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微囊藻毒素的原位监测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藻毒素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囊藻毒素的原位监测方法及其装置,即利用大孔树脂原位吸附微囊藻毒素,能对微囊藻毒素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背景技术:
微囊藻毒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由微囊藻毒索所引起的人类急性、慢性中毒事件时有报道。微囊藻毒索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和肝巨噬细胞,诱导肝巨噬细胞中自细胞介素I 的产生,强烈抑制肝细胞中蛋白磷酸酶的活性,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肝中毒,促进肿瘤的发生。微囊藻对动物也具有一定毒性,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微囊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等症状,甚至死亡。目前,对于微囊藻毒素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定点采集水样,将水样浓缩和纯化处理后,通过生物、理化等监测方法对微囊藻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监测的目的。但是这种传统的监测技术针对性不强,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且样品处理的步骤比较繁琐,难以实现对饮用水源地微囊藻毒素污染的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囊藻毒素的原位监测方法及其装置,即一种能够有效的对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监测的方法,同时提供一种可以方便的吸附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装置,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微囊藻毒素的传统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申请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大孔聚合树脂能够高效吸附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从而促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监测方法,是用HP20树脂来吸附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本发明的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装有HP20树脂包的装置放入水体中吸附微囊藻毒素;然后再将吸附在HP20树脂上的微囊藻毒素用75%甲醇溶液进行洗脱;最后将洗脱的微囊藻毒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进行分析。上述的装有HP20树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有HP20树脂的能透水的吸附袋,所述的吸附袋放置在带有透水孔的保护器内,且在保护器下方连接有沉降器。上述的保护器为球形。本发明通过原位采集微囊藻毒素,结合毒素的脱附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实现对饮用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避免了毒素成分的生物转化,处理后的样品基质纯净,有利于色谱技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该方法与传统的水样分析和生物监测方法相比,能够提前监测到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污染,灵敏度较高,可实现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预警。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装置结构巧妙,能够有效的使HP20树脂吸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图I :本发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 :本发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I、尼龙绳2、保护器3、透水孔4、沉降器5、吸附袋6、螺丝。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方法和所用到的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首先将装有2g HP20树脂包放入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吸附微囊藻毒素lh、ld、2d、 4d、7d ;然后将已经吸附毒素的HP20树脂包剪开,用4mL 75%甲醇溶液将树脂冲洗到7mL 离心管中,震荡30min后,用离心机8000rpm,IOmin离心处理,取上清液过O. 22 μ m滤膜,待测;将待测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对于微囊藻毒素的监测中,流动相的选择和配比对于监测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申请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当流动相为乙腈、水和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其中乙腈水三氟乙酸=35 64.95 0.05(体积比)时,对已知浓度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上述的流动相的检测准确率最高。表I :本发明方法的检测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囊藻毒素的原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用HP20树脂来吸附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装有HP20树脂包的装置放入水体中吸附微囊藻毒素;然后再将吸附在HP20树脂上的微囊藻毒素用75%甲醇溶液进行洗脱;最后将洗脱的微囊藻毒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进行浓度分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的流动相为乙腈、水和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腈、水和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中乙腈水三氟乙酸=35 64.95 0.05。
5.用于装有HP20树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有HP20树脂的能透水的吸附袋, 所述的吸附袋放置在带有透水孔的保护器内,且在保护器下方连接有沉降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器为球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囊藻毒素的原位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是用HP20树脂来吸附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装有树脂包的装置放入水体中吸附微囊藻毒素;然后再将微囊藻毒素用75%甲醇溶液进行洗脱;最后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进行分析。本发明通过原位采集微囊藻毒素,结合毒素的脱附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实现对饮用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避免了毒素成分的生物转化,处理后的样品基质纯净,有利于色谱技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该方法与传统的水样分析和生物监测方法相比,能够提前检测到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污染,灵敏度较高,可实现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预警。
文档编号G01N30/02GK102608239SQ20121005684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李爱峰, 赵慧, 马菲菲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