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沥青试样制备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浙青燃烧性能测试试样制备模具。
背景技术:
按使用材料分,隧道内路面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浙青混凝土路面。2005年之前,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限制,隧道内路面大多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设,但隧道内易潮湿,特别是雨天行车会带入部分雨水,使隧道两端更加湿滑的现象及水泥路面自身结构形式导致车辆易打滑,噪声大等缺点,使水泥路面逐渐被浙青混凝土路面所代替。隧道内铺设浙青路面,不仅有助于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对降低噪声,有效避免进出隧道口时的视觉反差有较大改善作用;因此,隧道内采用浙青路面进行铺装是大势所趋。隧道铺装采用浙青路面具有显著的优点。但是,浙青在空气中是一种易燃材料, 在高温下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加之(特)长隧道空间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物体及浙青路面燃烧产生的毒气、烟雾和热量很难散失,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后人员逃生困难,往往造成灾难性事故,损失惨重。然而据了解,至2008年底,我省隧道内路面铺装仍然采用的是普通改性浙青,尚无做阻燃处理,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基于上述原因,阻燃浙青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用阻燃浙青制备出的阻燃浙青混合料,其燃烧时的氧指数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延缓和降低因浙青路面燃烧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及时有效地进行抢险作业提供先机。目前,国家能源局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浙青燃烧性能测定标准《浙青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本标准虽然对浙青燃烧性能测定过程中的成型、制样做了规定,但其制样方法不仅麻烦,而且简陋,做出的试样不能保证样品规格一致,从而导致在后面的检测过程中结果不稳定,这不仅给浙青阻燃剂、阻燃浙青生产企业带来很多的麻烦,而且也给从事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浙青试样制备模具,所述浙青试样制备模具能够制作出符合标准的阻燃浙青试样,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的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通孔,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通过贯穿通孔的螺栓紧固;型腔板上下两面设有卡条,上模板、下模板与型腔板的接触面分别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优选的,所述型腔板包括两个横连接杆,在横连接杆的内侧面间隔开设连接槽,相对的连接槽之间连接纵连接杆;纵连接杆有两种,一种是置于中间的中纵连接杆,另一种是置于两边的边纵连接杆;两个边纵连接杆和两个横连接杆共同构成了型腔板框;相邻两个中纵连接杆和两个横连接杆围成的空间构成型腔槽。优选的,所述卡条位于边纵连接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0009]优选的,所述卡条位于横连接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注料口、排气孔、溢流槽、连通槽;其中注料口、排气孔、连通槽和型腔板中的型腔槽连通;溢流槽与型腔板上的型腔槽错位,位于型腔槽的上侧面,用来接收溢出的浙青。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下表面、型腔槽和下模板上表面构成浙青型腔。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为矩形。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为梯形。所述型腔板是拼接组合式结构,在样品成型后,可将型腔板拆开,从型腔槽中取出成型试样。卡槽和卡条的设置,可以防止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相互间的水平位移,使成型试样更精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浙青试样制备模具,所述浙青试样制备模具能够制作出符合标准的阻燃浙青试样,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上模板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型腔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模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的下模板I、型腔板2和上模板3,下模板I、型腔板2和上模板3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通孔,下模板I、型腔板2和上模板3通过贯穿通孔的螺栓4紧固;型腔板2上下两面设有卡条5,上模板3、下模板I与型腔板2的接触面分别设有与卡条5相配合的卡槽6。所述型腔板2包括两个横连接杆7,在横连接杆7的内侧面间隔开设连接槽8,相对的连接槽8之间连接纵连接杆;纵连接杆有两种,一种是置于中间的中纵连接杆9,另一种是置于两边的边纵连接杆10 ;两个边纵连接杆10和两个横连接杆7共同构成了型腔板框;相邻两个中纵连接杆9和两个横连接杆7围成的空间构成型腔槽11。所述卡条5位于横连接杆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模板3上开设注料口
12、排气孔13、溢流槽14、连通槽15 ;其中注料口 12、排气孔13、连通槽15和型腔板2中的型腔槽11连通;溢流槽14与型腔板2上的型腔槽11错位,位于型腔槽11的上侧面,用来接收溢出的浙青。所述上模板3下表面、型腔槽11和下模板I上表面构成浙青型腔。所述连接槽8的形状为矩形。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的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通孔,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通过贯穿通孔的螺栓紧固;型腔板上下两面设有卡条,上模板、下模板与型腔板的接触面分别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板包括两个横连接杆,在横连接杆的内侧面间隔开设连接槽,相对的连接槽之间连接纵连接杆;纵连接杆有两种,一种是置于中间的中纵连接杆,另一种是置于两边的边纵连接杆;两个边纵连接杆和两个横连接杆共同构成了型腔板框;相邻两个中纵连接杆和两个横连接杆围成的空间构成型腔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位于边纵连接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位于横连接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注料口、排气孔、溢流槽、连通槽;其中注料口、排气孔、连通槽和型腔板中的型腔槽连通;溢流槽与型腔板上的型腔槽错位,位于型腔槽的上侧面,用来接收溢出的浙青。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下表面、型腔槽和下模板上表面构成浙青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浙青试样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为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试样制备模具,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的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通孔,下模板、型腔板和上模板通过贯穿通孔的螺栓紧固;型腔板上下两面设有卡条,上模板、下模板与型腔板的接触面分别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优选的,所述卡条位于边纵连接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的,所述卡条位于横连接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沥青试样制备模具能够制作出符合标准的阻燃沥青试样,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G01N1/28GK202735145SQ20122030593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丁爱民, 夏咸明 申请人:丁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