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子助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盲器,具体而言是提供一种通过光电取样扫描取得图样信息,并转换为音频信号传达给盲人朋友的电子助盲器。
背景技术:
我国大约有800万盲人及视瘴者,作为盲人,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通过视觉感受事物,更自身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体现在行动上,在大街上行走或通过马路时,危险性很大。
目前,广大盲人朋友们普遍使用的是一般性的手杖,包含手柄和杖体,盲人主要通过杖体敲击或接触事物、路面等来分辨事物,但是,这主要靠听觉和感觉系统,很容易出现失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现有技术的缺点可以归纳为感知事物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特别提供一种通过光电取样扫描取得图样信息,并转换为音频信号传达给盲人朋友的盲人电子助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助盲器,其中,该电子助盲器包含拾光器、光强度频率变换器、接收端口,其中;该拾光器设置有光电三极管、拾光管,该光电三极管安装在拾光管的一端,该光电三极管通过导线连接有光强度频率变换器,该光强度频率变换器通过导线与接收端口连接。
所述的电源为电池、电池组或蓄电池。
所述的接收端口为扬声器或耳机。
所述的拾光管为不透光管体。
所述的拾光管上安装光电三极管的一端设置有挡光板,该挡光板上设置有透光孔。
该电子助盲器还设置有电源,该电源控制整个电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包含拾光器、光强度频率变换器、接收端口和电源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使盲人朋友更好的识别部分事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助盲器包含有光电三极管1、不透光的拾光管2、挡光板3、光强度频率变换器5、接收端口6和电源7,其中该光电三极管2、拾光管1组成拾光器,该光电三极管2安装在拾光管1的一端,该光电三极管2通过导线连接有光强度频率变换器5,该光强度频率变换器5通过导线与接收端口连接,该接收端口连接有扬声器,该电源7通过导线分别与拾光器、光强度频率变换器5、接收端口6连接。
所述的电源7为电池。
所述的接收端口6为扬声器。
所述的拾光管1安装有光电三极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挡光板3,该挡光板3上设置有透光孔4。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
在使用时,打开电源7,使电三极管2、光强度频率变换器5、接收端口6处于待工作状态,盲人朋友手持拾光器做左右摆动,透光孔4所扫过的路面有一定反差的盲道路标时,就会通过光电三极管1将其转换为一定的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将电流或电压的变化通过软导线传输给光强度频率变换器5,该光强度频率变换器5将拾光器传来的电信号变换成等幅的调频信号,信号频率调制在音频最佳听觉范围,相对应的,当外界拾入的光亮度高时,音频频率相应的也高,光亮度低时,频率也低,因而可以识别拾光器摆动经过的路面明暗的变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性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具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新型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实用要件,本实用新型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助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助盲器包含拾光器、光强度频率变换器、接收端口,其中;该拾光器包含有光电三极管、拾光管,该光电三极管安装在拾光管内部,该光电三极管通过导线连接有光强度频率变换器,该光强度频率变换器通过导线与接收端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助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口还连接有扬声器或耳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助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光管为不透光管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助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光管上安装光电三极管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挡光板,该挡光板上设置有透光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助盲器,具体而言是一种通过光电取样扫描取得图样信息,并转换为音频信号传达给盲人朋友的电子助盲器;该电子助盲器包含拾光器、光强度频率变换器、接收端口,其中;该拾光器设置有光电三极管、拾光管,该光电三极管安装在拾光管的一端,该光电三极管通过导线连接有光强度频率变换器,该光强度频率变换器通过导线与接收端口连接,该电源通过导线分别控制拾光器、光强度频率变换器、接收端口连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可以使盲人朋友更好的识别部分事物。
文档编号G01D5/26GK2650066SQ0328001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8日
发明者谢强 申请人: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