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检验工具,特别是涉及ー种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
背景技术:
在某些类型连杆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上均设置有刻线,这些刻线为人们装配连杆时对螺母紧固位置提供指示,且这些刻线是在连杆杆身和杆盖用螺栓螺母装配紧固后刻的,螺栓端面和螺母端面不在同一平面,有约30mm的距离,一般都是手工操作,螺栓和螺母端面上的刻线不易对齐,并有较大的视觉误差,而且也不容易检验螺栓和螺母端面上的刻线是否对齐,如果螺栓和螺母端面上的刻线没有对齐,将会导致重新装配连杆吋,无法保证螺栓的紧固カ矩,影响连杆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该检验工具能够快速检验螺栓和螺母端面上的刻线是否对齐,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所述连杆螺栓安装在连杆上,所述螺母安装在连杆螺栓上,所述螺母的上端面设置有沿螺母径向布设的刻线一,所述连杆螺栓的上端面设置有沿连杆螺栓径向布设的刻线ニ,该检验工具包括套在连杆螺栓和螺母上的圆筒,所述圆筒与连杆螺栓和螺母间隙配合,所述圆筒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圆筒的下部开ロ,所述圆筒的侧壁开设有与盖板相垂直的竖直缝,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竖直缝连通且沿圆筒径向延伸的水平缝,所述竖直缝和水平缝的同侧侧壁上分別设置有刀具一和刀具ニ,所述刀具一包括与螺母上端面相抵接且用干与刻线ー相对齐的刀ロー,所述刀具ニ包括与连杆螺栓的上端面相抵接且用干与刻线二相对齐的刀ロニ,所述刀ロー和刀ロニ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上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包括螺母体一和安装在螺母体一上端的螺母体ニ,所述螺母体ー和螺母体ニー体成型,所述螺母体一的直径大于螺母体ニ的直径;所述圆筒包括与连杆螺栓相适配的上筒体和连接在上筒体底端且与螺母体二相适配的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一体成型,所述下筒体的下端面抵接在螺母体一的上端面上,所述盖板设置在上筒体的上端,所述下筒体的下部开ロ。上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与连杆螺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筒体与螺母体ニ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与连杆螺栓之间的间隙为Imm 2mm,所述下筒体与螺母体ニ之间的间隙为Imm 2mm。上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和盖板一体成型设置。[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圆筒套在连杆螺栓和螺母上,并转动圆筒使刀ロー与刻线ー相对齐,此时观察刀ロ ニ与刻线ニ是否对齐,或者使刀ロ ニ与刻线ニ对齐,此时观察刀ロー与刻线ー是否对齐,该检验工具通过刀ロー和刀ロニ将刻线一和刻线ニ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放大,从而有利于检验人员更容易用肉眼去判断,检验的准确性高,且节约了检验时间,提闻了检验效率。。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単,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能够快速检验螺栓和螺母端面上的刻线是否对齐,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ー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待检验刻线ー和刻线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连杆;2—螺母;2-1—螺母体一;2-2—螺母体ニ; 2-3—刻线一;3—连杆螺栓;3-1—刻线ニ ;4ー圆筒;4-1—上筒体;4-2—下筒体;5—盖板;6—竖直缝;7—水平缝;8—刀具一;8-1—刀 ロー;9—刀具ニ;9-1—刀 ロ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所述连杆螺栓3安装在连杆I上,所述螺母2安装在连杆螺栓3上,所述螺母2的上端面设置有沿螺母2径向布设的刻线ー 2-3,所述连杆螺栓3的上端面设置有沿连杆螺栓3径向布设的刻线ニ 3-1,该检验工具包括套在连杆螺栓3和螺母2上的圆筒4,所述圆筒4与连杆螺栓3和螺母2间隙配合,所述圆筒4上端设置有盖板5,所述圆筒4的下部开ロ,所述圆筒4的侧壁开设有与盖板5相垂直的竖直缝6,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与竖直缝6连通且沿圆筒4径向延伸的水平缝7,所述竖直缝6和水平缝7的同侧侧壁上分別设置有刀具一 8和刀具ニ9,所述刀具一 8 一体成型设置在竖直缝6的侧壁上,所述刀具ニ 9 一体成型设置在水平缝7的侧壁上,所述刀具一 8包括与螺母2上端面相抵接且用干与刻线ー 2-3相对齐的刀ロー
