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拖拉机的排气背压是指拖拉机用发动机排气管后的压力,排气背压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如果背压增大将会导致发动机燃料燃烧效率下降,动力性下降,排放效果也较差。因此,测试拖拉机的排气背压,对了解发动机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进气阻力是指进气道、空滤器及中间的连接管等发动机进气系统组件对发动机进气造成的阻力,如果进气系统中流动阻力大,会使发动机燃料得不到用完全燃烧,其结果将引起燃油经济性变差、排烟过大以及功率降低等使用性问题。进气系统的阻力取决于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管路的形状、导管的平滑度、柔性接头的类型、管子的尺寸、进气帽的结构、弯管的类型等,精确确定系统阻力的唯一方法是通过测试,只要装配好整个系统,就应检查进气系统的阻力。目前,拖拉机进排气压力测量仪器基本上都是单独测量,而且由于排气温度过高,现有测量仪很难进行直接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测量装置,包括:数字仪表、电源开关、排气背压传感器、阀块、散热冷却系统、支架、脚轮、柜体、高温金属软管、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连接接头;将数字仪表和电源开关固定在柜体的面板上,柜体安放在脚轮上;散热冷却系统安装在支架上,高温金属软管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的进气口上,阀块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的出气口上,排气背压传感器连接在阀块上,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和排气背压传感器通过屏蔽线与数字仪表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实现了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的同时测量和数据自动读取分析。由于排气温度有时能达到600-800°C,现有耐高温压力传感器很难达到如此高温度的直接测量,且价格昂贵易损坏。本装置采用标准温度范围的压力传感器,使用成本低、寿命长。并配有移动脚轮,方便应用于各种环境和工况。同时带用232串口通讯功能,可连接到各种控制系统和软件中,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和处理。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拖拉机进排气压力测试仪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进一步的描述: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测量装置,包括:数字仪表1、电源开关2、排气背压传感器3、阀块4、散热冷却系统5、支架6、脚轮7、柜体8、高温金属软管9、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11、连接接头12 ;将数字仪表I和电源开关2固定在柜体8的面板上,柜体8安放在脚轮7上;散热冷却系统5安装在支架6上,高温金属软管9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5的进气口上,阀块4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5的出气口上,排气背压传感器3连接在阀块4上,保证连接无漏气。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11和排气背压压力传感器3通过屏蔽线与数字仪表I相连。测量时拖拉机排气管13中的气体通过连接接头12经过高温金属软管9将排放气体导入散热冷却系统5中,使高温气体得到冷却,然后通过阀块4经排气背压传感器3测量的数据显示在数字仪表I上。进气阻力由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11直接连接拖拉机进气管10上,所测量的数据显示在数字仪表I上。
权利要求1.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测量装置,包括:数字仪表(I)、电源开关(2)、排气背压传感器(3)、阀块(4)、散热冷却系统(5)、支架(6)、脚轮(7)、柜体(8)、高温金属软管(9)、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11)、连接接头(12);其特征在于:将数字仪表(I)和电源开关(2)固定在柜体(8 )的面板上,柜体(8 )安放在脚轮(7 )上;散热冷却系统(5 )安装在支架(6 )上,高温金属软管(9)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5)的进气口上,阀块(4)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5)的出气口上,排气背压传感器(3)连接在阀块(4)上,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11)和排气背压传感器(3)通过屏蔽线与数字仪表(I)相连。
专利摘要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测量装置,包括数字仪表、电源开关、排气背压传感器、阀块、散热冷却系统、支架、脚轮、柜体、高温金属软管、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连接接头;将数字仪表和电源开关固定在柜体的面板上,柜体安放在脚轮上;散热冷却系统安装在支架上,高温金属软管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的进气口上,阀块固定在散热冷却系统的出气口上,排气背压传感器连接在阀块上,进气阻力压力传感器和排气背压传感器通过屏蔽线与数字仪表相连。本装置实现了拖拉机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的同时测量和数据自动读取分析。方便应用于各种环境和工况。同时带用232串口通讯功能,可连接到各种控制系统和软件中,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和处理。
文档编号G01M15/05GK202939036SQ20122065741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苑伟, 李华雷, 韩建刚, 王宁毅, 郭蕊蕊, 孙盼盼 申请人: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