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辆门框条拐角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产品进行合格验证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门框拐角检具。
背景技术:
简易检具能够在产品挤出调试时验证产品的装配情况,将装车验证前提至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能够提早知道产品装车问题,且非常适合同步开发设计,在主机厂的车身还没有制作造出来时,我们通过简易检具的验证能够在过程中控制产品的质量,在样车装配时能够分析出真因,具有指导性和基础性。一般在样件提交时车身钣金和饰板未必都能做到位,装配出现的匹配问题不具有指导性,且此时的车身数据不能做为整改的依据和基础。断面挤出调试是采用投影仪将断面放大十倍并与放大后的十倍图纸进行比对,来判定产品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而无法判定装配效果,反应速度慢。直到成品装车时才知道匹配效果,使工作变的很被动,且增加了废品率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密封产品挤出时验证门框条直段装车效果的车辆门框拐角检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框条拐角检具,其包括具有与门框条拐角弧度相匹配的折弯部的检具本体,所述的检具本体具有夹持部和贴合部,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贴合部具有贴合面,在门框条拐角检测时,第一夹持面与止水边、第二夹持面与密封齿、贴合面与尾边可同时贴合。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为夹持部的上、下相对表面。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检具本体由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组成,夹持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贴合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在门框条拐角检测时,密封齿通过夹持部与贴合部之间的缺口进入夹持部与第二安装部围成的空腔内,并贴合在第二夹持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模仿车身进行设计的检具,使夹持部和贴合部与车辆门框的止水边、密封齿及尾边同时贴合,通过观察上述三部分的贴合状态,以判断车辆门框是否符合要求,其为后续的安装、验证提供了直观的状态显示,其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安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安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检测状态下本实用新型与门框条结合状态示意图。 3[0015]图中1、门框条;2、折弯部;3、夹持部;31、第一夹持面;32、第二夹持面;4、贴合部;41、贴合面;5、止水边;6、密封齿;7、尾边;81、第一安装部;82、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4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框条拐角检具,包括具有与门框条1 拐角弧度相匹配的折弯部2的检具本体,检具本体由第一安装部81和第二安装部82固定连接组成,在第一安装部81具有与车辆门框侧围止口结构相同的结构,该结构的水平设置的板为夹持部3 ;第二安装部82具有与车辆内饰板结构相同的结构,其上右侧的具有竖直倾斜角度的板为贴合部4。夹持部3的上表面为第一夹持面31,下表面为第二夹持面32,贴合部4右侧端面为贴合面41。在门框条1拐角检测时,第一夹持面31与止水边5、第二夹持面32与密封齿6、贴合面41与尾边7可同时贴合。在检测安装时,门框条1的密封齿6通过夹持部3与贴合部4之间的缺口进入夹持部3与第二安装部82围成的空腔内,并贴合在第二夹持面32上,止水边5贴合在第一夹持面31上,尾边7贴合贴合面41上,通过观察三者之间的贴合程度来判断整体的匹配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门框条拐角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与门框条(1)拐角弧度相匹配的折弯部(2)的检具本体,所述的检具本体具有夹持部(3)和贴合部(4),夹持部(3)具有第一夹持面(31)和第二夹持面(32),贴合部(4)具有贴合面(41),在门框条(1)拐角检测时,第一夹持面(31)与止水边(5)、第二夹持面(32)与密封齿(6)、贴合面(41)与尾边(7)可同时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框条拐角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持面(31) 和第二夹持面(32)为夹持部(3)的上、下相对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门框条拐角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具本体由第一安装部(81)和第二安装部(82)固定连接组成,夹持部(3)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81), 贴合部(4)设置在第二安装部(82)上,在门框条(1)拐角检测时,密封齿(6)通过夹持部(3) 与贴合部(4)之间的缺口进入夹持部(3)与第二安装部(82)围成的空腔内,并贴合在第二夹持面(3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产品进行合格验证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门框拐角检具。其包括具有与门框条(1)拐角弧度相匹配的折弯部(2)的检具本体,所述的检具本体具有夹持部(3)和贴合部(4),夹持部(3)具有第一夹持面(31)和第二夹持面(32),贴合部(4)具有贴合面(41),在门框条(1)拐角检测时,第一夹持面(31)与止水边(5)、第二夹持面(32)与密封齿(6)、贴合面(41)与尾边(7)可同时贴合。上述方案的采用,能够在密封产品挤出时验证门框条直段装车效果。
文档编号G01B3/14GK202166373SQ20112022809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尹红蕊, 徐永浩, 毛蕾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