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下肢血管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下肢血管线圈组件[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上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0003]技术背景[0004]图1及图2所示的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100',其包括主体部10'及与主体部10'相连的第一翼部11',该第一翼部11'内设有第一组线圈(未图示),该主体部内设有第二组线圈(未图示),第一翼部1Γ与主体部10'围成收容下肢40'的第一收容空间130'。[0005]在使用的时候,由于下肢40'的底部没有线圈覆盖,所以图像中腿的底部的信号会比较弱,信噪比会比较低,由此会造成整幅图像的均匀度比较差。另外,在某些临床应用中,下肢血管线圈100'会和脊柱线圈联合起来使用,但脊柱线圈和下肢血管线圈之间的耦合无法去掉。[0006]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以克服上述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存在的缺陷。[0007]
实用新型内容[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均匀度较高及信噪比均较好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0009]本实用新型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第一翼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躯部及自所述躯部向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翼部内设有 第一组线圈,所述躯部内设有第二组线圈,所述第一延伸部内设有第三组线圈,所述第一翼部可被折弯并与所述躯部及第一延伸部围成一个可收容下肢的筒状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下肢血管线圈组件还包括与主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翼部相对侧的第二翼部,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自所述躯部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翼部内设有第四组线圈,所述躯部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组线圈相配合的第五组线圈,所述第二延伸部内设有第六组线圈,所述第二翼部可被折弯并与所述躯部及第二延伸部围成一个收容下肢的筒状的第二收容空间。[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翼部及所述第二翼部均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主体部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组线圈、第二组线圈及第三组线圈可以围成包围下肢的第一线圈空间,所述第四组线圈、第五组线圈及第六组线圈可以围成包围下肢的第二线圈空间。[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由EVA塑料制成,所述主体部由PC+ABS塑料制成。[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翼部包括第一上翼部及位于第一上翼部下方的且与第一上翼部平行的第一下翼部,所述第一上翼部与所述第一下翼部在Z方向上部分重合;所述第二翼部包括第二上翼部及位于第二上翼部下方的且与第二上翼部平行的第二下翼部,所述第二上翼部与所述第二下翼部在Z方向上部分重合。[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翼部设有三个在Z方向上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且位于同一高度上的第一左上线圈、第二左上线圈及第三左上线圈,所述第一上翼部设有三个在Z方向上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且位于同一高度上的第四左上线圈、第五左上线圈及第六左上线圈,所述第三左上线圈与所述第四左上线圈在Z方向上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左上线圈、第二左上线圈及第三左上线圈的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左上线圈、第五左上线圈及第六左上线圈的高度。[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组线圈与所述第五组线圈、所述第三组线圈与所述第六组线圈中对应的线圈分别通过电感或电容去耦合。[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线圈与所述第四组线圈、第二组线圈与第五组线圈、第三组线圈与第六组线圈分别对称。[00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翼部及第一延伸部均与所述躯部的相垂直,所述第二翼部及第二延伸部也均与所述躯部的相垂直。[00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上方的第一手提部及第二手提部,所述第一手提部具有第一上表面,第二手提部具有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高于第二上表面。[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通过在下肢的下方也设有线圈,以此来提高图像的均匀度及信噪比。[0019]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下肢血管线圈组件的立体图。[0021]图2是图1所示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检测下肢时的主视图。[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肢血管线圈组件检测下肢时的主视图。[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肢血管线圈组件中的线圈弯曲后的示意图。[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肢血管线圈组件中的线圈和下肢的示意图。[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肢血管线圈组件中的线圈的示意图。[0026]具体实施方式[0027]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100,其包括主体部10、位于主体部10左侧且与主体部10相连的第一翼部11、位于主体部10右侧且与主体部10相连的第二翼部12。[0028]主体部10包括躯部140、自躯部140向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1及自躯部140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42。该第一翼部11、第二翼部12、第一延伸部141及第二延伸部142均与躯部140相垂直。第一翼部11可被弯折并与主体部10及第一延伸部141围成收容下肢40的筒状的第一收容空间130 ;第二翼部12可被弯折并与主体部10及第二延伸部142围成收容下肢42的筒状的第二收容空间131。主体部10还包括位于主体部10上方的第一手提部101及第二手提部102,该第一手提部101具有第一上表面1011,第二手提部102具有第二上表面1021,该第一上表面1011高于第二上表面1021。[0029]第一翼部11及第二翼部12均为柔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为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塑料制成。主体部10为硬质材料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为PC (Polycarbonate) +ABS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塑料制成。[0030]第一翼部11包括第一上翼部110及位于第一上翼部110下方且与第一上翼部110相平行的第一下翼部111, 该第一上翼部110与第一下翼部111在Z方向上部分重合。该第一上翼部110内及第一下翼部111内设有位于X-Z平面内的第一组线圈21。[0031]第二翼部12包括第二上翼部120及位于第二上翼部120下方且与第二上翼部120 相平行的第二下翼部121,该第二上翼部120与第二下翼部121在Z方向上部分重合。该第 二上翼部120内与第二下翼部121内设有位于X-Z平面内的第四组线圈24。[0032]该躯部140内设有位于Y-Z平面内的第二组线圈22及第五组线圈25,该第一延伸 部141内设有位于X-Z平面内的第三组线圈23。