集效应而生的表象并将大陆漂移及相关的一些 典型板块效应描述定性为是对地球长大不识而生的错觉。假如这一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种科学 预测地震的方法就应该成为可能。
比如,按中国大百科天文学巻中的地球构造介绍,地球就是一分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 地壳、地幔、外地核及内地核。地壳及地幔为固体,外地核及内地核则为液体。就大陆而言,地 壳的厚度大约在30公理左右,主要成份,上层是介于花岗岩和闪长岩之间,下层则可能是麻粒岩 和闪岩。地幔的主要成份则可能是以橄榄岩相似的超基性岩。于是假如就是延着那个只要是关心 过地球构造的人就都熟悉的地球八分一剖切的一个切面再切出一条四分之一弧条的话,这一弧条 就应该是一典型的材料力学中的弯曲梁,于是从弯曲梁假设的角度,自然也就很容易确定,随着 地球的不断长大,这一弯曲梁的曲率半径也会不断的增大并在弯曲梁内部产生一对绝对值的大小 成正比,方向相反的内应力。即向着地心的一面是受拉,地表处则是受压,于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也就随着明了。即由于岩石基本就是一个非弹性体,抗拉的强度又小于抗压的强度,所以,除非 上部的表层已经产生了错位,因而会给人一种某一板块似乎正在钻入另一板块下方的错觉,否则 会随着下部拉应力的逐渐增大,不断的产生由内向外的一次次突然崩裂,从而产生宏观意义上的 ,震源深度分布不等的所谓地震,于是不但可以自然的解释,为什么地震总是发生于地表下几公 理处至上地幔, 一种科学预测地震的原则方法也随之而出。
如从弯曲梁假设的角度,人很容易预计到,上层表面压应力的绝对值应和下层表面拉应力的 绝对值成正比,于是一当地震的发生又明显的带有区域性时,对应于不同的区域,其地表应力自 然也就应该有所不同。如对应于汶川地带,由于刚刚发生过大地震,因而对应的地应力就已经得 到了充分的释放,所以,地表应力就应该是相对最低,而另一处即将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的地方, 由于地应力并没有得到释放,地应力值自然就应该是相对较高甚至最高,因而地表应力也应该是 相对较高甚至最高,而且根据弯曲梁假设,也很容易预见相应的差值应该是非常的显著,所以, 仅凭此点就已经可以相对科学的预测,何地在未来更有可能发生地震, 一当破坏性地震又只是那 些震源位于地表浅层的地震时,如果能够通过一定时期的试验观测推定各地壳各岩层的抗拉应力 极限值,就非常有希望通过科学监测的方法相对准确的预报出何地将发生大地震,如果监测点足 够,甚至可以根据等应力分布线,预计可能的震中所在。只因在现代,就地应力的测量而言,已 经有了多种测量方法存在,因而在地应力的监测上不应该存在着什么不可克服的难点,所以,只 要能够通过实验累计的方式推得地表下各部分岩层的分布及实际抗拉的极限值,自然就可以相对 准确的预报出某地地震发生的时间,测得的试验数据越多,预报的准确率自然也就会越高。
发明内容
一种基于推论意义上的假设而生的地震科学预测方法,就方法本身而言,限于个人的能力的 局限,还只是停留于原则。 具体实施方法;首先是试验数据的获取。而从试验数据获取的角度,关键点自然就是关键监测点的建立。如 监测起码也应该深入地表原始层,理想一点,就是深入到地表的原始岩层。而从区域选择的角度 ,可以首先确定的或许就是汶川地区。只因从推测的角度,这一地区由于刚刚发生过大地震,地 应力己经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释放,所以,地表应力就应该是相对最低,因而也就可以做为一个有 时限的对比意义上的零参照。
其他监测点的选择则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从初步验证的角度,或许可以以那些从历史的角 度,曾发生过深层地震的区域入手。只因从弯曲梁假设的角度,还是可以预见,地层的断裂一定 是由深而浅逐步的产生,而不是突然直接的发生于某一浅层,所以,从破坏性地震产生的角度,自 然就应该是,从历史的角度,震源越接近于可以产生破坏形地震的层面,就越应该成为监测的重 点。
然后就是监测数据的获取与积累了,获取积累的数据越多,规律意义上的呈现就会越明显, 相对的预报自然也就会越准确。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有许多细节,甚至就是次一级的原则急待补 充,需要有更多人去进一步研究完善。
权利要求
通过对地壳原始表层地应力的大范围长期定点监测来获取足够的原始数据,然后依据于这些数据的对比及数据积累中所呈现出的规律来预测何地何时段将会发生地震的一种科学地震预测方法。
全文摘要
一种通过对地壳原始表层(岩层)地应力的大范围长期定点监测来获取足够的原始数据,然后依据于这些数据的对比及数据积累中所呈现出的规律来预测何地何时段将会发生地震的一种科学地震预测方法。即地震产生原因应该是源自地球不断长大(相关的推论请参见专利申请《一种用于特定基础性科学发现的辅助验证装置》申请号200810096837.5)而生的地壳曲率半径增大导致的地壳地应力累积后的突然释放,而从经验角度,可知这种释放带有明显区域性,所以自然就可以通过各地原始表层(岩层)地应力对比来推定,哪一地区会在不远的未来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文档编号G01V1/00GK101614824SQ20081016643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9日
发明者哲 孙 申请人:哲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