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测定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性能参数的一种仪器装置,具体地说,是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测定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的过滤因子的装置是根据行标SY/T 5862-93制定的,主要采用Gelman过滤器、500mL量筒,用秒表人工计量每100mL聚合物溶液(浓度0.1%)的流出时间。过去,大部分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出时间在0.5~3h之间,使用该套装置可以满足当时的测定需求。但是,随着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涌现了梳形聚合物、疏水缔合型聚合物等新产品。新型聚合物的性能变化使溶液的流出时间大幅度加长,300mL溶液的总流出时间可达到20h,需要测定人员值夜班,大幅度增加了工作强度。另外使用秒表和量筒测定的误差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测定精度,又使测定过程自动化,大幅度减少测定人员的工作量的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壳体1、计量杯2、仪表3、容器4、可视窗口5,在壳体1内分别设置计量杯2、容器4,在壳体1上装有仪表3,在壳体上开有可视窗口5。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计量杯2内有杯21,杯21内各有两个电极23,在电极23上装有针性螺栓24。
杯21呈椭圆形,至少一个以上。
杯21中间插有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在于1)原装置由人工监测液面,用秒表记录时间。本实用新型用电极探头自动检测液面,不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测定误差。单板机记录时间和获得流速。
2)原装置需人工关闭气源。本实用新型在完成测定后自动切断气源,结束测定。
3)原装置需工作人员时刻监测。本实用新型在开始测定后不需工作人员监测,大幅度降低工作强度,免去值夜班之苦。
4)原装置较散乱。本发明的装置的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少。
5)可同时控制多组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附图3为计量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计量杯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计量杯2、仪表3、容器4、可视窗口5,在壳体1内分别设置计量杯2、容器4,在壳体1上装有仪表3,在壳体上开有可视窗口5。
如图3、图4所示,计量杯2内有杯21,杯21内各有两个电极23,在电极23上装有针性螺栓24。杯21呈椭圆形,至少一个以上。杯21中间插有导线。
把计量杯2设计成鸭蛋椭圆型,中间有一根细导线,以减少液体滴入的时间。计量杯2右侧安装有电极23,其中各椭圆型杯21中各有两个电极23,其一中装有针形螺栓24,用于标定100ml时的微调。当液面接触针形螺栓24的下尖端,电极23给出信号,外置的计算机记录检测时间。
在原过滤因子测定装置中去掉量筒,采用带有三组电极探头的容器4,其中的电极23探头可准确测定液面,配合单板机可以分别检测第100mL、第200mL和第300mL液面及流出时间。
权利要求1.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包括壳体(1)、计量杯(2)、仪表(3)、容器(4)、可视窗口(5),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分别设置计量杯(2)、容器(4),在壳体(1)上装有仪表(3),在壳体上开有可视窗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计量杯(2)内有杯(21),杯(21)内各有两个电极(23),在电极(23)上装有针性螺栓(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杯(21)呈椭圆形,至少一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杯(21)中间插有导线。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测定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性能参数的全自动过滤因子测定装置,包括壳体1、计量杯2、仪表3、容器4、可视窗口5,在壳体1内分别设置计量杯2、容器4,在壳体1上装有仪表3,在壳体上开有可视窗口5,可以有效提高测定精度,又使测定过程自动化,大幅度减少测定人员的工作量。
文档编号G01N11/00GK2901294SQ20042005852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9日
发明者朱怀江, 袁士义, 罗健辉, 杨静波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