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漏机,特别是一种效率更高的直线式在线检漏机。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封装液体通常需要瓶子实现,从纯净水、药液到酒类等的存放都离不开瓶子,而万一瓶子存在漏孔漏缝等缺陷,则会使其所存放的液体会发生泄漏或者污染,轻则造成产品质量受影响,重则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对瓶子的检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保证瓶子的密封性没有问题,由于检漏步骤本身需要一定时间,而目前常用的检漏机每次只检测一个瓶子,需要测漏头必须对好瓶子才能保证检测准确度,存在效率较低的缺陷,因此有必要设计出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直线式在线检漏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包括结构框架,所述结构框架里设置有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方设置有检测平台,其中检测平台设置有若干升降气缸,每个升降气缸下端设置有测漏头。为了保证瓶子能准确停在预定位置,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与测漏头对应且可灵活调节的工位定位气缸。为了保证测漏头能准确对好瓶口,所述升降气缸包括主臂与套装在主臂里的活动臂,其中活动臂与测漏头连接,所述测漏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主臂外侧设置有对导向杆定位的导向套。为了能适应各种高度的瓶子,所述检测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检测平台升降的主控制螺杆,主控制螺杆与结构框架连接。为了保证瓶子能定好位置,所述工位定位气缸旁设置有工位检测开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检漏机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通过设有多个测漏头的检测平台实现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瓶子的效果,适合于直线式的检漏机,整个操作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既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力物力,符合当前自动化生产的主流,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I、图2。一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包括结构框架1,所述结构框架I里设置有输送线2,所述输送线2上方设置有检测平台3,其中检测平台3设置有若干升降气缸4,每个升降气缸4下端设置有测漏头5,所述输送线2上设置有与测漏头5对应且可灵活调节的工位定位气缸22,所述工位定位气缸22旁设置有工位检测开关21。当输送线2把瓶子运送到预定地点,工位定位气缸22伸出阻止瓶子继续移动,工位检测开关21检测到有瓶,然后检测平台3的升降气缸4下压使测漏头5伸到瓶口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测漏头能准确对好瓶口避免由于没对准位置造成的误测,所述升降气缸4包括主臂41与套装在主臂41里的活动臂42,其中活动臂42与测漏头5连接,所述测漏头5设置有导向杆43,所述主臂41外侧设置有对导向杆43定位的导向套44,导向杆43与导向套44相配合保证测漏头5下降过程稳定不偏移,从而避免测漏头5与瓶口之间由于错位出现缝隙影响检测效果。所述检测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检测平台3升降的主控制螺杆31,主控制螺杆31与结构框架I连接,通过主控制螺杆31控制检测平台3较大范围的升降,保证测漏头5能应付各种尺寸的瓶子。在实际工作时,主控制螺杆31控制检测平台3较大范围的升降至合适高度,待检的瓶子顺着输送线2前进,当指定待检的瓶子将近到达预定位置时,工位定位气缸22伸出阻止瓶子继续前进实现定位,然后活动臂42下压控制测漏头5与瓶口对接并完成检测。
权利要求1.一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包括结构框架(I ),所述结构框架(I)里设置有输送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2)上方设置有检测平台(3),其中检测平台(3)设置有若干升降气缸(4 ),每个升降气缸(4 )下端设置有测漏头(5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2)上设置有与测漏头(5 )对应且可灵活调节的エ位定位气缸(2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4)包括主臂(41)与套装在主臂(41)里的活动臂(42),其中活动臂(42)与测漏头(5)连接,所述测漏头(5)设置有导向杆(43),所述主臂(41)外侧设置有对导向杆(43)定位的导向套(44)。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检测平台(3)升降的主控制螺杆(31),主控制螺杆(31)与结构框架(I)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エ位定位气缸(22)旁设置有エ位检测开关(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线式在线检漏机,包括结构框架,所述结构框架里设置有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方设置有检测平台,其中检测平台设置有若干升降气缸,每个升降气缸下端设置有测漏头;该检漏机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通过设有多个测漏头的检测平台实现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瓶子的效果,适合于直线式的检漏机,整个操作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既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力物力,符合当前自动化生产的主流,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G01M3/00GK202533228SQ20122005623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梁前进, 钟吉民 申请人:梁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