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耐压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耐压转接装置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装置,尤其涉及电能表内部的耐压转接装置。
技术背景[0002]国家电网要求电能表应能承受规定的交流耐压试验,且应满足GB/ T17215. 211-2006中的要求。通俗的说,就是在电能表在测试时,试验电压应近似正弦波,频率在45Hz和65Hz之间,施加lmin。电源容量至少应为500VA。试验中不应发生闪络、火花放电和击穿现象。[0003]在对地电压试验中,参比电压等于或低于40V的辅助线路应接地。[0004]所有试验均应在装上表壳和端子盖情况下进行试验。[0005]交流电压试验应按照下进行。[0006]电能表属于II类防护仪表,试验电压4kV,试验电压施加点如下所有的电流线路和电压线路以及参比电压超过40v的辅助线路连接在一起为一点,另一点是地,试验电压施加于该两点间,根据要求,电表接线端子5-12号均为辅助接线端子,其中7号到12号端子都为低于40V的弱电端子,实验中要接地。但是5号与6号端子为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子, 是无源端子,实际使用时按照不同的使用方式,接入电压不确定,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5 号与6号端子到底接入高压端还是接入地?无法确定!但必须要满足交流耐压试验,即5, 6号端子能同时不仅与7到12号端子,而且也要与电流线路和电压线路要能承受4KV耐压, 要做到双重隔离。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能表端子没有能达到这样要求的结构。实用新型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耐压转接装置,其中输出端的端子既可作为高压端使用,也可以作为接地端使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而不需要额外添加外接设备。[0008]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耐压转接装置,转接板安装在电能表内部PCB板上,转接板包括带防护装置的电子继电器,所述转接板一端连接PCB板上控制信号,另一端连接PCB板辅助接线端子中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子,通过带防护装置的电子继电器实现再隔离。[0009]优选的,所述转接板单独制成一块,安装在电能表内部PCB板下方。这样的结构节省了电能表内部PCB板上的空间,减小电能表体积,同时也确保这部分不会被对其他结构带来影响。[0010]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耐压转接装置通过转接板上的额外设置的电子继电器,在不同的场合下,自动对端子的工作状态进行反应,确保了电能表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效果,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适用范围,特别是对GB/T 17215. 211-2006交流耐压不同的技术要求都能满足。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压转接装置整体所在电能表正面示意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压转接装置所在PCB板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耐压转接装置,安装在电能表3内部PCB板1中,包括转接板 2,所述转接板2包括带防护装置4的电子继电器5,所述转接板2 —端连接电能表3内部 PCB板1中的控制端,另一端连接PCB板辅助接线端子中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子6。所述转接板2单独制成一块,安装在电能表3内部PCB板1下方。[0015]工作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电能表3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子6,即5,6号位的端子能同时不仅与 到12号端子,而且与电流线路和电压线路都能承受4KV耐压,即可做高压端,也可以作为接地端,适用范围广,不会损坏,实现了双重隔离。[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耐压转接装置,安装在电能表(3)内部PCB板(1)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0), 所述转接板⑵包括带防护装置⑷的电子继电器(5),所述转接板(2) —端连接电能表 (3)内部PCB板(1)中的控制端,另一端连接PCB板(1)辅助接线端子中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子(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2)单独制成一块,安装在电能表⑶内部PCB板(1)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耐压转接装置,其中输出端的端子既可作为高压端使用,也可以作为接地端使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而不需要额外添加外接设备。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耐压转接装置,转接板安装在电能表内部PCB板上,转接板包括带防护装置的电子继电器,所述转接板一端连接PCB板上控制信号,另一端连接辅助接线端子,中间通过带防护装置的电子继电器实现再隔离。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板上的额外设置的电子继电器,在不同的场合下,自动对端子的工作状态进行反应,确保了电能表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效果,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适用范围,特别是对GB/T 17215.211-2006交流耐压不同的技术要求都能满足。
文档编号G01R11/04GK202275102SQ20112042601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万成秋, 何丽茜, 冉以纽, 姜国峰, 张辉虎, 章景平, 罗涛, 金扬成 申请人: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 金华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