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精度容栅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量位移仪器,具体为一种高精度容栅传感器。
(二)技术背景容栅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位移检测量具。容栅传感器包括相互平行但不接触的副栅和主栅,副栅上有发射极和接收极,主栅上有反射极和屏蔽极。副栅和主栅的相对位移改变发射极、反射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该电信号通过数据处理电路送出。
为提高容栅传感器的分辨率和测量精度,有各种设计。如中国专利申请97101342“一种高精度鉴相型容栅传感器制作原理及方法”,其主栅、副栅的内部节距为1.016mm,并利用原集成电路内部的乘2功能实现液晶显示。显示分辨率达到0.001mm,测量分辨率达到0.001984375mm。但是这种结构的容栅传感器在显示分辨率提高1倍的同时,示值误差也放大了1倍,因此其测量精度仍无法达到千分表的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95217115“高分辨率容栅位移传感器”,其发送电极每条均由若干个连续方脉冲波形电极构成,相邻的两个电极间在几何位置上互相错开T/8,相位差为π/4;8条发送电极每两条相位相差π的电极相互嵌合,共4组。发送电极的节距为0.508mm。因在位移时8个发送电极依次按序与定尺上的同一接受电极耦合,采用同样的电子线路,周期由5.08mm变为0.508mm,分辨率提高到0.001mm。此种结构发送电极要达到准确的相位差,制作要求高,难以实际生产使用。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精度容栅传感器,不使用显示电路的乘2功能,分辨率达到0.001mm,而且结构简单、制作工艺易行。
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包括主栅电容极板和副栅电容极板,二者平行相对、靠近,但不接触。副栅极板上有发射极和接收极,二者处于同一平面,接收极是与发射极栅条相垂直的条形电极;主栅极板上有反射极和屏蔽极,二者交错排列,反射极、屏蔽极栅条平行,屏蔽极栅条相互联通。本高精度容栅传感器的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节距为0.508mm,每一节距内有8条等距的电容栅条,为一组,栅距为0.0635mm。共有8~12组同栅距的栅条平行排列。主栅电容极板上的反射极节距为0.508mm。一个节距内分布一条反射极栅条和一条屏蔽极栅条,栅距为0.254mm。
主栅极板与副栅极板相对位移时,其电容改变,该信号传送给与副栅极板相连接的数显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的优点是1、因其电容栅条栅距仅为0.0635mm,发射极节距仅为0.508mm,仅为传统的容栅传感器节距的1/10,因此本容栅传感器的分辨率达到0.001mm;2、因不使用显示电路的乘2功能,所以示值误差达到千分表的要求;3、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
图1为本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副栅电容极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实施例1主栅电容极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实施例2主栅电容极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实施例3主栅电容极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包括主栅电容极板和副栅电容极板,二者平行相对、靠近,但不接触。副栅极板结构如图1所示,其上有发射极1和接收极2,二者处于同一平面,接收极2是与发射极1栅条相垂直的条形电极。主栅极板结构如图2、3、4所示,其上有反射极3和屏蔽极4,二者交错排列,反射极3、屏蔽极4的栅条平行,屏蔽极4栅条相互联通。本高精度容栅传感器的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1节距W为0.508mm,每一节距内有8条等距的电容栅条,为一组,栅距S为0.0635mm。共有8~12组同栅距的栅条平行排列,最佳实施例中为10组。接收极2的长度与多组发射极1栅条的总宽度相等。主栅电容极板上的反射极3节距W为0.508mm。一个节距内分布一条反射极3栅条和一条屏蔽极4栅条,栅距C为0.254mm。反射极3栅条可为“T”形、或“L”形、或“丨”形,分别如图2、3、4所示实施例1、2、3。
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1、接收极2为玻璃基板上的条形金属镀膜导电区。
主栅电容极板上的反射极3和屏蔽极4为玻璃基板上的条形金属镀膜导电区。
权利要求1 一种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包括主栅电容极板和副栅电容极板,二者平行相对、靠近,但不接触;副栅极板上有发射极(1)和接收极(2),二者处于同一平面,接收极(2)是与发射极(1)栅条相垂直的条形电极;主栅极板上有反射极(3)和屏蔽极(4),二者交错排列,反射极(3)、屏蔽极(4)的栅条平行,屏蔽极(4)栅条相互联通;其特征为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1)节距W为0.508mm,每一节距有8条等距的电容栅条,为一组,栅距S为0.0635mm,共有8~12组同栅距的栅条平行排列;主栅电容极板上的反射极(3)节距W为0.508mm,一个节距内分布一条反射极(3)栅条和一条屏蔽极(4)栅条,栅距C为0.254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其特征为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1)有10组同栅距的栅条。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其特征为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1)、接收极(2)为玻璃基板上的条形金属镀膜导电区。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其特征为主栅电容极板上的反射极(3)和屏蔽极(4)为玻璃基板上的条形金属镀膜导电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其特征为接收极(2)的长度与多组发射极(1)栅条的总宽度相等。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其特征为反射极(3)栅条为“T”形、或“L”形、或“丨”形。
专利摘要本高精度容栅传感器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节距为0.508mm,每一节距内有8条等距的电容栅条,为一组,栅距为0.0635mm。共有8~12组同栅距的栅条平行排列,最佳实施例中为10组。主栅电容极板上的反射极节距为0.508mm。一个节距内分布一条反射极栅条和一条屏蔽极栅条,栅距为0.254mm。主副栅电容极板上的发射极、接收极和反射极、屏蔽极为玻璃基板上的条形金属镀膜导电区。反射极栅条可为“T”形、或“L”形、或“|”形。其优点是1.因其电容栅条栅距仅为0.0635mm,发射极节距仅为0.508mm,仅为传统的容栅传感器节距的1/10,因此本容栅传感器的分辨率达到0.001mm;2.因不使用显示电路的乘2功能,所以示值误差达到千分表的要求;3.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
文档编号G01B7/02GK2608941SQ0323356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2日
发明者黄彩萍 申请人: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