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快卸卡箍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高压高温导管连接快卸卡箍鉴定检验中的相关试验用测试装置,具体为快卸卡箍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管路系统是飞机输送介质的重要系统,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机液压、气压、燃油、环控等系统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进而影响飞机的安全可靠性。这些连接部件不仅要有快卸功能和良好、耐久的密封性能,还应在系统交变载荷作用下无破坏。这就要求管路系统中的导管与导管、导管与成件的连接形式要安全可靠。目前,导管连接用的快卸卡箍作为新型管道连接已在美国、法国及东欧的大小型飞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突出的优点是使用方便、 可靠。为验证卡箍的设计性能,确保装机使用后的飞机飞行安全,必须对卡箍进行地面验证试验。对卡箍进行地面验证试验包括工作压力试验、扭矩试验、弯曲循环试验、压力循环试验四项试验检测,现有技术中,对这四项试验必须分开进行,每次试验分别配套使用一套支撑、固定、加压加力的装置才能进行,每进行一次试验完毕之后,需要将两个连接管和卡箍拆卸,安装到另一套装置,并配套相应的压力源、气源、测试仪器进行试验,操作十分繁琐,完成四项测试耗时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在反复的拆卸、安装的过程中, 被测试的卡箍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测试结果不精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一次安装两个连接管和卡箍即可完成四项测试工作、不仅可节约测试时间,而且测试精确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包括台体,台体的上方安装有前支座和后支座,所述前支座内设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前支座的一侧固定连接左导管,所述左导管通过卡箍连接右导管,所述右导管通过中间法兰连接有滑动法兰,所述中间法兰的下方连接有弯矩上法兰,弯矩上法兰的下方设置有弯矩下法兰,所述弯矩下法兰通过拉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弯矩气缸,所述滑动法兰的端部安装在第一后支座上,第一后支座上还依次安装有联轴器、扭矩传感器和传动轴,所述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滑动法兰,另一端通过扭矩传感器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安装在第二后支座并通过力臂与扭矩气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弯矩气缸安装在台体内,所述扭矩气缸安装在台体侧面伸出的固定架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导管、卡箍和右导管外部罩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安装在台体上。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罩内胆为不锈钢孔板,外壳是薄不锈钢板,中间填充保温材料。[0009]再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罩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罩的端部连接有加热棒法兰块,所述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的端部伸出加热棒法兰块分别与加热源和信号采集装置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罩的上端安装有法兰接口,所述法兰接口与气源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支座与法兰块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和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一次装夹完成一种规格卡箍的四项试验,并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相关参数和储存试验数据,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节约了劳动力,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测试过程中无需拆卸两个连接管和卡箍拆卸,测试数据利于采集和计算,测试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前支座,2、密封环,3、保温罩,4、左导管,5、温度传感器,6、插入式加热棒, 7、右导管,8、中间法兰,9、滑动法兰,10、后支座,11、联轴器,12、扭矩传感器,13、传动轴, 14、力臂,15、台体,16、拉压力传感器,17、弯矩下法兰,18、弯矩上法兰,19、弯矩气缸,20、扭矩气缸,22、加热棒法兰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包括台体15,台体15的上方安装有前支座1和后支座10,前支座1内设有加热棒6和温度传感器5,前支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左导管4,左导管4通过卡箍连接右导管7,右导管7通过中间法兰8连接有滑动法兰9,中间法兰8的下方连接有弯矩上法兰18,弯矩上法兰18的下方设置有弯矩下法兰17,弯矩下法兰17通过拉压力传感器16连接有弯矩气缸19,滑动法兰9的端部安装在后支座10上,后支座10 上还依次安装有联轴器11、扭矩传感器12和传动轴13,联轴器11的一端连接滑动法兰9, 另一端通过扭矩传感器12连接传动轴13,传动轴13安装在第二后支座10并通过力臂14 与扭矩气缸20。