该第二延伸部142内设有位于X_Z平面内 的第六组线圈26。[0033]该第二组线圈22与第三组线圈23相垂直,该第五组线圈25与第六组线圈相垂直 26。[0034]请进一步参阅图5所示,由于第一组线圈21及第四组线圈24分别设在由柔性材 料制成的第一翼部11及第二翼部12内,在使用时,第一翼部11、第二翼部12可以被折弯, 所以第一组线圈21、第二组线圈22及第三组线圈23可以围成包围下肢41的第一线圈空间 51 ;第四组线圈24、第五组线圈25及第六组线圈26可以围成包围下肢42的第二线圈空间 52,使得获得的图像比现有图像在均匀度和信噪比上均有提高。[0035]请进一步参阅图6所示,第一组线圈21包括设于第一下翼部111内的且相邻之间 部分重合的第一左上线圈211、第二左上线圈212及第三左上线圈213、设于第一上翼部110 内的且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第四左上线圈214、第五左上线圈215及第六左上线圈216,且 第三左上线圈213与第四左上线圈214部分重合。第一左上线圈211、第二左上线圈212及 第三左上线圈213在Y方向上均低于第四左上线圈214、第五左上线圈215及第六左上线圈 216。第一左上线圈211、第二左上线圈212及第三左上线圈213均位于同一高度上。第四 左上线圈214、第五左上线圈215及第六左上线圈216也均位于同一高度上。[0036]第二组线圈22包括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第一左中线圈221、第二左中线圈222、第 三左中线圈223、第四左中线圈224、第五左中线圈225及第六左中线圈226。[0037]第三组线圈23包括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第一左下线圈231、第二左下线圈232、第 三左下线圈233、第四左下线圈234、第五左下线圈235及第六左下线圈236。[0038]该第一组线圈21与第二组线圈22、第二组线圈22与第三组线圈23、第三组线圈 23与第四组线圈24之间通过线圈重合来达到去耦合的目的。[0039]第四组线圈24包括设于第二下翼部121内的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第一右上线圈 241、第二右上线圈242及第三右上线圈243、设于第二上翼部120内的第四右上线圈244、 第五右上线圈245及第六右上线圈246,且第一右上线圈241、第二右上线圈242及第三右 上线圈243在Y方向上均低于第四右上线圈244、第五右上线圈245及第六右上线圈246。 第一右上线圈241、第二右上线圈242及第三右上线圈243均位于同一高度上。第四右上线 圈244、第五右上线圈245及第六右上线圈246也均位于同一高度上。[0040]第五组线圈25包括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第一右中线圈251、第二右中线圈252、第 三右中线圈253、第四右中线圈254、第五右中线圈255及第六右中线圈256。[0041]第六组线圈26包括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第一右下线圈261、第二右下线圈262、第 三右下线圈263、第四右下线圈264、第五右下线圈265及第六右下线圈266。[0042]该第四组线圈24与第五组线圈25、第五组线圈25与第六组线圈26、第六组线圈 26与第四组线圈24之间通过线圈重合来达到去耦合的目的。[0043]该第二组线圈22与第五组线圈25、第三组线圈23与第六组线圈26中对应的线圈 通过以电容或电感的方式去耦合。[0044]该第一组线圈21与第四组线圈24、第二组线圈22与第五组线圈25、第三组线圈 23与第六组线圈26相对称。[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 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第一翼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躯部及自所述躯部向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翼部内设有第一组线圈,所述躯部内设有第二组线圈,所述第一延伸部内设有第三组线圈,所述第一翼部可被折弯并与所述躯部及第一延伸部围成一个可收容下肢的筒状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下肢血管线圈组件还包括与主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翼部相对侧的第二翼部,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自所述躯部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翼部内设有第四组线圈,所述躯部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组线圈相配合的第五组线圈,所述第二延伸部内设有第六组线圈,所述第二翼部可被折弯并与所述躯部及第二延伸部围成一个收容下肢的筒状的第二收容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部及所述第二翼部均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主体部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组线圈、第二组线圈及第三组线圈可以围成包围下肢的第一线圈空间,所述第四组线圈、第五组线圈及第六组线圈可以围成包围下肢的第二线圈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由EVA塑料制成,所述主体部由PC+ABS塑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部包括第一上翼部及位于第一上翼部下方的且与第一上翼部平行的第一下翼部,所述第一上翼部与所述第一下翼部在Z方向上部分重合;所述第二翼部包括第二上翼部及位于第二上翼部下方的且与第二上翼部平行的第二下翼部,所述第二上翼部与所述第二下翼部在Z方向上部分重八口 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翼部设有三个在Z方向上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且位于同一高度上的第一左上线圈、第二左上线圈及第三左上线圈,所述第一上翼部设有三个在Z方向上相邻之间部分重合的且位于同一高度上的第四左上线圈、第五左上线圈及第六左上线圈,所述第三左上线圈与所述第四左上线圈在Z方向上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左上线圈、第二左上线圈及第三左上线圈的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左上线圈、第五左上线圈及第六左上线圈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线圈与所述第五组线圈、所述第三组线圈与所述第六组线圈中对应的线圈分别通过电感或电容去耦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线圈与所述第四组线圈、第二组线圈与第五组线圈、第三组线圈与第六组线圈分别对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部及第一延伸部均与所述躯部的相垂直,所述第二翼部及第二延伸部也均与所述躯部的相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上方的第一手提部及第二手提部,所述第一手提部具有第一上表面,第二手提部具有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高于第二上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血管线圈组件,其包括主体部及第一翼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躯部及自所述躯部向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翼部内设有第一组线圈,所述躯部内设有第二组线圈,所述第一延伸部内设有第三组线圈,所述第一翼部可被折弯并与躯部及第一延伸部围成一个可收容下肢的筒状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下肢血管线圈组件还包括与主体部相连且位于第一翼部相对侧的第二翼部,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翼部内设有第四组线圈,所述躯部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组线圈相配合的第五组线圈,所述第二延伸部内设有第六组线圈,所述第二翼部与所述躯部及第二延伸部围成一个收容下肢的筒状的第二收容空间。如此设置,可以使图像的均匀度较高及信噪比较好。
文档编号G01R33/341GK202975300SQ20122068499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范贤文, 张强 申请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