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属于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汽车冷却测试仪是检测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否泄漏的测试仪器,目前通常采用类试于自行车打气筒的结构,皮碗在打气筒内往复运动,增加冷却系统内的压力。传统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其使用寿命较短,对气筒尺寸要求高,而且压力泄漏严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包括筒体和活塞座,特点是在所述筒体内设置一隔板将筒体内部腔室划分为右气室和左气室,在所述右气室中安装活塞座,在活塞座与筒体接触的圆周面上沿周向设置一"0"型圈,在活塞座上设有一气压平衡孔;另外,在所述隔板上安装一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与右气室相通,单向阀的出口与左气室相通,在左气室的筒体上开有出气口。进一步地,上述的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其中,在所述左气室的筒体上安装一用于检测左气室气压的压力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在活塞座圆周的中间部位设置"O"型圈,"O"型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不仅防止压力泄露,提高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设计要求。在活塞座上设计一气压平衡孔,防止负压的产生,使活塞座往复运行灵活顺畅。加压时,"O"型圈紧贴活塞座右内侧,四周与筒体内壁涨紧,无泄漏将气压推向左气室,当活塞座往回拉时,"O"型圈自动停在活塞座左内侧,大气压通过气压平衡孔顺利进入气筒内,确保整个加压过程高效、轻松。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工艺要求低、使用寿命长、操作轻便、无泄漏,成本低,经济实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冷却测试系统的新型增压装置,采用"O"型圈加压设计,具有长寿命的应用特点。如图1所示,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包括筒体1、单向阀4和活塞座2,在筒体1内设置一隔板,隔板将筒体内部腔室划分为右气室A和左气室B,在右气室A中安装活塞座2,活塞座2连接一推杆,右气室A的无杆腔与隔板相对,在活塞座2与筒体1接触的圆周面上沿周向设置一"0"型圈3,在活塞座2上设有一气压平衡孔,气压平衡孔将无杆腔与有杆腔相贯通;另外,在隔板上安装一单向阀4,单向阀的进口与右气室A相通,单向阀4的出口与左气室B相通,在左气室B的筒体上开有出气口5,还在左气室B的筒体上安装一压力表6,压力表6用于检测左气室内的气压。在活塞座圆周的中间部位加设"0"型圈3,"0"型圈3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不仅防止压力泄露,提高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设计要求。在活塞座2上设计一个气压平衡孔,防止负压的产生,活塞座上气压平衡孔的设计,还使活塞座往复运行灵活顺畅。该装置具体应用过程为加压时,"0"型圈3紧贴活塞座右内侧,四周与筒体内壁涨紧,可以无泄漏将气压经单向阀4推向左气室B,当活塞座2往复运动往回拉时,由于筒体内将产生负压,会拉不动,在活塞座上设计一气压平衡孔,当活塞座往回拉时,"O"型圈3自动停在活塞座左内侧,大气压通过气压平衡孔顺利进入气筒内。整个加压过程高效、轻松。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工艺要求低、使用寿命长、操作轻便、无泄漏,成本低,经济实用,堪称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好技术,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以上通过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上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包括筒体和活塞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设置一隔板将筒体内部腔室划分为右气室和左气室,在所述右气室中安装活塞座,在活塞座与筒体接触的圆周面上沿周向设置一“O”型圈,在活塞座上设有一气压平衡孔;另外,在所述隔板上安装一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与右气室相通,单向阀的出口与左气室相通,在左气室的筒体上开有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气室的筒体上安装一用于检测左气室气压的压力表。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测试仪的增压装置,包括筒体和活塞座,在筒体内设置一隔板将筒体内部腔室划分为右气室和左气室,在右气室中安装活塞座,在活塞座与筒体接触的圆周面上沿周向设置一“O”型圈,在活塞座上设有一气压平衡孔;在隔板上安装一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与右气室相通,单向阀的出口与左气室相通,在左气室的筒体上开有出气口。加压时,“O”型圈紧贴活塞座右内侧,四周与筒体内壁涨紧,无泄漏将气压推向左气室,当活塞座往回拉时,“O”型圈自动停在活塞座左内侧,大气压通过气压平衡孔顺利进入气筒内,确保整个加压过程高效、轻松。该装置结构简洁、工艺要求低、使用寿命长、操作轻便、无泄漏,成本低,非常实用。文档编号G01M17/007GK201449312SQ20092004333公开日2010年5月5日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发明者王泽寅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广福汽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