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时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人们能方便地演示一年四季各个季节日照变化、昼夜长短及月出、月落时间的时粗仪,归属于GD1W1/12类。
背景技术:
普通人们,尤其是没有精密仪器的普通农民,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如昼夜长短、月出或月落时长)通常是凭感性认识,即凭感觉来了解;除此前创造的日昝在民间也很流传,还有从地图上亦可知道各地方(或区域)在地理上所处的经度与纬度位置,作为教学仪器的地球仪更能进一步使人形象地了解世界各地季节的情况。而这些仪器或设备对于广大农村的农民讲来并不能方便知道他们所处生活、劳动场所的大概一年各时节变化情况,同时根据节季的变化来指导耕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了解便捷而尤其适用于农村的时粗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时粗仪由三部分组成——月尺、黄道盘、赤道盘。其中月尺做成半圆环形,在上面形象地标出地球纬度。在上画一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左边标出各纬度的“月出”,右边标出各纬度“月落”(即月灭),正中标出“月中天”,在三角形的下端为黄道平分线;黄道盘做成一圆形,在其上面形象地要示出地球的经度、纬度及赤道,在黄道盘的纵向中心线上等距离标出平行线,即标明了地球的南北纬度线,如10~60°;在此圆形的外圆圈标明一天24个小时的等分标记,如某天的20时20分、20时40分等,紧挨在24小时等分标记的中圆圈为农历每个月的日期,如初一、初二、初三等,同时注明农历每月初八为月亮的上弦日,每月的十五日为月亮的望日,每月的二十三日为月亮的下弦日,每月的初一月亮的朔日。在黄道盘上与赤道线垂直的方向上开一长方形槽口,此槽口的长度为地球南北23度弦;赤道盘亦做成圆圈形,在上面形象地标明了地球的南北纬度线、东西经度线及赤道线。同时在右边标明了“秋分”、“立冬”、“冬至”的相关位置,在左边标明了“春分”、“立夏”、“夏至”的相关位置,并且使赤道、春分、秋分与黄道吻合。在地球南北两极为地球的阳光微弱边,在此赤道盘的正中点制作一小螺柱,此小螺柱的位置亦形象地代表着太阳光照在地球上某个部位的位置。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做作的时粗仪,其优点在于①是普通人们了解地理知识的最直接的工具,制作简单,价格低兼;②可以作为启蒙教学工具给小学生最初浅的地理与天文知识;③可作为用具与装饰品于农村山区,让山区人们能最快地知道一年二十四个季节的具体时间以作好农作物的耕种安排;④对中医学爱好者是一种示意工具。
图1为月尺的直观示意图。
图2为黄道盘的直观示意图,亦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附图。
图3为赤道盘的直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的月尺,用塑料板或其他材质做成一个半圆形,它的两边线为5或5′,在此半圆形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2与半圆形的中心线相重合。在等腰三角形底边2的中心又画出一个小半圆形环3,此小半圆形环3可以用弹力好的钢丝制作。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为1或1′上画出10°、20°……80°的等距离平行分线,它们形象地表示地球南北纬度的纬度线。在边线为5或5′内又画出一半圆形,它的边线为4或4′,在4与5或4′与5′之间分别表示月出或月落的区域,而以边线1或1′的等腰三角形的九十度区域表示月中天区域。用此形状或结构制作的月尺与如图2所示的黄道盘组合在一起使用,它可以在黄道盘上灵活转动,
如图2所示的黄道盘,此黄道盘为一圆形状,外边线为6,在外边线6内又制作一内边线7,在外边线6与内边线7之间构成一个边环,将此边环分成24个等份,每个等分代表一个小时,即24个等份等于一天内的24个小时。在每一等份又分成三个分格,每一个分格代表20分钟。在内边线7内侧分别划出里边线8或8′,里边线8与内边线7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边线7与里边线8′之间的间距,间距大的一段表示月亮的望月段,间距小的一段表示月亮的朔月段。在内边线7与里边线8或里边线8′的间距,按中国农历划出初一、初二……三十日30个区间的环,因每月只有29天12小时44分3秒,所以在二十九日后的三十日只占有半个区间。黄道盘的中心线9形象地代表地球赤道,在中心线9的上下两侧有弧线10或10′及11或11′,同时弧线11′或11与半圆线8′或8′之间的区域代表地球的寒带,弧线11′或11与弧线10′或10之间的区域代表地球的亚热带,弧线10′或10与中心线9(即地球赤道线)之间的区域形象代表地球的热带。在与中心线9垂直的方向上开有长方形槽12,此长方形槽12在中心线9两边的距离相等,如果用地球上的纬度线来形象表示,则它的长度为南北23度弦。将长方形槽12两端延长到外边线6的两头,在其上划出等分平行线,每等分代表南北纬度,即10°、20°……60°。在中心线9上距长方形槽12等距离上制作两个定位柱13或13′,其作用是将图1所示的月尺上的半圆形环3的钢丝环定位在此两柱13或13′之间转动。
