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双杯电容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机械双杯平面复合差动电容压力传感器。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微机械差动压力传感器基本类型是1、三明治式岛膜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当压力从上部加入,使岛下移,改变上下电容C1、C2间距,改变电容量C1-ΔC、C2+ΔC,形成差动电容输出;2、中央上举开放式差动电容压力传感器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压力从下部加入,将岛上举,在岛上固定的中央电极被推上举从而改变上下电容C1、C2间距,从而改C1+ΔC、C2-ΔC电容量,构成差动结构,形成差动电容输出;现有的微机械差动压力传感器的差动方法采用的是纵向差动,它们的缺点是,零压时上下电容间距很难保证一致,且电容C1和C2也很难做到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开放式结构、电容C1和C2相等的一种双杯电容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一种双杯电容压力传感器包括带引压管1的基座17、带通道孔2、左杯3、膜4、岛5、膜12、岛13和右杯14的基体18、电容C115的下电极6、电容C115的上电极7、电容C216的上电极10、电容C216的下电极11、电容C115的上电极固定板8和电容C216的上电极固定板9;电容C115的上电极7与电容C115的上电极固定板8连结,电容C115的下电极6与岛5连结,电容C115的上电极固定板8与基体18连结;电容C216的上电极10与电容C216的上电极固定板9连结,电容C216的下电极11与基体18连结,电容C216的上电极固定板9与岛13连结;基体18与基座17连结。压力从引压管1加入,经通道孔2分流进入左杯3和右杯14,使膜4和膜12同时上移,推动岛5和岛13同时上移,改变C115、C216电极板的间距,使C1+ΔC、C2-ΔC,形成电容量的差动变化。
本发明的效果是,开放式结构,引线方便,利于产品化;平面差动,电容C1、C2的极板间距用微机械加工,同时完成,容易做到间距的一致性。其电容面积靠设计电容尺寸来保证。有利于产品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一种双杯电容压力传感器的示意图,弹性体以n型晶向单晶硅为基体18,其厚度为300μm,长为10μm,宽为8μm,用微机械加工成左杯3和右杯14,杯深200μm;再在上面腐蚀出通道孔2、膜4、膜12、岛5、岛13,膜厚40μm,电容15和电容16的电极板间距为10μm,基座17玻璃制成,其引压孔2直径为3mm,电容C115上电极固定板基体材料由玻璃制成,其尺寸长为8mm,宽为4mm,厚为300μm,电容C216上电极固定板基体材料由玻璃制成,其尺寸长为8mm,宽为4mm,厚为200μm,电容15和电容16在没受压力时为10pf,受压力变化为电容15和电容16的10%-30%FS。
本实用新型可测流体压力,也可测液位高度。经局部改造还可测固体压力。
权利要求1.一种双杯电容压力传感器包括带引压管(1)的基座(17)、带膜(12)、岛(13)和右杯(14)的基体(18)、电容(16)的上电极(10)、电容(16)的下电极(11)、电容(16)的上电极固定板(9),电容(16)的上电极(10)与电容(16)的上电极固定板(9)连结,电容(16)的下电极(11)与基体(18)连结,电容(16)的上电极固定板(9)与岛(13)连结;基体(18)与基座(17)连结,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通道孔(2)、左杯(3)、膜(4)、岛(5)、电容(15)的下电极(6)、电容(15)的上电极(7)、电容(15)的上电极固定板(8),电容(15)的上电极(7)与电容(15)的上电极固定板(8)连结,电容(15)的下电极(6)与岛(5)连结,电容(15)的上电极固定板(8)与基体(18)连结。
专利摘要一种双杯电容压力传感器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采用双杯双岛上举复合结构,主要解决传感器零压时上下电容间距很难保证一致、引线困难、被测介质与电容极板接触的问题。
文档编号G01L9/12GK2450651SQ00253179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3日
发明者牛德芳, 仲崇权, 殷福亮, 杨素英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