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该装置适合于用作火炮射击时其后坐长度的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火炮上使用的后坐标都是由装在摇架及炮尾上的刻度尺、游标或指针组成的传统机械式后坐标尺。这种形式的后坐标尺随着射击次数的増加,游标或指针与标尺之间的压紧簧片会产生磨损和塑性变形,从而会造成后坐游标或指针与标尺产生松动,发生游标或指针所指示的后坐长比实际后坐长要多出很多,以至产生后坐超长误报警的假象导致射击停止。在每次录取数值后,还必须由炮手人工将留在后坐最終位置的游标滑动到起始位置,否则,火炮在发射下ー发弹丸时,会测不到实际后坐长,浪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用科学的精确的方法获取火炮后坐长度等參数的精确值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机械式后坐标尺指示的后坐长不准确、后坐超长误报警及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包括光栅、光电检测探头和终端显示器,光栅与火炮后坐体连接。光电检测探头固定在光栅的上方,光电检测探头通过光导纤维与终端显示器连接。上述的光栅由光栅体和套在光栅体外部的光栅外壳构成,光栅体为ー根钢管,其上设有一段螺纹,螺纹的螺距优选2毫米,沿螺纹缠有一根钢丝,钢丝的直径优选I毫米,钢丝的两端固定在光栅体上。在光栅外壳上与光栅体的螺纹段对应处开有ー个检测槽,光电检测探头固定在检测槽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采用光电检测探头和独特的光栅设计,可使显示的标尺精度达到一毫米,完全能够满足火炮后坐长度、精度的要求,并可彻底解决传统机械式后坐标尺随着射击次数的増加,而造成后坐超长误报警的假象,最終导致射击停止的故障。同时,可避免人为因素导致观察不准、游标未及时复位、检测不到实际后坐长等情况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光栅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I、光栅 2、光电检测探头3、终端显示器4、光栅体5、光栅外壳6、钢丝7、检测槽 8、光导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图I所示,该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包括光栅I、光电检测探头2和终端显示器3,光栅I与火炮后坐体连接。光电检测探头2固定在光栅I的上方,光电检测探头2通过光导纤维8与终端显不器3连接。光栅I由光栅体4和光栅外壳5构成,光栅体4为ー根钢管,其上设有一段螺距为两毫米的螺纹,沿螺纹缠有一根直径为I毫米的钢丝6,钢丝6的两端固定在光栅体4上。光栅外壳5套在光栅体4的外部,在光栅外壳5上与光栅体4的螺纹段对应处开有ー个检测槽7。光电检测探头2固定在检测槽7的上方,见图2。光栅I随着后坐体一起后坐、复进;终端显示器安装在方便操作人员观察的位置。由光电检测探头拾取光栅运动所产生的信号再由光导纤维传给终端显示器3。射击时,光栅随着后坐部分运动,光电检测探头拾取光栅运动所产生的信号由光纤传回终端显示器,每 两毫米行程接收ー个脉冲信号;后坐和复进时均为每两毫米行程接收到ー个脉冲信号,终端显示器所显示的脉冲个数就是本次火炮的后坐长度数值,終端显示器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输出。
权利要求1.ー种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其特征在于该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包括光栅(I)、光电检测探头(2)和终端显示器(3),光栅(I)与火炮后坐体连接;光电检测探头(2)固定在光栅(I)的上方,光电检测探头(2)通过光导纤维(8)与终端显示器(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栅(I)由光栅体(4)和套在光栅体(4)外部的光栅外壳(5)构成,光栅体(4)为ー根钢管,其上设有一段螺纹,沿螺纹缠有一根钢丝(6),钢丝(6)的两端固定在光栅体(4)上;在光栅外壳(5)上与光栅体(4)的螺纹段对应处开有ー个检测槽(7),光电检测探头(2)固定在检测槽(7)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体(4)上的螺纹螺距为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其特征在干所述的钢丝(6)直径为I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该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包括光栅、光电检测探头和终端显示器,光栅与火炮后坐体连接。光电检测探头固定在光栅的上方,光电检测探头通过光导纤维与终端显示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数字式火炮后坐标尺采用光电检测探头和独特的光栅设计,可使显示的标尺精度达到一毫米,完全能够满足火炮后坐长度、精度的要求,并可彻底解决传统机械式后坐标尺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而造成后坐超长误报警的假象,最终导致射击停止的故障。同时,可避免人为因素导致观察不准、游标未及时复位、检测不到实际后坐长等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G01B11/00GK202661040SQ20122035692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马慧明, 景伟, 张春兰 申请人:齐齐哈尔北方机器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