如附图3所示为圆形赤道盘,外圆边线14即可代表地球边,中心线17亦可作为地球赤道线来形象理解,在外圆边线14内的圆环线15表示如图2所示的黄道盘在其上的位置线。在外圆边线14与圆环线15之间的虚点线16为黄道盘轨迹线,在与中心线17相垂直的直线18或18′上有等距离平行线,每条平行线代表地球南北纬度,即10°、20°、30°……60°。在中心线17两边有半圆弧形线19或19′,并且半圆弧形线19或19′与圆形线15构成的两区域形象地表示地球两极在白天阳光微弱之区域。中心线17(即地球赤道线)两侧及外圆边线14及圆环线15之间标出中国农历季节“春分”与“秋分”,同时两边分别标出“立夏”、“夏至”及“立冬”、“冬至”的季节标志,在中心线17的中心位置安装一个圆形或方形柱子20,此柱子20与如图2所示的黄道盘的长方形槽12相配套,即长方形槽12套装在柱子20上,使黄道盘由于长方形槽12及柱子20能在如图3所示的赤道盘上下移动,同时柱子20可形象地表示太阳在地球上的位置,即根据季节的变化形象地表示太阳在地球南北两极的位置变化。
实施时,首先将如附图1所示的月尺套装到如附图2所示的黄道盘上,同时使半圆形环3刚好装在定位柱13及13′的外边缘,即能使月尺可在黄道盘上根据农历日期的不同看月出或月落的时间。如2003年元月1日即农历的200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生活在北纬20°的人们要知道月出或月落的大概时刻,就以月尺三角形的顶点对准月亮天顶时刻,同时使月尺上的北纬20°线与黄道盘上的北纬20°线相重合,转动月尺使三角形顶点对准农历二十九日的那个位置,延长月尺上的20°线与黄道盘上一天24个小时的等分区相交,相交处即为月出或月落时刻,如农历二十九日的月出时刻为凌晨5时08分,而月落时刻为16时10分左右,而生活在北纬50°的人们则6时45分左右看月出,15时20分左右看月落。其它类推,这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大概的时刻范围,不能与精确的天文台时刻相比。
将如附图2所示的黄道盘上的长方形槽12套装到如附图3所示的赤道盘上的柱子20上。制作时,柱子20的直径小于长方形槽12的宽度,以便黄道盘能在赤道盘上下移动。从图2可知,从农历初八(月亮上弦)到农历二十二日(月亮下弦)的晚6时到第二天的早6时,月亮照在地球上的光多的时间段,所以边线7与边线8之间的距离宽,而从农历二十三日到下个月的初七是照在地球上月光少的时间段,故边线7与边线8′的距离窄。
当黄道盘上的中心线9与赤道盘上的中心线17重合时,正值一年的“秋分”与“春分”季节与黄道吻合时间。农历“春分”时刻过后,相对于地球而言,太阳逐步往北移,白天时间逐步增长,经“清明”、“谷雨”到“立夏”、“小满”、“芒种”到“夏至”,“夏至”这天白天最长,晚上最短,此时黄道盘相对于赤道移至最上端,地球北面阳光最充足。“夏至”过后,白天逐步变短,相对于地球而言,太阳逐步往南移,随着日月的流逝,季节又到“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至“秋分”时刻,此时“秋分”又与黄道吻合,“秋分”过后,又到“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至“冬至”,“冬至”这天的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此时黄道盘相对于赤道盘移至最下端,即此时地球南面太阳光线最多。可见,通过黄道盘相对于赤道盘的上下移动,可以粗略地知道一年四季各个节季的变化及地球南北两极太阳光的分布情况,给人们初步的地理知识,亦可告诉山区农民根据季节安排农活。
权利要求1.一种时粗仪,其特征在于它由月尺、黄道盘、赤道盘构成,月尺为半圆形状,它的两边线为(5)或(5′),月尺中间有底边为(2)、两腰为(1)或(1′)的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底边(2)的中心有半圆形环(3),在腰(1)或(1′)上有10°、20°……80°的等距离平行线,在边线(5)与边线(4)之间及边线(5′)与边线的(4′)之间标出有“月出”或“月落”区域;黄道盘为圆形状,外边线为(6),内边线(7)在外边线(6)内,在外边线(6)与内边线(7)之间有分为24个等份的边环;在内边线(7)有里边线(8)或(8′),内边线(7)与里边线(8)或(8′)之间有分成30个边间的环,在中心线(9)的上下两侧有弧线(10)或(10′)及(11)或(11′),在与中心线(9)垂直的方向上有长方形槽(12),在长方形槽(12)两端延长线上有10°、20°……60°的等分平行线;赤道盘为圆形,外圆边线(14),圆环线(15)在外圆边线(14)内,在外圆边线(14)与圆环线(15)之间有虚点线(16),赤道盘上有中心线(17),直线(18)或(18′)垂直于中心线(17),在直线(18)或(18′)有等距离平行线,在中心线(17)两边有半圆弧形线(19)或(19′),在中心线(17)两侧及外圆边线(14)、圆环线(15)之间有“春分”、“立夏”、“夏至”或“秋分”、“立冬”、“冬至”字样,在中心线(17)的中心位置安装一柱子(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们了解日出、日落及一年四季各个季节变化的简易装置——时粗仪,时粗仪由月尺、黄道盘与赤道盘组成。用月尺与黄道盘组合成一个整体,半圆形环3套装在定位柱13或 13′外缘,转动月尺,使月尺三角形顶点对准月亮天顶时刻,使月尺与黄道盘上的纬度线重合后对准所在地的某农历日期,所指时间即为此纬度、此日期的月出或月落时刻;将黄道盘与赤道盘配合使用,使黄道盘上的长方形槽12对准赤道盘上的柱子20,将黄道盘在赤道盘上作上下相对移动,移动的位置不同,可以形象地表示太阳光在地球上的相对位置及光线强弱,同时可粗略知道中国农历一年二十四个时节的变化,对指导山区农民安排生产有益。
文档编号G01W1/12GK2690901SQ20042003500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5日
发明者陈根深 申请人:陈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