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生产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转向管柱护罩的检测手段主要是由检测人员对被检测件进行普通的手エ检測。转向管柱护罩不但要检测护罩上的所有尺寸參数,还要检测转向管柱护罩的倾斜角度、转向管柱护罩的倾斜高度、转向管柱护罩的锥度等等,由于被检测件结构复杂,需要进行检测的參数繁多,所以这种检测方式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稍不注意就会 造成较大的检测误差。另外由于检测复杂繁琐,严重影响了检测速度,受检测速度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整车生产时部件不能够及时送达エ位的情況。
发明内容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如下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包括矩形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ー侧设有检测本体,检测本体为倒置的L形立板,底板的长度方向另ー侧两边分别对称均布开设有三个塞柱孔,两边对称的塞柱孔内分别配合插设有A塞柱、B塞柱和C塞柱,所述三个塞柱与塞柱孔的配合端均为检测端;所述检测本体的上部配合设有高度检测块。所述检测本体的上部开设有检测块槽,所述高度检测块的中间下部开设有贯通槽,使高度检测块和检测本体呈十字板状插接。与底板接触的检测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三角形的支撑块。所述A塞柱检测端的直径为7mm、C塞柱检测端的直径为14mm ;B塞柱的检测端为腰形块,腰形块的长度为11mm,宽度为6. 5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本实用新型检测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能够对被检测的转向管柱护罩进行定位安装和尺寸全覆盖的检测,使用本实用新型检测转向管柱护罩所需的时间仅为现有人工检测所需时间的10%,提高了检测效率;2.使用本实用新型检测工具,可准确检测转向管柱护罩的安装孔位和上ロ的相对位置、尺寸是否合格,以及转向管柱护罩底部边缘轮廓是否合格,大大提高了检测过程中被检參数的准确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检测状态示意图。[0014]上图中序号底板1、A塞柱2、B塞柱3、C塞柱4、检测本体5、支撑块6、高度检测块7、转向管柱护罩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地说明。实施例參见图1,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包括矩形的底板1,底板I的长度方向ー侧固定安装有检测本体5,与底板I接触的检测本体5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三角形的支撑块6。检测本体5为倒置的L形立板,底板I的长度方向另ー侧两边分别对称均布开设有三个塞柱孔,两边对称的塞柱孔内分别配合插装有A塞柱2、B塞柱3和C塞柱4。检测本体5的上部开设有检测块槽,高度检测块7的中间下部开设有贯通槽,高度检测块7和检测本体5呈十字板状插接。A塞柱检测端的直径为7mm、C塞柱检测端的直径为14mm ;B塞柱的检测端为腰形块,腰形块的长度为Ilmm,宽度为6. 5mm。 检测操作吋,首先将转向管柱护罩8放置于底板I上,接着将高度检测块7插装到检测本体5上部的检测块槽内,实现对转向管柱护罩8高度的检测;再将A塞柱2、B塞柱3和C塞柱4分别插装到转向管柱护罩8底面对应的安装孔内,实现对转向管柱护罩8底面安装孔的检测和底部边缘轮廓的检测。
权利要求1.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ー侧设有检测本体,检测本体为倒置的L形立板,底板的长度方向另ー侧两边分别对称均布开设有三个塞柱孔,两边对称的塞柱孔内分别配合插设有A塞柱、B塞柱和C塞柱,所述三个塞柱与塞柱孔的配合端均为检测端;所述检测本体的上部配合设有高度检测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本体的上部开设有检测块槽,所述高度检测块的中间下部开设有贯通槽,使高度检测块和检测本体呈十字板状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与底板接触的检测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三角形的支撑块。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A塞柱检测端的直径为7mm、C塞柱检测端的直径为14_ ;B塞柱的检测端为腰形块,腰形块的长度为Ilmm,宽度为6.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汽车转向管柱护罩尺寸检测的检测工具。该工具包括矩形的底板,底板的长度方向一侧设有检测本体,检测本体为倒置的L形立板,底板的长度方向另一侧两边分别对称均布开设有三个塞柱孔,两边对称的塞柱孔内分别配合插设有A塞柱、B塞柱和C塞柱;所述检测本体的上部配合设有高度检测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转向管柱护罩进行定位安装和尺寸全覆盖的检测,使用本实用新型检测所需的时间仅为现有人工检测所需时间的10%,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检测过程中被检参数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B5/00GK202501814SQ20122015121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方亮, 范体磊, 袁智明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