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制件进行标准型检测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灯具产品上面配置有自动调光机构,为的是在夜间行车过程中可以对灯体前方照射区域进行调整,使其能够照射到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行车人员的生命安全,该结构中核心部件为电动调节器,电动调节器安装固定在前照灯上面与反光镜上面的调节卡扣连接在一起,通过电动调节开关控制每一个档位的电阻阻值,进而控制电动调节器调节杆伸出的长短,控制近光透镜组相对于灯体的位置,调整近光灯射出的光在车辆前方的位置,保证前灯射出的光照射在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同时对左右前大灯调节,如果电动调节器运动不一致就会造成汽车前灯照射区域的不一致,直接影响了使用效果。现有技术只是单纯检测电动调节器是否存在卡滞、异响、运转是否正常等问题,并没有专门检测电动调节器运动一致性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对汽车前灯电动调节器动作效果的一致性进行检测、以保证电动调节器装车调光合格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包括第一安装部,对基准近光透镜组进行固定;第二安装部,对待检测近光透镜组进行固定,且使固定状态的待检测近光透镜组和第一安装部上固定的基准近光透镜组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安装状态。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部,对与基准近光透镜组电控连接的基准电动调节器进行固定;第二固定部,对与待检测近光透镜组电控连接的待检测基准电动调节器进行固定。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底板、固定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柱、固连于第一支撑柱上方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梁;所述的基准近光透镜组通过其基准球头螺钉和基准调光螺杆,分别贯通于第一横梁上基准球头螺钉孔和基准调光螺杆孔固定设置于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的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底板、固定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撑柱、固连于第二支撑柱上方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梁,所述的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具有相同的高度,且第二横梁上设有与基准球头螺钉孔和基准调光螺杆孔位置相同的待检测球头螺钉孔和待检测调光螺杆孔。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为固定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为固定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安装座。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的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体成型。采用第二安装部将所有待检测近光透镜组依次固定在与固定于第一安装部上的同一个基准近光透镜组相同的高度,通过同时控制待检测电动调节器与基准电动调节器, 观察待检测近光透镜组与基准近光透镜组射出的光形上下运动的快慢及一致性,如果待检测电动调节器运动过快或过慢,则表示待检测电动调节器不合格,确保了各电动调节器的一致性。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
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中I、第一安装部;11、第一底板;12、第一支撑柱;13、第一横梁;14、基准球头螺钉孔;15、基准调光螺杆孔;2、基准近光透镜组;21、基准球头螺钉;22、基准调光螺杆;23、基准球头座;24、基准调节卡扣;3、第二安装部;31、第二底板;32、第二支撑柱;33、第二横梁; 34、待检测球头螺钉孔;35、待检测调光螺杆孔;4、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1、待检测球头螺钉;42、待检测调光螺杆;5、第一固定部;6、基准电动调节器;7、第二固定部;8、待检测电动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原理是将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固定在第二安装部3上,而在第一安装部I上固定有基准近光透镜组2,且位于固定状态下的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和基准近光透镜组2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安装状态,即二者在固定状态下完全模拟了与车辆安装时的状态。在具体结构设计上,本实施例采用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由图I 所示可知,其包括第一安装部1,第一安装部I的主要作用是对基准近光透镜组2进行固定,其包括第一底板11、固定在第一底板11上的第一支撑柱12、固连于第一支撑柱12上方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梁13,其中,第一底板11和第一横梁13平行设置,且为了使基准近光透镜组2 完全模拟实际装车时的安装状态,根据其自身结构,由图2、图3所示,基准球头螺钉21与基准近光透镜组2上的基准球头座23配合相连,而基准调节光螺杆22与基准近光透镜组 2上的基准调节卡扣24配合相连,因此,在第一横梁13上,设有供基准球头螺钉21和基准调光螺杆22分别贯通的基准球头螺钉孔14和基准调光螺杆孔15。同理,第二安装部3实现对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进行固定,且使固定状态的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和第一安装部I上固定的基准近光透镜组2具有相同的高度。其在结构上同样包括第二底板31、固定在第二底板31上的第二支撑柱32、固连于第二支撑柱32上方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梁33,所述的第二横梁33与第一横梁13具有相同的高度,同理,第二横梁33上设有与基准球头螺钉孔14和基准调光螺杆孔15位置相同的待检测球头螺钉孔34 和待检测调光螺杆孔35。此外,由图I可以看出,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31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一横梁13与第二横梁33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体成型。在第一底板11上垂直固定有第一安装座,该第一安装座作为对与基准近光透镜组2电控连接的基准电动调节器6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部5,在第二底板31上垂直固定有第二安装座,该第二安装座作为对与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电控连接的待检测电动调节器8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部7。在检测时,由图2、图3所示,将基准球头螺钉21、基准调光螺杆22分别插入对应的基准球头螺钉孔14、基准调光螺杆孔15内,通过螺母实现基准球头螺钉21、基准调光螺杆22相对于第一横梁13的固定,进而将基准近光透镜组2固定在第一横梁13上,在第一固定部5上固定安装基准电动调节器6 ;同理,将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固定在第二横梁33上, 在第二固定部7上固定安装待检测电动调节器8后,将两个电动调节器的电源线并联,通过调节各电动调节器的调光螺杆的螺纹旋入调节卡扣的位置,使两个近光透镜组的初始光形一致,接通电源控制两个电动调节器从最低档位到最高档位运动,观察点亮的两个近光透镜组射出的光形上下运动的快慢及一致性,如果待检测电动调节器运动过快或过慢都表示电动调节器不合格,如果一致,则证明合格。重复更换待检测电动调节器及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部(1),对基准近光透镜组(2)进行固定;第二安装部(3),对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进行固定,且使固定状态的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和第一安装部(I)上固定的基准近光透镜组(2)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安装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5),对与基准近光透镜组(2)电控连接的基准电动调节器(6)进行固定;第二固定部(7),对与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电控连接的待检测电动调节器(8)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部(I)包括第一底板(11)、固定在第一底板(11)上的第一支撑柱(12)、固连于第一支撑柱(12)上方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梁(13);所述的基准近光透镜组(2)通过其基准球头螺钉(21)和基准调光螺杆(22),分别贯通于第一横梁(13)上基准球头螺钉孔(14) 和基准调光螺杆孔(15)固定设置于第一安装部(I)上;所述的第二安装部(3)包括第二底板(31)、固定在第二底板(31)上的第二支撑柱(32)、固连于第二支撑柱(32)上方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梁(33),所述的第二横梁(33)与第一横梁(13)具有相同的高度,且第二横梁(33)上设有与基准球头螺钉孔(14)和基准调光螺杆孔(15)位置相同的待检测球头螺钉孔(34)和待检测调光螺杆孔(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5)为固定在第一底板(11)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的第二固定部(7)为固定在第二底板(31)上的第二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31)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一横梁(13)与第二横梁(33)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制件进行标准型检测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灯电动调节器一致性检测工装。其包括第一安装部(1),对基准近光透镜组(2)进行固定;第二安装部(3),对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进行固定,且使固定状态的待检测近光透镜组(4)和第一安装部(1)上固定的基准近光透镜组(2)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安装状态。采用该方案,能确保各电动调节器的一致性,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G01M17/007GK202351047SQ20112036939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何志新, 张培培, 张莹, 杨欢, 许志国, 金如河, 黄泽海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