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测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光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在变化环境下实现自动测光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测角仪研究过程中,经常发现由于外界环境变化,比如地点、气象变化而导致光照条件差异较大,而早期测角仪自身适应能力差,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而单纯依靠后期图像处理,虽然有些效果,但是远远不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测角仪对光照条件适应能力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实现自动测光的装置,能在环境变化条件下,自动侦测光照情况,依据测光的结果,控制CCD相机电子快门的时间,从而达到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的目的。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测光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进行光电转换,把外界光照背景转换为视频输入信号;放大电路,接收光电传感器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处理,输出信号给滤波电路;滤波电路,接收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信号给ADC电路;ADC电路,对滤波电路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输出给单片机;单片机,对ADC电路输出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统计和滤波处理,最终获得外界光照数据结果。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测角仪用的相机共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测角仪环境适应能力;2.通过自动测光,调节电子快门时间,提高视频输入质量,有利于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提闻测角精度;3.本发明可以采用测角仪自身CCD相机作为光电传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为本发明工作原理框图;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程序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自动测光的方法为:经光电传感器获得的背景视频信号输入给放大电路,经滤波放大后送给ADC电路进行采样,获取8位数字信号,单片机对连续几场的背景灰度信号进行求均值操作,得到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用装置包括: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传感器,把背景视频信号输出给运算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的运算放大电路,对输入的视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与AD电路匹配;进行AD转换的AD电路,用以把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单片机作为自动测光装置的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均值滤波,最终获得外界光照的可量化数据指标。如图2所示的均值滤波程序具体流程图,表明:系统上电后,单片机先进行初始化,然后进行A/D采样,接着判断是否满足采样样本量的要求如果达到技术要求,对累加结果求平均,如果计数不足,继续累加并计数,最后返回继续进行A/D采样。如图3所示,具体为:运算放大器NI (采用芯片AD811),输入电路由电阻Rl,电容Cl构成,Cl的输出连接到运放NI的反相管脚,同时NI的反相脚连接电阻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连接NI的输出脚,NI的同相端通过电阻R3连接到地;N1的输出通过电容C2和电阻R4连接到N2(采用芯片AD811)的反相端,同时N2的反相脚连接R5的一端,R5的另一脚连接N2的输出端,N2的同相端通过电阻R6连接到地;N2输出信号经过R8 C4 R9 C5组成的滤波电路,通过RlO连接到N3(采用芯片AD811)的同相端,N3的同相端另外还通过Rll连接到调平衡电位计的中心抽头,N3的反相端通过R13与输出端连接,另外还通过R12连接到地,实现正相放大,N3的输出通过R14和C3组成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给A/D采样电路。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测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电传感器,进行光电转换,把外界光照背景转换为视频输入信号; 放大电路,接收光电传感器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处理,输出信号给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接收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信号给ADC电路; ADC电路,对滤波电路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输出给单片机; 单片机,对ADC电路输出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统计和滤波处理,最终获得外界光照数据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测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测角仪用的相机共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光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在变化环境下实现自动测光的装置。本发明包括光电传感器,进行光电转换,把外界光照背景转换为视频输入信号;放大电路,接收光电传感器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处理,输出信号给滤波电路;滤波电路,接收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输出信号给ADC电路;ADC电路,对滤波电路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输出给单片机;单片机,对ADC电路输出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统计和滤波处理,最终获得外界光照数据结果。本发明能够提高测角仪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自动测光,调节电子快门时间,提高视频输入质量,有利于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提高测角精度;可以采用测角仪自身CCD相机作为光电传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G01B11/26GK103148933SQ20111040108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佟新鑫, 朱丹, 王旭, 刘晓安, 张帆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