8-1,所述刀具ニ9包括与连杆螺栓3的上端面相抵接且用干与刻线ニ 3-1相对齐的刀ロニ
9-1,所述刀ロ一8-1和刀ロニ 9-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使用时,将圆筒4套在连杆螺栓3和螺母2上,并转动圆筒4使刀ロー 8_1与刻线一 2-3相对齐,此时观察刀ロニ 9-1与刻线ニ 3-1是否对齐,或者使刀ロニ 9-1与刻线ニ3-1对齐,此时观察刀ロー8-1与刻线ー 2-3是否对齐,本实施例中,该检验工具通过刀ロ一 8-1和刀ロニ 9-1将刻线一 2-3和刻线ニ 3-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放大,从而有利于检验人员更容易用肉眼去判断,检验的准确性高,且节约了检验时间,提高了检验效率。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体一 2_1和安装在螺母体一 2_1上端的螺母体ニ 2-2,所述螺母体一 2-1和螺母体ニ 2-2 —体成型,所述螺母体一 2-1的直径大于螺母体ニ 2-2的直径;所述圆筒4包括与连杆螺栓3相适配的上筒体4-1和连接在上筒体4-1底端且与螺母体ニ 2-2相适配的下筒体4-2,所述上筒体4-1和下筒体4_2 —体成型,所述下筒体4-2的下端面抵接在螺母体一 2-1的上端面上,所述盖板5设置在上筒体
4-1的上端,所述下筒体4-2的下部开ロ。所述上筒体4-1与连杆螺栓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筒体4-2与螺母体ニ 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筒体4-1与连杆螺栓3之间的间隙为Imm 2mm,所述下筒体4-2与螺母体ニ 2-2之间的间隙为Imm 2mm。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所述连杆螺栓(3)安装在连杆(I)上,所述螺母(2)安装在连杆螺栓(3)上,所述螺母(2)的上端面设置有沿螺母(2)径向布设的刻线ー(2-3),所述连杆螺栓(3)的上端面设置有沿连杆螺栓(3)径向布设的刻线ニ(3-1),其特征在于该检验工具包括套在连杆螺栓(3)和螺母(2)上的圆筒(4),所述圆筒(4)与连杆螺栓(3)和螺母(2)间隙配合,所述圆筒(4)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5),所述圆筒(4)的下部开ロ,所述圆筒(4)的侧壁开设有与盖板(5)相垂直的竖直缝(6),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与竖直缝(6)连通且沿圆筒(4)径向延伸的水平缝(7),所述竖直缝(6)和水平缝(7)的同侧侧壁上分別设置有刀具一(8)和刀具ニ(9),所述刀具一(8)包括与螺母(2)上端面相抵接且用干与刻线ー(2-3)相对齐的刀ロー(8-1),所述刀具ニ(9)包括与连杆螺栓(3)的上端面相抵接且用于与刻线ニ(3-1)相对齐的刀ロニ(9-1),所述刀ロー(8-1)和刀ロニ(9-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体一(2-1)和安装在螺母体一(2-1)上端的螺母体ニ(2-2),所述螺母体一(2-1)和螺母体ニ(2-2)一体成型,所述螺母体一(2-1)的直径大于螺母体ニ(2-2)的直径; 所述圆筒(4)包括与连杆螺栓(3)相适配的上筒体(4-1)和连接在上筒体(4-1)底端且与螺母体ニ( 2-2 )相适配的下筒体(4-2 ),所述上筒体(4-1)和下筒体(4-2 ) 一体成型,所述下筒体(4-2)的下端面抵接在螺母体一(2-1)的上端面上,所述盖板(5)设置在上筒体(4-1)的上端,所述下筒体(4-2)的下部开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4-1)与连杆螺栓(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筒体(4-2)与螺母体ニ(2-2)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4-1)与连杆螺栓(3)之间的间隙为Imm 2mm,所述下筒体(4-2)与螺母体ニ( 2-2)之间的间隙为Imm 2m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4)和盖板(5) —体成型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杆螺栓和螺母端面刻线的检验工具,连杆螺栓安装在连杆上,螺母安装在连杆螺栓上,螺母的上端面设置刻线一,连杆螺栓的上端面设置刻线二,该检验工具包括套在连杆螺栓和螺母上的圆筒,圆筒与连杆螺栓和螺母间隙配合,圆筒上端固定安装盖板,圆筒的下部开口,圆筒的侧壁开设竖直缝,盖板上设置有水平缝,竖直缝和水平缝的同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刀具一和刀具二,刀具一包括用于与刻线一相对齐的刀口一,刀具二包括用于与刻线二相对齐的刀口二,刀口一和刀口二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该检验工具能够快速检验螺栓和螺母端面上的刻线是否对齐,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G01B5/00GK202648574SQ2012202993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张帅军, 谢占成, 陈浩安 申请人: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