具体实施过程中,弯矩气缸19安装在台体15内,扭矩气缸20安装在台体15侧面伸出的固定架上;左导管4卡箍和右导管7外部罩有保温罩3,保温罩3固定安装在台体15 上。保温罩3内胆为不锈钢孔板,外壳是薄不锈钢板,中间填充保温材料,保温罩3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拆装方便。前支座1的端部连接有加热棒法兰块22,加热棒6和温度传感器5的端部伸出加热棒法兰块22分别与加热源和信号采集装置连接,前支座1的上端设置有法兰接口,法兰接口与工作气压连接,前支座1与法兰块2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2,密封环2为耐高温的增强石墨复合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安装在台体15上的前支座1为左导管4、右导管7、插入式加热棒6、中间法兰8和温度传感器5提供支撑以及向导管提供进出气通道,并形成测试容腔。左导管4、右导管7配套使用,试验时依据不同规格卡箍更换相应导管。由于试验时工作温度最高可达650°C,为快速升温及保持温度稳定和人身安全,需在导管及卡箍部分采用保温罩。保温罩3内胆为不锈钢孔板,外壳是薄不锈钢板,中间填充保温材料,保温罩采用前后对开式结构,拆装方便。中间法兰8与滑动法兰9及弯矩上法兰18、弯矩下法兰17 配合使用。在弯矩试验时需将滑动法兰9与中间法兰8脱开,并将弯矩上法兰18与弯矩下法兰17连接。弯矩负载是由弯矩作动气缸19实现,因其负载推拉力作用点到卡箍的距离为固定值,即力臂为固定长度,因此弯矩测量可由拉压力传感器16的拉压力与力臂乘积得知。而在扭矩试验时,需将弯矩上法兰18、弯矩下法兰17脱开,而滑动法兰9与中间法兰8 相连。采用间隙配合的滑动法兰9不仅在扭矩试验时传递扭矩,还可为热膨胀提供足够的轴向空间。扭矩试验时的扭矩负载由扭矩作动气缸20推动力臂14旋转实施,并由传动轴 13经扭矩传感器12、联轴器11、滑动法兰9、中间法兰8、右导管7将扭矩负载施加于被测卡箍,扭矩负载测量由扭矩传感器直接采集。在工作温度状态下的工作压力试验、弯矩循环试验和扭矩试验时,其容腔内工作介质由插入式加热棒6加热,并通过扭矩传感器12测量和控温。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内容变化,均包含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体(15),台体(15)的上方安装有前支座(1)和后支座(10),所述前支座(1)内设有加热棒(6)和温度传感器(5),前支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左导管G),所述左导管(4)通过卡箍连接右导管(7),所述右导管(7)通过中间法兰(8)连接有滑动法兰(9),所述中间法兰(8)的下方连接有弯矩上法兰(18),弯矩上法兰(18)的下方设置有弯矩下法兰(17),所述弯矩下法兰(17)通过拉压力传感器(16) 连接有弯矩气缸(19),所述滑动法兰(9)的端部安装在第一后支座(10)上,第一后支座 (10)上还依次安装有联轴器(11)、扭矩传感器(1 和传动轴(13),所述联轴器(11)的一端连接滑动法兰(9),另一端通过扭矩传感器(1 连接传动轴(13),所述传动轴(1 安装在第二后支座(10)上并通过力臂(14)与扭矩气缸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矩气缸(19)安装在台体(15)内,所述扭矩气缸00)安装在台体(15)侧面伸出的固定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管G)、卡箍和右导管(7)外部罩有保温罩(3),所述保温罩(3)固定安装在台体(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3)内胆为不锈钢孔板,外壳是薄不锈钢板,中间填充保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3)为两端开口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座(1)的端部连接有加热棒法兰块(22),所述加热棒(6)和温度传感器( 的端部伸出加热棒法兰块02) 分别与加热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座(1)的上端设置有法兰接口,所述法兰接口与工作气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座(1)与法兰块 (2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卸卡箍试验装置,包括台体,台体的上方安装有前支座和后支座,前支座内设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前支座的一侧固定连接左导管,左导管通过卡箍连接右导管,右导管通过中间法兰连接有活动法兰,中间法兰的下方连接有弯矩上法兰,弯矩上法兰的下方设置有弯矩下法兰,弯矩下法兰通过拉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弯矩气缸,活动法兰的端部安装在后支座上,后支座上还依次安装有联轴器、扭矩传感器和传动轴,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活动法兰,另一端通过扭矩传感器连接传动轴,传动轴通过安装在后支座上的力臂安装有扭矩气缸。本实用新型能一次装夹完成一种规格卡箍的四项试验,大大节约了劳动力,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G01M13/00GK202305191SQ2011203845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
发明者万波, 石建友, 聂梦清, 郑亮 申请人:湖北航达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